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水资源开发保护成本和其他使用的外部不经济性角度出发,提出推广节水型坐便器具有节省水费、节省污水处理费用、减少污水及污染物排放3方面的环境经济效益,并分析计算了在上海地区推广可获得的效益。根据社会调查,就推广使用节水型坐便器在体制、税收、管理、宣传教育、价格和法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喷射虹吸式坐便器为研究对象,按照国标GB/T 3768-199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中的声学通用性导则,在分析坐便器冲洗噪声产生机理和传播途径的基础上,依据包络声源测试原理,探索建立了平行六面体测量表面声学监测数学模型,明确规定了测量表面、测点阵列、测试参数、测试环境、测试步骤、安装条件、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评定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环节,并通过实验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上述实验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偏差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能够为规范坐便器冲洗噪声监控提供检测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节水型城市复查系统通过对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总结及相关材料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可多系统平台,多方式,多地点、多人同时管理、查阅,解决了天津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总结及相关材料存档困难,查阅不便以及资料整理的人员工作量繁重的问题。本设计对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方式和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数据库架构分析,大数据存储的方式,最后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闻泽 《环境》2006,(7):77-79
今年年初,广州提出要创建节水型城市。其中,除了采用经济杠杆等手段以外,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已成为一项基础性的节水工作。为此,广州市政部门制定了创建节水型社区的相关指标,对相关节水型器材的使用率做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正>国内北京:大力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北京市通过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等措施,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北京市加强对市域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生活用水器具的质量和用水效率的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市城镇居民家庭用水器具使用情况及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区域类型评价模型。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节水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项指标的节水型社会区域类型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类型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不同区域在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节水潜力大小的评价值,进而得到相应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将模型应用到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域类型划分中,从结果可以得出关中为“中度缺水-中度发达-潜力较小”型、陕北为“严重缺水-较发达-潜力较大”型、陕南为“轻度缺水-欠发达-潜力较大”型。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区域特点及建设重点,应用实例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BREEAM,很多节水技术可以运用到绿色建筑中:对居住建筑,在住宅内全面考虑使用节水型器具,在住宅外充分利用英国丰富的雨水资源进行灌溉和中水回用;对办公建筑,使用节水型器具,鼓励使用雨水或者回用水系统,合理安装和使用水表,进行泄漏检测,定期维护和用水量检测和记录;对于工业建筑,重要的是安装节水型器具、合理安装和使用水表,以及进行漏水检测;对于商业建筑,除了满足以上之外,更强调进行水的循环利用,特别是回用水用于洗车,以及用水设备的维护和控制,以及水消耗监测,并反馈到记录表明用水有降低趋势。这些指标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水型建筑、节水型企业,积极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单力 《环境》2006,(6):88-91
从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构想,到“十一五”规划时期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与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逐渐被公众所广泛接受。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在创建节水型社会的今天,各种节水措施都应该被广泛应用,最终形成合力,把一个节水型社会建没起来。其中,中水回用也应作为一个有益的、不可忽视的节水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现阶段的城市用水现状,从合理确定用水量的定额,控制给水系统的超压岀流,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和节水型卫生器具及配水器件等方面评述了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技术在达到节水目的方面的成就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强全省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近日,陕西省住建厅会同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了《陕西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陕西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和《陕西省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创建申报与考核办法》。据了解,各设市城市按照《陕西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进行自评,总分达到80分以上的可以自愿申报。被撤销"陕西省节水型城市"称号的城市,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各设市城市人民政府应于每年5月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适用于环境方面的模型的分析,结合居民生活小区的用水特点,研究其对"节水""绿色""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构建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不断发展完善的居民生活小区节水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基准、骨架。应用该模型对居民生活小区的节水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归纳,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赋权重,最终确定出节水型绿色生态居民生活小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25-25
从天津市有关部门获悉,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巩固天津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在全市加快淘汰非节水型产品的通知》,要求在天津市公布节水型产品名录和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名录,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产品,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禁止设计、采购、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产品,原有的建设项目限期更换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产品,确保到2007年底天津市城市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针对中国钢铁企业生产工艺与设备普遍落后、用水量大、水循环回用率低、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用水现状,从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推广节水型工艺技术、强化串级用水和循环用水、废水处理技术等几方面探讨了钢铁企业工艺节水的技术途径,并对钢铁企业节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淡水资源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世界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日趋减少。节约用水 ,保护环境已成为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节水型用具的开发 ,必将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以达到节约用水 ,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改善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开展用水定额管理、建立用水定额管理体系,是目前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天津市高等院校为对象,在研究天津市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高校用水面临的新问题,探讨高校用水的行业特征及其内部用水的行为特点,并对高校系统的用水定额编制、实施以及进一步完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昭通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表现为沙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而森林、水域、草地却不断缩小。为此,应用坚持预测为主,防治兼顾的方针,对立节水型经济,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治水思路。高校作为人数众多、集中用水的单位,应将节水教育、节水行动融于常态教育和日常生活。积极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发挥高校师生在节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高校智慧。文章以广西Y校为例,通过节水型高校的节水实践与地方经验,重点从制度建设、技术改造与培训、系统监测、合同节水、宣传教育等方面为节水型高校建设和高校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水设计对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严重等情况,在分析建筑用水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减压设计、真空节水设计、中水利用工程和雨水利用工程等建筑节水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水利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也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环境基础。抓好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开发水能、加强水土保持、净化水生态环境四项重点工作,推动传统工程水利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生态水利转变,对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1):12-13
日前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建设部以发改环资[2007]236号文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该规划中提出的节能总目标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节水型社会。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