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中试规模的中空膜生物床处理混凝沉淀后港口含油废水。进水COD浓度为245544mg/L,当HRT=4h时,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46.5mg/L,平均去除率为64.2%;当HRT=8h时,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33.4mg/L,平均去除率为64.6%。采用活性炭对MBR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的COD浓度均小于130mg/L,NH4+-N浓度为1.2544mg/L,当HRT=4h时,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46.5mg/L,平均去除率为64.2%;当HRT=8h时,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33.4mg/L,平均去除率为64.6%。采用活性炭对MBR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的COD浓度均小于130mg/L,NH4+-N浓度为1.24.1mg/L,石油类污染物浓度为0.44.1mg/L,石油类污染物浓度为0.40.9mg/L。MBR稳定运行期间,膜组件的操作负压稳定在0.03MPa以下,远低于化学清洗时的操作负压控制标准0.05Mpa。  相似文献   

2.
钢铁企业含油废水过滤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铁企业含油废水处理这一难题,提出了采用过滤处理轧钢废水的方案,并使用自清洗动态膜除浊除油器对轧钢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轧钢含油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进水含油量为20~200 mg/L时,出水含油量都低于5 mg/L,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CAF涡凹气浮设备处理含油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CAF涡凹气浮设备进行含油污水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油、CODCr平均浓度分别为40.7mg/L、883.8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05%,32.62%,出水可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BAF-BAC工艺在炼油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炼油厂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进行中试研究,拟探索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新工艺.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130mg/L,BAF滤速低于4.24m/h条件下运行时,该工艺平均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平均出水浊度为4.46NTU,同时对NH4+-N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成品油库含油污水处理后COD不达标的问题,搭建臭氧催化氧化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成品油库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臭氧催化剂用量为100 g/L污水、臭氧投加量0.3 L/min、废水p H 8.0、反应时间10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8.0%;处理后出水COD降至89 mg/L,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COD≤100 mg/L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6.
庆大霉素-金霉素混合制药废水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厌氧-好氧-复配混凝技术进行了庆大霉素、金霉素混合制药废水处理中试研究,中试规模为日处理废水10~12t。在中试稳定运行时,进水的COD平均浓度为14218mg/L,出水的COD平均浓度低于制药行业排放标准(300mg/L)。   相似文献   

7.
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化学絮凝与SBR联合的二段法对采油污水进行处理,采油污水经第一段化学破乳絮凝后,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油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第一段处理出水再经第二段SBR处理后COD又得到进一步去除,出水中COD≤60mg/L,BOD_5≤30mg/L、SS<30mg/L、油<10mg/L,达到了油田回注水标准和含油污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改性纤维球处理炼油废水的试验,对纤维球过滤技术的处理效果和反冲洗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炼油废水经处理后,出水中油的含量小于4 mg/L、悬浮物含量小于6 mg/L,出水可达标排放,并且经过改性后的纤维球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可以通过反冲洗再生并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X741.031200600410混凝-催化氧化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邹东雷…(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2005,35(2).-239~242环图N-108采用复合化学混凝及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对油田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油废水经混凝处理后,剩余ρ(CODCr)可以达到300mg/L左右,剩余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10mg/L;再经活性炭载Cu、Pd催化剂的深度处理,含油污水中的ρ(CODCr)值由315mg/L降至50mg/L以下,达到了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催化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图5表2参6X741.031200600411生物强化处理油田含油污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高效载体生物床工艺对温州某电镀基地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项工艺技术对电镀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对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铜及总氰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试验连续运行2个月以上,在进水COD及重金属浓度均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保持COD平均去除率为62.3%,出水COD浓度降至60.0mg/L左右;出水总铬、六价铬及总氰浓度分别降至1.0mg/L、0.2mg/L及0.3mg/L以下;出水总镍与总铜平均浓度分别为0.33 mg/L与0.27mg/L,远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浓度限值,保障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SSF净化(suspended sludge filtration)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处理量为1.8×104m3/d大型污水处理站的首次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达到ρ(油)≤10 mg/L、ρ(SS)≤15 mg/L的指标,克服了常规流程二次沉降罐沉降分离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SSF净化装置投加混凝剂65.00 mg/L、助凝剂0.84 mg/L,药剂成本约0.31元/m3。该工艺流程短、运行成本低、投资省,适用于来水水量水质相对稳定的污水处理站。  相似文献   

12.
汽车修配厂含油废水处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汽车修配厂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提出了隔油-混凝-澄清-过滤处理工艺;根据该工艺设计的汽车修配厂含油废水的处理工程;运行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其处理后的废水,CODcr可降到35mg/L,油可降到8mg/L,SS可降到20mg/L,色度可降到10度,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广州市的废水处理排放标准,并可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3.
炼油厂"三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萃取/脱水”技术处理炼油厂含油污泥,脱出水中COD小于150mg/L,含油量小于30mg/L,可直接捧入污水处理场。溶剂油取自炼油厂馏分油,原料易得,并且可以循环使用。该技术可以回收污泥中的有价值组份,符合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确定适宜的磁粉和絮凝剂、助凝剂的加入量,以及加料顺序和搅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普通絮凝和磁絮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含油量为100~200mg/L时,反应最佳工艺参数:磁粉加入量为280mg/L,PFC和PAM加入量分别为25、0.5mg/L,磁粉和PFC同时先于PAM投加,且投加时搅拌速度以250r/min为宜。  相似文献   

15.
高悦  贾玉岩  高宝玉  曹百川  张永强  卢磊 《环境科学》2010,31(10):2349-2353
在碱性条件下,端氨基聚醚Jeffamine-T403与二硫化碳反应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絮凝剂DTC(T403).考察了DTC(T403)对模拟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絮凝除油性能,研究了DTC(T403)、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Fe2+和Fe3+的投加量以及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DTC(T403)与Fe2+络合形成的网状螯合物通过网捕作用取得良好的絮凝除油效果;HPAM的存在影响絮凝除油效果;在同时投加Fe2+和DTC(T403)且二者的投加量分别为10mg/L和25mg/L的条件下,HPAM含量在0~900mg/L范围和含油量约300mg/L的模拟水样经絮凝处理后其含油量均可降到10mg/L以下.DTC(T403)的絮凝除油效果受pH値的影响,在pH7.5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除油效果.DTC(T403)适用于含Fe2+的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吸附-磁性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吸附-磁性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的新工艺。研究了粘土作为吸附剂在此工艺中对矿物油、COD、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比较了膨润土、活性炭、煤泥、高岭土等的处理效果。对处理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性能以及粘土吸附剂的再生等作了初步探讨。在推荐的流程下,可使出水中矿物油<2ppm、COD<100ppm SS<1ppm。  相似文献   

17.
高效复合混凝剂净化含油废水技术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混凝剂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对破乳、混凝沉降、粗粒化等单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及破乳剂是净化含油废水的技术关键,工艺采用的混凝剂为NTCF及破乳剂CW01,试验可将CODCr 从932 mg/L降至125.4 mg/L,最佳可降至77.88 mg/L,排水口含油量降至8.7 mg/L,透光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酰胺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珠沉降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研究发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有正反2方面影响.聚合物能增加污水粘度,降低油珠上浮速度,而且聚合物能增加油水界面水膜强度,延缓油珠聚并时间,这是聚合物对油珠沉降分离的不利影响;同时,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性,能将水中油珠连接到一起,有利于油珠聚并.当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06,浓度小于800mg/L时,絮凝作用大于粘度作用,有利于油珠的沉降分离.初始油珠粒径小是聚合物驱含油污水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横向流除油器可以加速油珠聚并,缩短沉降时间,适合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