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4岁时,我常在想自己未来的样子,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为百姓栖居的生存环境守护站岗的生态环保之路。"回顾初始,刘婷不无感慨地说。经过连续几天的加班奋战,刘婷终于处理完了案头那摞厚厚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卷宗。她伸了个懒腰,抬眼望向窗外的莲花山。莲花山是一道绵延数里的泰山余脉。登上山顶,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大楼近在眼前,远眺则可饱览济南东城景色。刘婷不禁感叹起时间的巨大力量。她想起,2003年自己从家乡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成为新时代生态环保人坚守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经济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完善、资源环境整体优良、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元市委把"生态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些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国家,对涉铅企业污染源控制以及对厂区周围水、空气中铅的监测有着严格的要求,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涉铅企业具有很大的环境风险,如果企业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对周围环境和群众健康的保护,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在招商引资时,各级政府要树立  相似文献   

5.
潘岳 《绿叶》2007,(10)
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仿佛一面旗帜,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看到了一幅人文的、生态的、文明的美好画卷,人民群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徜徉在美丽的乡村,步行在城市的花园;江南的水网澄澈见底,北方的山城湖光山色,这才是中国人最美丽的家园,也是我们梦想的"生态文明"的画卷。人民群众将因这个"生态文明"的旗帜而受益,千秋万代之后的子孙们,将因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欢欣。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十七大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而额手称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3,(6):4-4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生态法治文化建设对青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助力作用。文章立足于青海生态法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青海在迎接生态法治文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法治意识、塑造良好的生态法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韩潇  张利涛 《青海环境》2023,(4):157-164
人民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特质,其实践要旨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以及依靠人民力量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旨在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中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利以及在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体现人民性价值理念。青海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对准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生态价值理念相对滞后以及制度体系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聚焦党的领导、价值引领、制度供给和群众参与四方面,构建筑牢坚强核心、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制度体系和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的优化路径,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斗",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紧急行动起来,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勇往直前,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疫情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显担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浙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胡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公众也可能是环境的破坏者,当然也应该是环境的建设者。改变环境行为,必须整体提升公众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时事     
正"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获批将对造纸、建材等15个重点行业进行治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补"短板"的规划。会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人民群众迫切期盼。会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了以下任务: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工艺、设备和产品,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4.
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十四五"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治污,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一批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斗,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紧急行动起来,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勇往直前,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疫情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显担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浙江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英雄爸爸"徐涛、新婚小伙林瑞鹏、服企急先锋沈桂华……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污染问题,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着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常态。本文从有机农业发展的绿色本质、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助推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等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当前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服务、监管、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相耦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前,我国一直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经济建设。然而,伴随物质资料的日益丰富,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加剧。近年来,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壤染毒、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景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危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生态修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未来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突出创建重点,压实创建责任,全面提升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白城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生态水平持续向好,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良好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21,(6)
正12月20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总结暨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工作部署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黄润秋指出,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