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碳纤维去除水中微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pH等条件下,活性碳纤维(ACF)对水中微污染苯酚和氮苯系列的吸附动力学。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弱极化作用,吸附容量有所加强,同时也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活性炭纤维对氮苯系列吸附容量的大小比较是:k六氧苯>k二氯苯>k;三氯苯>k氯零。通过对ACF与颗粒活性碳(GAC)吸附的QSAR推算和实测吸附容量进行比较,表明ACF的吸附容量要远大于GAC。  相似文献   

2.
臭氧-活性炭技术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炼化企业RO浓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该废水在不同pH、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投加催化剂、活性碳吸附时间和活性碳投加量条件下RO浓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为8,臭氧投加量为75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5 min,催化剂KMnO4的投加量为35 mg,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5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RO浓水中COD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总去除率为58%。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活性炭纤维吸附法净化水中微量的氯苯酚。在25℃和35℃下,实验测定活性炭纤维吸附氯苯酚的吸附平衡等温线.该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水溶液的pH值将影响吸附容量。在碱性条件下吸附容量显著下降。这将有利于吸附剂的再生。测量氯苯酚在活性炭纤维填充床的穿透曲线.在5%突破点处的动态吸附容量为0.23kg(氯苯酚)/kg(活性炭纤维)在25℃下。采用40℃、5%NaOH溶液再生被氯苯酚饱和的活性炭纤维填充床。再生后吸附效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4.
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吸附温度、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活性碳的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32℃时,活性炭投加量1g/50 mL,吸附3h后,焦化废水中氨氮去除率为23.4%,苯酚去除率为85.8%,COD去除率可达90%.该活性炭能够进行有限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参考众多资料的基础上,从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机理的观点出发,分析活性炭吸附对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影响因素--活性炭颗粒粒径、孔隙的大小,温度,pH值,以及水中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等,并在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超声波技术降解水中对硝基苯酚.探讨了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声能密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及规律.实验发现,超声波降解水中对硝基苯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溶液声能密度及空化反应时间.在较低的pH值,较大超声声能密度的条件下,可有效降解低浓度对硝基苯酚废水.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低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研究吸附时间、活性炭粒径及废水的pH对活性炭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拟合颗粒活性炭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吸附处理过程;活性炭粒径越大其最大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越小;活性炭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最大吸附速率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竹炭对微污染水源水中CODMn,UV254,UV410的去除效果,研究了竹炭粒径、竹炭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对竹炭吸附特性的影响,并由正交试验确定出竹炭去除水中CODMn,UV254,UV410的最佳吸附条件。研究表明,粒径越小,竹炭的吸附效果越好;竹炭用量为100mg、吸附时间为1h时,竹炭对各指标去除率最高;弱酸条件对竹炭对各指标的吸附最有利,当pH值=4时竹炭对各指标的去除率最大;正交试验确定出动态吸附最佳操作条件为:竹炭粒径为100~200目,质量为100mg,振荡吸附1h,原水pH值为4。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粉状活性炭、粒状活性炭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通过对水中COD、氨氮、浊度、pH值等指标进行对比实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最快,达到吸附平衡所用时间最短,对水中COD吸附容量达124.6mg/g,浊度的去除率83%,但对氨氮、pH值无明显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活化海泡石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泡石经酸活化,在300℃焙烧,比表面积增加,吸附效果明显增强。通过实验,研究了焙烧温度、溶液pH值以及不同活化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活化海泡石对苯酚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其脱附再生性能。并与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进行了比较,虽然其吸附性能较差,但具有良好的脱附再生性能,并且再生方法简单,在含酚废水的处理方面,海泡石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廉价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沸石对水中磷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粒径的沸石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量7 g,反应时间60min,温度35℃,pH 3~9时沸石对水中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沸石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适合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接近1;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温度越高,沸石对磷的吸附性能越好;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粒径越小的沸石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累托石、腐殖酸、海藻酸钠、氯化钙和聚乙烯醇等材料制备微球状吸附剂去除水中镉离子。考察了微球用量、吸附时间、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对吸附动力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微球用量、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有显著性影响,但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最优吸附条件为:温度25℃、溶液pH为6,吸附时间6h、微球用量为0.025g/mL。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模拟,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吸附性能良好,吸附易于进行。吸附动力学规律遵循Lagergren准一级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生物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本文选用蔬菜废物豆角秸秆为原材料,采用限氧升温法在400℃和700℃温度下制备了两种生物炭。并研究了投加量、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豆角秸秆生物炭对水中Cr(Ⅵ)均有较好的吸附率,吸附最佳条件略有不同;D400对水中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8g/L,初始浓度小于40mg·L^-1,pH值2—3;D700对水中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8g/L,初始浓度小于60mg·L^-1,pH值2—4;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均为60min;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科学》2015,(6):50-53
选用木质、果壳、椰壳和煤质4种不同材质的活性炭,经过HNO_3酸化和Na OH碱化,选出对苯酚和亚甲蓝吸附效果最好的活性炭,并进行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和最佳吸附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碱化木质炭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吸附效果最好。对于初始浓度为1 g/L的苯酚和亚甲基蓝溶液,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 g和0.5 g。当pH10时,碱化木质炭对苯酚有较高的去除率,pH值对亚甲基蓝影响不大,在强酸,中性及碱性溶液中吸附效果更佳。碱化木质炭对苯酚的吸附速度高,在极短时间内去除率高达到88%。当亚甲基蓝的吸附时间在20 min之后,碱化木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趋于平衡,去除率达90%。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对水中Cr(Ⅵ)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  万琳 《环保科技》2010,16(2):14-17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pH值、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吸附过程中加入酸对Cr(Ⅵ)吸附的影响和吸附前后pH值的变化以及活性炭的再生。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Cr(Ⅵ),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在pH为4.00的缓冲系统中,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型,并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描述;在pH为3.52的非缓冲系统中,等温吸附线类型属于BDDT吸附等温线分类中的类型Ⅱ。  相似文献   

16.
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桐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桐壳由于含碳量高,可作为制备活性炭的理想原料之一,这是农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考察了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规律,以及在不同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溶液pH值等条件下,桐壳基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希望能为桐壳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含苯胺废水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石油焦基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水中Cd(Ⅱ)时,pH值、Cd(Ⅱ)浓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Cd(Ⅱ)吸附量和水中Cd(Ⅱ)残余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适宜条件下对Cd(Ⅱ)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良好的再生效果.为HSAAC在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梧桐枯叶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XRD(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红外图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梧桐叶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对其表面零电荷点(pH pzc)进行了测定,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梧桐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比(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2.5 h.浸渍比增大、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都有利于增加活性炭表面极性;活性炭的极性表面对酚类物质的吸附有重要影响,梧桐叶活性炭对苯酚、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分别达到79.2、93.9和95.8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对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符合Fren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其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对焦化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明霞  张智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23-25,28
采用活性炭对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pH值、吸附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L废水pH值为6,活性炭用量0.5 g,室温下吸附120 min后,焦化废水COD去除率达60%以上。该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表示为:q=10-6.0 065c3.3 303;吸附热为26.35 kJ/mol;动力学方程可用班厄姆方程表示为:q=17.5-17.5exp(100.9053t-0.7839)。  相似文献   

20.
以牛粪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并考察了浸渍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等不同制备条件对牛粪活性炭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渍比1∶4、KOH质量分数35%、活化时间60min、活化温度700℃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性能最佳,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979.8m2·g-1,碘吸附值可达796.37mg·g-1,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150.30mg·g-1.最后,将制备的牛粪活性炭应用于对Cr(Ⅵ)的吸附,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吸附Cr(Ⅵ)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8g·L-1时、吸附时间90min、pH值为5和较低温度的适宜条件下,自制牛粪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