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行成本法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旅行成本法案例研究多数未分清旅行成本与旅游目的地本身价格的关系,推导的游憩需求曲线是旅行成本-旅游人次模型,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本身的价格-旅游人次需求曲线。文章具体说明了区域旅行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并用乔光华文章数据重新对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进行计算,对旅行成本的构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其消费者剩余为0.9221×108元a/,比原研究中的0.0937×108元a/高出近10倍。认为乔光华等的研究在推断游憩需求曲线时存在方法上的问题,直接将旅行成本和时间价值作为游憩价值不符合旅行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公共物品无(或低)市场价格的经济理论。还对调整后的旅行成本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到保护区游憩价值为1.3581×108元a/。  相似文献   

2.
多目的地环程旅行问题是应用旅行费用法(TCM)进行游憩价值评估的难点和热点,客观准确地对多目的地旅行公共费用进行分成,确定各目的地的费用权重成为游憩价值评估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引入旅行公共费用和目的地直接费用的概念,改进多目的地旅行公共费用分成计算模型,将待评估目的地直接费用与多目的地总直接费用的比值作为待评估目的地在旅行公共费用中的分成权重。该计算模型尝试根据调查游客自身的消费特点进行旅行公共费用分成,避免主观假设的影响,旨在使费用分成更加客观、科学。对若尔盖县游憩价值的评估结果为:2017年若尔盖县游憩价值为31.09亿元,人均游憩价值1538元;其中旅行费用 25.06亿元,人均旅行费用1240元;消费者剩余6.03亿元,人均消费者剩余298元。通过改进多目的地旅行费用分成模型,可推动游憩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和完善。研究结果可为若尔盖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作为评估户外游憩价值的经典方法,旅行费用法穴TCM雪主要存在3种基本模型,即分区旅行费用法穴ZTCM雪、个人旅行费用法穴ITCM雪和随机效用法穴RUM雪。尽管这3种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相当成熟,却均无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广为存在的多目的地环程旅行问题,致使该问题成为TCM研究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论文根据九寨沟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应用基于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穴MZTC雪来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得到2002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总游憩价值为15.61×108元,人均1246.10元;其中消费者剩余为4.71×108元,人均375.92元,与国外最新游憩价值综述研究的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4.
珊瑚礁估价--大堡礁的旅行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项目研究了到大堡礁的国内和国际旅游状况以便估计该礁每年给200万游客提供的利益.报告探索了函数形式以及测量国际旅游的旅行费用的问题比较了实际成本、距离及最低价票价.大堡礁每年娱乐效益的最佳估计值为7~16亿美元.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国内价值约为4亿美元,但给较偏远国家带来的估计价值取决于旅行费用的定义和函数形式.本研究报告确实地证明,保护高质量的珊瑚礁能创造非常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旅游还是游憩?我国国家公园的公众利用表述方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推行以来,有关国家公园到底能不能开展旅游活动以及开展什么样的旅游活动,到底是旅游活动还是游憩活动的争议从未停止。在分析“旅游”和“游憩”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在国家公园利用方式的相应表述,根据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游憩”与“旅游”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认为:国家公园内的“游憩”与“旅游”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在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分区规划中,使用“游憩”一词比较合适,以体现国家公园的公益性目标。但在国家公园的具体运营管理中,使用“生态旅游”一词进行表述更恰当。在谈及旅游与国家公园的矛盾时,使用“旅游开发”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6.
张凯旋  范雯  施佳颖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270-2280
郊野森林是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的重要游憩资源,郊野森林游憩功能开发利用的依据是进行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采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游憩资源、游憩设施、游憩区位三个方面10个指标构成的上海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此评估了上海64个郊野森林2000年、2006年和2012年游憩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将郊野森林游憩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上海郊野森林的游憩适宜性呈增加的趋势,处于低适宜性等级的郊野森林向高适宜性等级转化。并基于不同的游憩适宜性等级提出了优先开发高度适宜郊野森林、积极开发中度适宜郊野森林、适度开发勉强适宜郊野森林的分类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7.
游憩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将受损生态空间保护与休闲空间融合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与提高人类福祉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游憩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提出其应遵循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区位理论、景观基因理论、大地艺术理论五大理论逻辑。基于实践案例归纳了游憩导向下生态修复模式类型、特征与问题,并提出实践模式的五大优化路径,包括明确功能适宜、效益最优的修复导向,建立多级空间尺度联动的传导机制,提升游憩导向下生态修复地的地方嵌入性,加强修复效果的动态监测评估,构建可持续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以期为游憩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压力下伪空胞破裂对3种水华蓝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量培养方式,研究了伪空胞的破裂对3种典型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和孟氏浮游蓝丝藻(Plankothrix mougeotii)生长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伪空胞破裂对3种藻光合作用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伪空胞破裂对3种藻的生长影响不同,铜绿微囊藻和孟氏浮游蓝丝藻的细胞生长不受伪空胞破裂的影响,而螺旋鱼腥藻生长初期出现了5 d的延滞期;伪空胞破裂对3种藻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其中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的光合作用没有受到影响,而孟氏浮游蓝丝藻在饱和光强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了12.6%.铜绿微囊藻、孟氏浮游蓝丝藻及螺旋鱼腥藻细胞在伪空胞破裂后恢复较快,在3~5 d内又重新生成了大部分的伪空胞.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但当前研究缺乏从城乡空间转换中的人地关系变迁角度对旅游者进行的思考。以经历城乡生活空间重构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旅游者乡村游憩影响因素的复杂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情感、怀旧情感、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愿望(欲望)、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形成的128种组合中,其中有8个充分性条件构型特定组合路径能够影响乡村旅游者游憩行为;单项中地方情感、怀旧情感、知觉行为控制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旅游者乡村游憩影响因素的必要条件;8条旅游者乡村游憩行为影响因素路径条件组合的总体覆盖率约为0.918919,总体一致性约为1,均达到了0.9的阈值标准。其中,地方情感和怀旧情感特性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旅游者具有地方情感、怀旧情感特征时,其他影响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境”下发挥作用。据此提出了生活空间重构旅游者的乡村游憩影响路径模型,揭示了“乡村情感—游憩意向路径”“计划行为—游憩意向路径”“游憩愿望路径”和“情感行为综合路径”四类影响路径的作用机制。旅游从业者可以据此寻找与旅游者游憩最匹配的产品开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但当前研究缺乏从城乡空间转换中的人地关系变迁角度对旅游者进行的思考。以经历城乡生活空间重构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旅游者乡村游憩影响因素的复杂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情感、怀旧情感、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愿望(欲望)、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形成的128种组合中,其中有8个充分性条件构型特定组合路径能够影响乡村旅游者游憩行为;单项中地方情感、怀旧情感、知觉行为控制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旅游者乡村游憩影响因素的必要条件;8条旅游者乡村游憩行为影响因素路径条件组合的总体覆盖率约为0.918919,总体一致性约为1,均达到了0.9的阈值标准。其中,地方情感和怀旧情感特性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旅游者具有地方情感、怀旧情感特征时,其他影响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境"下发挥作用。据此提出了生活空间重构旅游者的乡村游憩影响路径模型,揭示了"乡村情感—游憩意向路径""计划行为—游憩意向路径""游憩愿望路径"和"情感行为综合路径"四类影响路径的作用机制。旅游从业者可以据此寻找与旅游者游憩最匹配的产品开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北极是一处遥远的冰封之地,更无法想象,它与中国、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密切的关联.然而,不经意间,伴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已实实在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北极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开通的北极航道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航道,北极所蕴含的巨大资源一朝得以开发,至少会延缓人类数十年甚或上百年能源枯竭的危机.正因为北极所蕴含巨大潜在权益,所以近年来各国对刊极事务所投入的精力和资本日益增加,争夺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7.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徐州市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后,为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各项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在日常工作中所采取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20.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