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介绍了江苏省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的构成和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监测点的优选方法。通过对1993年-2000年全省13个少辖市60个监测点的SO2、TSP监测结果的相关指标统计,分别优选出代表全省及省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监测点12个和25个。 相似文献
5.
根据选择大气环境背景点的基本原则和武夷山的地理特点,通过详细分析考察处于武夷山的五个背景点的基础条件状况、大气环境因子的浓度等情况,经过反复认证、实地踏勘,最后将监测地面站的位置选择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边界的笔架山摩天岭,并于2001年底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长兴岛的环境空气降尘点位为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点位进行优化分析,快速完成点位的分类;再引入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不仅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并可根据原信息量需要保留的比例,来合理确定优选的类别数,使得优化调整的过程更为科学,结果也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7.
将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以区间形式表示,运用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模型得出风险区间。为区分风险等级并引入区间数排序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区间数排序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不同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和同一研究区域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采样区的风险最大,其区间排序向量为0.275 5,区间向量排序为ABDEC,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排序结果一致。区间数排序法考虑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量化结果更加客观直观,为风险管理提供较为精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对地表水的水质监测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采取较为精确、快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意义、监测方法、标准化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推广和标准化酶底物法监测粪大肠菌群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10.
传统环境污染物生物化学分析技术通常依赖于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人员,限制了此类技术在环境应急等现场分析中的应用。以手机内置光学功能模块作为信号接收器的智能手机光学传感器,通过分析光信号可实现对目标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开发和应用是当前环境污染物现场快速生物化学分析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比色、荧光和化学发光3种智能手机环境监测光学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实现路径、监测指标、研究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典型应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智能手机光学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环境监测中确定最佳点位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佳的环境监测点位 ,而最优的监测点位必须既能代表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平均水平 ,又能反映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为此提出一个兼容样本贴近与相似程度的统计量——近似度 ,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合理性 ,而且在厦门的应用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从而解决了如何确定环境监测中最佳点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永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9,11(6):9-10
阐述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监理之间的关系,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对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实践,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固定污染源烟(粉)尘测试中,烟尘波动、误差大,数据整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数据修约的范围,并根据监测规范的布点要求,结合实测结果,提出了优化断面布点的设想.在直管段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管道直径小于0.5米时,可选断面上距管壁近的一点作测试点,该点测值可代表断面上平均测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现状与技术研发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现状和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指出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技术研发趋势.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主要以地下水监测为主,且监测仪器设备简陋陈旧、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数量日益增长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急需发展一批新型、高效、经济、实用的监测技术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精确配制一定浓度标准溶液的快速方法。利用双三角解析法称量标准物质和配制标准溶液,实验过程快速、准确。在环境监测分析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不确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