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绿叶》2017,(7)
正燕山高又高,金泉水长流,群雁高飞头雁领,书记带咱们向前走。咱们乡亲的主心骨,汗水往一块儿流,和咱们心贴心,争得山河似锦绣。……这是上世纪70年代老电影《艳阳天》的主题歌歌词。还记得,当时通过这部电影在全国各地的广泛播放,这首电影主题歌曾一度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让上一代中国人深深记住了北京郊区有个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冯小宁 《绿叶》2008,(5):85-89
电影是呈现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和方式。作为导演,通过电影这种方式把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表现出来,并以批判的审美视角来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人类对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所反省和彻悟,并使得人类重新定位自己,以爱的方式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的是一个电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正75分钟里,四季在更迭,动物"演员"们的命运也在无法对抗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它是内地院线上映的首部"自然电影"。它是导演陆川拍摄的第一部纯动物的电影。它还是迪士尼自然品牌下首部以国家地域拍摄的自然题材电影。它首次使用高清摄录器材捕捉到极其珍稀的保护动物行踪。它就是《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由迪士尼和中国合拍的动物大电影,也被赞为年度迪士尼"动物三部曲"的完美收官之作。  相似文献   

4.
张鹏 《绿色视野》2010,(8):43-45
<正>裴志梅,熟悉她的朋友喜欢称呼她为"老美"。"老美"并不老,今年芳龄29,但她喜欢这个称呼。"老美"在2009年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重大决定,自掏腰包拍摄中国第一部环保电影《抢救地球》。如今"老美"的这部电影已经面世,并将参加全国关于气候环保纪录片比赛,这是由中国广电总局和云南省政府合办的国家级比赛。  相似文献   

5.
正对不少人来说,这个年是闻着《舌尖上的新年》回家的。1月7日,在贺岁档扎堆中,一部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匠心打造的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温情登场,在"重回时间"和"寻找年味儿"的主旋律中,观众们看到了老习俗和年味儿,也从镜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知不觉中,收获着感动。  相似文献   

6.
蔡诚 《环境教育》2005,(11):63-63
坦率地说,我对于俄罗斯作家阿尔谢尼耶夫的了解,最初还是缘于一部日本大师黑泽明拍摄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那部电影之美,我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绿意盎然的莽林的旅行。记得一直想要找这部原著,甚至到商务印书馆去问过,可惜年头久远,而且当时也是作为内部印行的  相似文献   

7.
《可可西里》讲述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保护藏羚羊的情节;而在《河长》电影中,"如果群众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我们赚那么多的钱干什么?"的台词,触及了更多人的内心深处。在国内的环保题材电影中,导演冯小宁1990年拍摄的《大气层消失》、2007年《青藏线》,导演陆川2004年拍摄的《可可西里》,导演张鑫拍摄的《河长》,留给观众的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电影《可可西里》对人与自然、生命的思考,《河长》对"要GDP"还是"要环境"的诠释,震撼心灵。  相似文献   

8.
欧阳江河 《绿叶》2008,(11):36-43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洗礼;寻根小说,在拉美文学爆炸的碎片下,回溯对革命的反思、对人心的反思、对文化的反思;第六代导演的出现,贾璋柯的确立,标志着电影最终完成了从大众娱乐消费品到视觉艺术文本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看过一部国外电影,很奇异, 画面上两个年轻人在荒原上走路, 走了大约几分钟,就进了沙漠。两个人一直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一条公路上,这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影片便宣告结束了。是荒芜,干燥,饥渴,焦虑,这部没有情节的电影给了我苦涩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漫画见环保     
人们常常用严肃的演讲、电影、记录片等来告戒世人要注重环保,其实宣传环保也可以用轻松的漫画形式呈现,让人在欣赏作画者的巧思之余也能反思环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0,(6):8-9
“今天你低碳了吗?”这句看似时尚的流行语,其实正在慢慢地侵入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电影《2012》的上映,以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好像一下子让地球人更加关注起自己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本月7日,经历三十多年"长跑"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标志2002年开放的电影市场将引入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为未来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相比之下,国家环境教育立法至今未能列入议事日程。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环境教育应尽快纳入重点领域立法计划,其理由是鉴于目前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亟需掀起一场全社会的思想变革,以彻底扭转人与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和环境价值等问题,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9,(12):60-63
玛雅预言历法推测,人类的历史将在公元2012年进入新的阶段,地球将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大地崩裂、海啸汹涌……好莱坞电影《2012》呈现的末日地球让人不寒而栗。你可想知道这背后的自然故事?  相似文献   

14.
阿友 《环境教育》2014,(8):57-59
正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传佛教,意为"心中的日月"。早闻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香格里拉县境内的国家原始森林公园普达措,是香格里拉中的香格里拉,不仅是中央电视台外景拍摄基地和多部畅销电影取景地,更被荣誉为中国的黄石公园。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直接以生态为主题的电影可谓是密集出世,像《世界末日》、《2012》和《阿凡达》等电影的诞生,就直接宣告了环保电影的崛起。2009年11月中旬,灾难片电影《2012》全球上演,引起人们一时"恐慌"。它以玛雅历法的预言警告人类,由于生态破坏的原因,地球将重生,而人类面临世界末日。虽然制片方一再强调2012年并非人类末日,这只是一场电影,但却迫使人们不得不郑重思考生态问题。接着12月中旬,3D电影《阿凡达》在人们刚刚缓了一口气后震撼上映,其史无前例的视角创新再次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你低碳了吗?"这句看似时尚的流行语,其实正在慢慢地侵入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电影《2012》的上映,以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好像一下子让地球人更加关注起自己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7.
姜厅长乐意接受采访,当公众需要的时候。姜厅长不见记者,当宣传他本人的时候。这着实给记者出了一道难题。写这个人物,真不知从何着手。这又是姜厅长的性格。宣传事业可以,能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宣传个人有什么用?自娱自乐?再说,还有那么多关涉全局的事等着去做。作为省级环保厅长,他究竟要操心多少关涉全局的事?说实在的,外人真说不清楚。身为记者,我也始终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感受他给环保工作带来的影响。或者说,他把环保事业"推"出去、带给别人的影响。因为,这个无须他说。从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到省级环保部门"一把手",他给环保工作带来最为深刻的影响,就是将环境保护由一种部门作为推向  相似文献   

18.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传佛教,意为“心中的日月”。早闻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香格里拉县境内的原始森林国家公园普达措,是“香格里拉中的香格里拉”,不仅是中央电视台外景拍摄基地和多部畅销电影的取景地,更被荣誉为中国的“黄石”。  相似文献   

19.
人间喜剧     
我是一个喜剧演员。喜剧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一旦剧中的角色处于非理性状态,而观众处于理性状态时,就会引发观众的笑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喜剧的规律。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人成为了机械化大生产的附庸,里面的很多场景我们看了就觉得很可笑。历史的发展是为了人,而一旦脱离了"人"这个目的,就会产生喜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几乎所有接触《河长》电影题材的人都倾注了高度热情,它汇集了从环保部领导到全体演职人员的心力,承载着大自然对人类的呼吁。环境保护应该成为公民意识,成为道德行为。我们非常期盼这部影片能够唤起全社会对水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