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伊犁河(伊宁段)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数学法对伊犁河(伊宁段)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由于分别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五类标准值的平均值及其中三个标准值,计算后的结果不一致,而模糊综合指数法避免了这类问题的出现,计算结果比较满意.从而表明,该法是对模糊数学法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道(DOW)化学指数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道(DOW)化学指数法评价兰州石化公司30万t/a乙烯工程装置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择大气污染较重的北京西三环典型交通带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重量法和光散射法监测PM_(2.5)。参照美国EPA关于PM_(2.5)连续监测仪器手工采样比对测试的性能指标和认证方法,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采用平行性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PM_(2.5)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然而受颗粒物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温湿度等的影响,测定结果间存在一定偏差,采用光散射法监测PM_(2.5)仍需用重量法做修正。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监测中测定水、土、大气、植物、食品、饮料、污水等样品中的Cu、Pb、Zn、Cd、Mo、Fe,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法,但上述方法分别存在着一次性投资大和试剂消耗多,操作复杂的问题。监测低含量的Cu、Pb、Zn、Cd,曾推广过极谱阳极溶出法,并列为规范方法试行。但是该方法由于对操作条件要求苛刻,难以掌握,而使人们对电化学分析产生偏见。MP-1型微分电位溶出分析仪以微分电位溶出为主要功能,辅之极谱分析,省去了过去极谱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通氮气、清洗、富集、静止、以人工秒表控制时间的繁杂过程,解决了样品重现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β射线法与重量法测定环境中TSP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测定环境空气中TSP的重量法与β射线方法作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法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及可比性,方法间的相对误差与TSP浓度变低成反比,变化范围≤10%。β射线法与传统重量法相比,具有方便、快速、省工、省时、仪器便于维护等优点,其方法准确度亦能满足要求,适用于浓度较为稳定的野外环境空气中TSP监测。  相似文献   

6.
用标准菌株对比了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及快速纸片法,监测分析了分组环境水样中的大肠菌群。结果表明,酶底物法操作快速、简单、结果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满足水质监测和应急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含酚废水在用红外光度法测量油类时,相互干扰.本文通过不同条件进行比较,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可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SO2 采用平行双样法绘制校准曲线可知 ,该法简单、省力 ,且对显色稳定时间较短的显色反应更适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室模拟及现场检测,对烟道外过滤的β射线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浓度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可靠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β射线法监测颗粒物方法检出限为0.1 mg/m3;低、中、高3个不同质量浓度水平的颗粒物标准样品6次监测结果的RSD分别为4.6%、2.7%、1.6%,相对误差分别为(2.9±9.5)%、(0.8±5.5)%、(1.5±3.2)%,标准样品测定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越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越好。将该方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测量数值变化趋势一致,且颗粒物浓度越高,两种方法相对偏差越小,一致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IRISER/SDuoICP测定马铃薯中的镉元素含量,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测定作一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0 001mg/L、0 004mg/L和0 25ng/L,加标回收率均在95%~102%范围内,相对标准差<10%。  相似文献   

11.
研究比较了M12半自动净化法与手工净化法应用于二噁英检测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MS)检测飞灰样品中的二噁英,手工净化法的回收率要优于M12半自动净化法的回收率,但M12半自动净化法除2种单体外,其余单体回收率均满足对二噁英的分析要求,且2种净化方法所得二噁英的总毒性当量结果相近,证明手工净化法与HRGC-HRMS联用检测飞灰中二噁英的效果较好,但M12半自动净化法也能够满足HRGC-HRMS检测二噁英的净化要求。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飞灰样品中二噁英的总毒性量,当样品中二噁英浓度较高时,M12半自动净化法和手工净化法净化测得结果与基准值一致性较好;当样品中二噁英浓度较低时,手工净化法检测结果与基准值差别较大,表明酶联免疫法更适合用M12半自动净化法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2.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危害和主要来源,综述了甲醛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光学法、传感器法和极谱法。  相似文献   

13.
荧光法快速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荧光法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适用性,在6家实验室使用荧光法对粪大肠菌群的标准菌株和实际水样进行测定,并与多管发酵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6家实验室对标准菌株的监测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实验室内相对误差为-2. 75%~1. 71%,准确度较高;对3个不同浓度实际水样进行精密度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30%~3. 93%、1. 94%~4. 72%、1. 88%~4. 54%,实验室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14%、1. 59%、1. 72%,精密度较高;用荧光法与多管发酵法同时测定实际水样,2种方法测试结果线性相关性良好且变化趋势相同,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2种方法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和氰化物浸出毒性的分析方法存在缺陷,不便于广泛指导监测工作,笔者优化了固体废物氰化物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明确了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氰化物浸出毒性测定时的样品粒径、浸提方法和消解方法,建立了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法测定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和浸出毒性的方法,并与标准方法(离子色谱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法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法无显著差异,3种方法测定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加标回收率为80.5%~102%,平行样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0%~6.9%,3种方法测定固体废物氰化物浸出毒性加标回收率为80.1%~107%,平行样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7.8%~9.5%,3种方法测定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均能够满足固体废物氰化物总量和氰化物浸出毒性的测定要求。其中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由于其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可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情况下固体废物氰化物的测定。但容量法检出限较高,不能满足评价标准较低的分析测试工作要求,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法检出限均能满足一般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实际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对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水质 色度测定——稀释倍数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倍数法是测定污水色度的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对稀释次数、稀释方法的比较实验等对色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几点体会,在色度的测定中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磷农药测定前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和沉积物中12种有机磷为研究对象,讨论制样、萃取、浓缩、净化等步骤所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有机磷测定的影响,提出应注意的操作细节,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简化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预处理的吹气时间进行了简化实验,并与原方法作了对照,根据测定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的结果,得出可将原方法的吹气时间由25min减少以10min,节省时间,并满足了测定方法规定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镉柱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GB 17378.4—2007中镉柱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GB 17378.4—2007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修正方法,改进后的方法操作步骤更加便捷,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磷酸雾的检测并无统一的方法,相关含磷污染物的控制指标主要是磷化氢、单质磷以及五氧化二磷。在调研国内外分析方法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典型含磷污染源的实样测试,提出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磷酸雾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使用石英滤筒捕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磷酸雾,采样效率可达98%以上。捕集到的总磷酸雾不仅包含磷酸,还包含磷酸盐以及含磷氧化物等,是一项综合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含磷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可为未来此类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