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8日表示,中国经济有可能逐步减速,进入中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11月6日在“财新峰会:变革世界的中国策”上表示,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经济放缓等挑战,下一步中国需要实现经济转型,尤其需要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市场化改革也应该有结构和水半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增长阶段的转化导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由此推动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金融结构"三只靴子"的转化,中国经济触底并保持中速增长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减少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六大新动力,并建议要确立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双高"目标,才能充分释放新增长动能,推动中国经济有活力、有韧性、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环境保护新形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受工业化阶段转换、需求结构调整两个新常态本质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产业结构、重工业产能、能源需求及社会阶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经济增长新旧动力出现转换,由过去依靠劳动力成本、企业规模、资源环境低价的数量扩张型增长向依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带来的效率质量提升型增长转变。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得环境压力有望高位舒缓,环境保护有望从临界点向转折点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呈现新问题、新要求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多年来着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在外部经济需求扩张、国内企业赢利较好的宏观背景下是比较困难的.目前,金融危机现在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外部市场收缩,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这些都会成为结构调整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能源承载力预测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需求和人口、经济密切相关。能源需求分析是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假设下进行的。从投入产出角度看,能源需求的高低取决于终端需求与满足终端需求的中间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技术进步,优质能源的可获得性,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会对终端需求和中间过程产生影响。由于资源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一个区域的能源需求量作出预测和分析,提高区域发展和管理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要持续健康增长,就需要对经济结构作调整,而实际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调结构的重要内容。”融资峰会主题演讲,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就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小企业融资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保护担负着守护和建设"绿水青山"的历史重任。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对推动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环保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标准倒逼工业结构升级,总量减排为经济增长腾出环境承载空间,绿色消费拉动经济绿色增长,环保产业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等。当前,受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等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不确定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尚需付出艰苦努力。为此,必须加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CO2排放量增长的挑战.从多角度分析广东省CO2排放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有助于其实现低碳发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需求和供应角度分析1987—2015年广东省CO2排放量的变化;此外,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应角度量化广东省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CO2排放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与生产端相比,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不同的关键行业,如建筑业(需求侧)、金融和保险业(供给侧).②降低碳排放强度是减少广东省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和人均初始投入增加是推动广东省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③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初始投入结构变化导致CO2排放量略有增加,表明广东省具有较大的通过调整结构性因素减排CO2的潜力.综上,建议除了生产端CO2减排措施外,广东省还应采取需求侧和供给侧相关措施,如优化消费行为、产品分配行为和初始投入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作通讯》2011,(7):73-73,I0001-I0027
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1.
在测度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的基础上,运用计量面板模型检验海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阶段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逐渐由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转换为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科技进步不仅是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化解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负向影响的主要途径。这一结论能够为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名升  周磊  陈远航  李茜  张建辉 《环境科学》2014,35(8):3212-3218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76-2082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改变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从部门角度看,建筑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从变化趋势看,2002~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大幅增长是推动这一时期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协整检验和马尔科夫链等方法研究不同经济增长路径下河北省2017~2035年的能源需求与结构、CO2排放情况.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低速增长情景下,河北2035年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5.261tce和41613.294万tce,而高速情景下则分别为7.618tce和60258.456万tce.河北未来的能源结构将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份额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到2035年煤炭的消费占比仍将达到88.16%.河北的CO2排放量将依然长期保持增长趋势.高速情景下,预计CO2排放量将从2017年的87699.314万t增加至2035年的159117.415万t,分别是同期低速增长情景下的1.01倍和1.45倍.应保持经济合理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年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年,国家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已由保增长变为促转型。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应该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广西江州区属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竞争为主,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建设用地低效、缓慢增长,农村居民点增长面积占较大比重;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逐渐增加。以1978-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增长,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农地快速非农化,江州区在土地利用中,必须注意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5,43(2)
我国经济发展已呈现出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特征,而在这一新常态下,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加大倒逼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资源环境恶化的状况。本文论述了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分析了倒逼机制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呈现的新特征,针对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推动与阻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LMDI法)将氮氧化物排放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5个因素得出"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其次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方法(ESDA)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能源强度降低是促进制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也较大促进氮氧化物排放脱钩;同时,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空间存在明显差异,2010-2015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空间分布由较弱、中脱钩为主至中、较强脱钩为主再到较强脱钩为主,且期间全局自相关Moran′s I值均为正值,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系数呈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给减排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要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力度,通过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排。进出口的结构也是制约减排进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阐释了在一个正常发展的长时期的宏观经济体系中人均物质消费量永远上升的观点,研究了人均GDP增长速度和物质利用强度变化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二者变化速度相对快慢提出和证明了保证人均物质消费量上升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赶不上定理.利用赶不上定理,论述了循环经济是解决人类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当人均GDP增长速度为零时进行结构调整必然降低人均物质消费量,引发社会不安定现象;当人均GDP增长速度足够快时,可以大幅度进行结构调整而不降低人均物质消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