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述 从1958年开始该公司开采迄今有四十多年的开采历史,其主要开采煤层有D组和F组两组煤层.经过多年的开采,目前已转入下水平.在开采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难度大,采区的生产能力小.尤其是F组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1.1-1.4米,倾角大约在70°~80°之间,其主要的采煤方法为高落结合斜坡的采煤法.为了提高工作面的单产能力和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证,必须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为此必须保证要有上出口作为前提条件,才能为工作面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同时还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应用沿空送巷来修复上风巷.  相似文献   

2.
<正>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所开采的煤层为白垩系下统营城组上含煤段F3亚段Ⅱ煤组的Ⅱ2+3号煤层,由于煤种属长焰煤,极易发火,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对如何防火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仙亭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9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主要开采上京井田F11断层下盘+660m以下的煤层,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三段,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9层。井田内次一级褶皱紧密,褶  相似文献   

4.
根据邵新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按照概率积分法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预测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和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结果表明,邵新煤矿西北区多煤层重复开采后斜率i=1.273~26.498 mm/m,曲率k=0.006×10-3~1.081×10-3 m-1,水平变形ε=0.729~15.183 mm/m;东南区多煤层重复开采后斜率i=1.273~22.473 mm/m,曲率k=0.006×10-3~1.011×10-3 m-1,水平变形ε=0.729~12.878 mm/m;冒落带高度为3.118~3.274 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8.76~20.91 m.受深部煤层采动的影响,矿山开采后地面建筑物破坏等级为I~IV级,结构处理为简单维修~大修;受近距离煤层采动的影响,K21煤层露头线2侧附近居民建筑破坏等级可能达到IV级,结构处理为大修.导水裂隙带最高达到K21煤层以上19.27 m,花石水库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矿井开采不会导致水库漏失,但会对须家河组第2段T3xj2、第4段T3xj4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产生疏降作用.煤矿开采会导致邵新煤矿采空区内煤层浅部坡耕地出现细小地裂缝,但不会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小华煤矿南区块段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第四带(P1t1-4)地层,赋存有33#、34#等煤层,33#煤层顶底均为砂质泥岩,34#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粉砂岩,底板为泥岩。该块段受F1断裂及次生断裂影响,巷道围岩极为松散、破碎。块段内岩层富水性较强,当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开采时,生产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淋水普遍很大,恶化了采掘施工条件,使顶板管理更加困难。根据南区  相似文献   

6.
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究表明,林火在时间方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一定频率的火周期。该文应用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点的质心经纬度坐标和火场面积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波谱分析研究其质心随年份的波动现象。结果表明,1980-1999年的黑龙江省林火的火场质心分别是以东经126.97°,北纬49.63°为轴作东西、南北波动,波动具有明显的同期性,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的周期均为3.3a,其东西南北波动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东经128.68°,北纬52.82°,东经123.08°,北纬46.86°。火点的质心分别以东经127.90°,北纬48.69°为轴作东西、南北方向的波动,波动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东西南北波动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东经129.22°,北纬50.37°,东经125.18°,北纬47.28°。  相似文献   

7.
目前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考察多以现场打钻测试被保护层瓦斯参数变化为主,为了更加系统、方便地掌握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被保护层裂隙发育、应力状态、膨胀变形及渗透特性变化情况,可综合运用试验手段对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进行多指标评判。因此,基于常规相似材料模拟平台,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开发出被保护层渗透特性测试系统,并以长平煤矿保护层开采为工程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平矿主采3#煤层作为被保护煤层,处于下保护层8#煤层开采所产生的裂隙带顶部,具备卸压增透的初始条件;伴随着8#煤层工作面的开采,上覆岩层次生裂隙经历了起裂、发育、张开、闭合等过程,3#煤层均经过增压区、卸压膨胀区、恢复区的转变,其膨胀变形量曲线大体呈"M"型分布,最大膨胀变形率约为0.774%,平均膨胀变形率约0.60%,大于0.30%;3#煤层渗透率同样经历动态发展过程,其原始渗透率为0.034×10~(-14)m~2,卸压区内最大渗透率1.125×10~(-14)m~2,为原始状态的33倍,增压区内渗透率有所下降,但仍远大于原始渗透率。因此,长平矿保护层开采使被保护煤层具备良好的卸压增透效果,进而为3#煤层卸压瓦斯渗流-运移规律及卸压瓦斯抽采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上煤层出现台阶状下沉问题,以西曲煤矿南三盘区近距离煤层群为研究背景,结合其煤层地质条件,采用理论计算对南三盘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进行可行性判定,并建立数值和相似模拟模型,模拟留煤柱和错层位巷道布置开采,对上行开采煤层垮落形式和卸压效果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会导致上层煤位于垮落带内;采用留煤柱巷道布置上煤层出现台阶状下沉现象,错层位巷道布置上煤层连续下沉不会出现台阶状下沉;错层位巷道布置上行开采,上煤层卸压效果良好,无应力集中现象。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上行开采和岩层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锡矿山锑属缓属缓倾斜似层状中厚矿床,赋存于厚层页岩之下的硅化灰岩中。矿体厚1~3m不等,倾角一般为10°~20°,局部达35°~45°,矿体坚硬稳围,f=10~18。顶板有厚层页岩、黑色薄层页岩或页岩互层、破碎炭质页岩,不稳固或极不稳固,f=2~6。底极为稳固的灰岩或硅化灰岩,f=10~18。锡矿山开采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60年代以前普遍采用顶板留矿护顶的房柱开采法,矿石回采率始终在70%左右徘徊。随着生产的发展,薄矿体比例逐年增加,且其品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全国安全卫生新闻》1986年第5期上,登载了有关石棉代用品的报道与文章。 选择石棉代用品材料,必须考虑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并能满足于石棉的具体使用要求。不应该使用与石棉同样不安全的代用品。目前,有5类产品构成了石棉代用品的领域。 1.二氧化硅类。这是一种高纯度非晶体二氧化硅的编织物,熔点超过3000°F。这类材料耐火并耐连续高温达2300°F,化合物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还具有非常好的绝缘性,还可以提供纱、布、带、筒以及绳索等纺织造型。 2.玻璃纤维(无涂料)类。这类代用品通常由E一玻璃和硼硅酸盐组成,熔点约1500°F,耐火并可…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龙岩高岭土矿于1991年开始建设,1994年投产,到2003年生产高岭土原矿58.9万吨/年、精矿3.63万吨/年。露天采场位于矿区内地质勘探线2-16线之间,开采地段为低山丘陵地形,南北向山从地段中西部通过,南端山顶标高527.08m;北端山顶平缓,最高为520.3m,东西两面坡向,地形坡度在20°-30°之间,西坡段陡、东坡一般缓和一些。东部沿山坡可一直下到龙津河(九龙江上游),河西岸标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采空区煤矿工作面逐渐开采引起的埋地管道力学行为变化问题,以实际地质参数为基础,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管-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水平煤层工作面推进方向与管道走向之间不同夹角以及不同煤层倾角时工作面逐步开采引起的埋地管道力学行为变化,得出在2种情况下埋地管道的力学行为时变性规律。结果表明:水平煤层不同夹角开采时,在开采中后期,随着开采时间的不断增加,大夹角工况下的管道最大应力位移增长速度比小夹角工况快;开采完成后,水平夹角越大管道越危险;不同煤层倾角时,埋地管道最大位移变化随开采时间的增加基本呈线性趋势,且煤层倾角越大,管道的最大位移越小,管道越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仙亭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9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主要开采上京井田F11断层下盘 660m以下的煤层,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三段,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9层.井田内次一级褶皱紧密,褶曲、倒转现象普遍存在,岩(煤)层稳定性受到影响,对矿井正常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矿井中常见的褶曲构造分析、预测,谈谈在褶曲构造影响下的采准巷道布置方式,为提前采取适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小华煤矿南区块段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第四带(P1t1~4)地层,赋存有33#、34#等煤层,33#煤层顶底均为砂质泥岩,34#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粉砂岩,底板为泥岩.该块段受F1断裂及次生断裂影响,巷道围岩极为松散、破碎.块段内岩层富水性较强,当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开采时,生产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淋水普遍很大,恶化了采掘施工条件,使顶板管理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5.
带压开采陷落柱突水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承压水压与煤层陷落柱位置这两种因素对陷落柱突水的影响,在分析固流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以双柳矿地质条件为背景,分别对3 MPa和5 MPa承压水压下开采上、下两组煤4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陷落柱及其周边围岩的渗流-塑性破坏耦合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至接近陷落柱,工作面前方集中应力场与柱体周边应力场发生耦合,并出现应力集中,当水压为5 MPa开采上组煤时应力集中系数最大,最容易形成突水危险区域;当上组煤工作面距离陷落柱为30 m时,陷落柱渗流场与集中应力场开始连通,在开采下组煤时这一距离比上组煤扩大15 ~ 20 m;煤层底板随工作面推进发生压缩-膨胀周期变化,引起拉伸、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6.
浅谈综放开采煤层自燃火灾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放开采作为一种特殊的采煤方法 ,其煤层自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分析总结了综放开采煤层自燃的特点 ,以及各地点发生自燃火灾的相对难易程度 ,并从综放开采工艺和其他治理措施两个方面提出综放开采煤层自燃火灾预防和治理的方法和建议 ,指出改进综放开采工艺是预防煤层自燃火灾发生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深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中岩层应力分布、断裂破坏及下沉变形特征,根据深部煤层开采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深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相似材料试验模型,对上行开采中围岩应力变化、覆岩运动及裂隙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得了下煤层和上煤层开采过程中,围岩应力分布变化特点及分区特征、岩层裂隙富集区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演化规律,煤层开采过程中切眼和煤壁附近岩层断裂角的变化特征,并得到了两煤层工作面相对位置不同情况下,岩层裂隙富集区演化特点、断裂角变化及下沉变形规律。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煤层上行开采、瓦斯抽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房式采空区留设大量不同尺寸煤柱,采场覆岩结构复杂。为了研究霍洛湾矿浅埋2-2煤层房式采空区覆岩结构特征及其对下位3~(-1)煤层开采的影响,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确定了2-2煤层房式采空区覆岩结构类型,揭示了不同类型覆岩结构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对3~(-1)煤层矿压显现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2-2煤层房式采空区覆岩结构分为房柱稳定覆岩结构、房柱失稳覆岩结构、20 m煤柱覆岩结构、50 m煤柱覆岩结构4类;在房柱稳定、房柱失稳覆岩结构下3~(-1)煤层处于卸压状态,垂直应力降低8%~14.3%,在20 m煤柱、50 m煤柱覆岩结构下3~(-1)煤层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垂直应力增加5%~32%;揭示了3~(-1)煤层开采时不同覆岩结构下工作面超前支承力分布特征,在20 m煤柱、50 m煤柱、房柱稳定及房柱失稳4类覆岩结构下超前支承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4.10、3.85、2.76、3.62;不同类型覆岩结构下3~(-1)煤采场覆岩运动特征稍有差异,房柱稳定、房柱失稳覆岩结构下3~(-1)煤层工作面来压步距为12~14m,20 m煤柱、50 m煤柱覆岩结构下来压步距为10~11 m;相似模拟表明,3~(-1)煤层过20 m和50 m大煤柱时,煤体发生弹射现象,预计实际开采时工作面可能发生动载矿压等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