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分形理论对吉林省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进行测算和分析,表明吉林省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以长春市周边城镇为研究对象,各城镇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近似于几何中心的长春市表现出了较好的聚集形态,表明吉林省城镇体系是以长春市为聚集中心进行自组织演化的;以省内28个主要城镇为研究对象,吉林省城镇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分散,空间关联度较弱;以省内50个城镇为研究对象,城镇分布的总体均衡性适中.据此,提出了优化吉林省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省48个县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经济格局空间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吉林省的县域经济格局总体上缺乏稳定性,热点区域由东部沿边向中部长吉演变,空间演化规律性和延续性不强,形态分布的内在联系和结构特征不明显,空间集聚度较低,随机性特征和不均衡现象突出,提出协调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江苏、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城市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对比出发,结合吉林省省情,在城市化道路、机制、模式、战略方面提出可资吉林省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借鉴的启示: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与城市化阶段相适应;城市化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产业支撑;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交互作用在城市化中发挥着巨大效应;大都市区建设与相对集中型城市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乡统筹的思路下,需要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孟祥君  靳利民  关晓睿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333-1335,F0003
科学评价旅游资源是制定旅游开发策略的前提.在系统分析吉林省自身旅游资源特征以及在东北三省中所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旅游资源的状况对吉林省旅游业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一心两域”的吉林省旅游发展格局模式.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效应差的主要阻碍性因素,并运用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促进大城市功能扩散、城镇体系重构、城市整合、城乡一体化以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以增强城市化的区域效应,促进吉林省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作为衡量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变量指标,运用变异系数和离差分析方法对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进行类型划分,可划分为强响应区、中等响应区、弱响应区三种类型区;运用广义脉冲响应法对三种类型区分别进行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动态研究,探讨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时至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化内涵出发,基于人口、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地域环境构建了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找出各城市之间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借助于GIS技术手段,将这种城市化差异反映在空间区域上,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江苏省各区域之间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运用GIS与指标模型等方法,对2000和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生产功能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平原较高,西部山区较低,平原与山区中间的过渡区居中;生态功能也近似阶梯状分布,但自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区的变化是逐级升高;非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是以郑州和洛阳市区为核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功能有所减弱,但在主体功能区和县级单元尺度上各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存在空间差异;(3)河南省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相对协同,但它们快速发展对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抑制效应。近20年来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各项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城市化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利用DEA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的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相对发展水平和耦合水平.结果表明:①10年间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平缓下降—缓慢上升的趋势,耦合水平较高;②中国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三级梯度的分布空间规律逐渐被打破,呈现出交错分布的格局;③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省份需要合理地平衡城市化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发展,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地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城市化稳步发展,但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城市化角度出发,研究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其存在的农业大省与城市扩展中占用耕地矛盾并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偏低且浪费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混乱、土地利用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光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15-817,838
在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模型,阐述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态势,同时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格局进行了系统的划分。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为优化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区域格局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虚拟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安全的新概念,已成为国际水资源研究的新动向.通过对吉林省48个县(市、区)1998-2010年玉米虚拟水含量的计算,分析和探讨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吉林省1998-2010年玉米虚拟水总量呈波动趋势,2010年达最大值.各县(市、区)玉米虚拟水含量差别较大,中部地区玉米虚拟水含量较低,东部和西部地区玉米虚拟水含量较高.梨树县玉米虚拟水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县(市、区),玉米种植耗水量最小;白城市市辖区玉米虚拟水含量最高,玉米种植耗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合指标方法对辽宁省14个省辖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内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高低落差大的格局.根据测度结果进行城市化发展水平类型划分,探讨了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因素、历史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河北省50个省级重点镇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测算出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在总结重点镇的城镇化速度慢、地区差异性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具体优化措施,以期为合理发展城镇经济、正确选择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而吉林省一次性能源人均占有量又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重要能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吉林省可再生能源丰富,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但可减少经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而且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地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综合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2012年数据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程度、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发展程度和发展度一直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局部存在一定波动;持续度在研究期间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17.
陈春林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279-1283,F0002
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吉林省辽源市为案例,探讨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和空间问题;在理论框架分析与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市区和市域两个尺度提出辽源市可持续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