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正义研究在美国最早兴起,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黑人因为垃圾倾倒问题提出抗争,引发美国社会公众与学者的声援,进而提出了环境正义这个新的伦理概念.随后,美国一大批环境哲学家围绕环境问题的解决,创建了各种环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环境正义不仅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同学科和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环境正义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环境正义所涉学科、内容和方法后发现:环境正义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元化主题和学科交叉趋势,但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理论创新;亟待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正义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总结中国环境正义研究案例和解决模式;环境正义概念多而不统一,混杂而不明确,需进一步厘清和辨明;考虑多维内涵、多重维度和多维原则,建构和完善环境正义概念体系;环境正义问题主要表现在多尺度区域和多类型群体两个层面,环境强势群体(区域)与弱势群体(区域)的环境权责不对等是焦点;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广受关注,需加强经济弱势地区和环境弱势地区环境正义研究;解决环境正义问题的政策措施缺乏系统性考量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地方情境中探讨环境正义及其解决之道是重点;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分区域分群体逐步消除环境不正义;环境正义评价标准欠缺,不同学科数据和方法交叉融合不足。未来环境正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建构一个问题导向的、跨学科交叉的环境正义理论框架;精确表征和测度环境(不)正义;模拟多尺度、多主体的环境正义演变过程;基于地方性加强环境正义的典型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正义观,环境正义更多关注由于环境问题而导致的整体环境不公现象,特别是国家、地区和民族间的不公平以及人类对于其他生命的不公平,在所有与环境有关的行为和实践中,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人都享有合理的权利,承担合理的义务,受到公平的待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魏旭  邱新 《世界环境》2009,(3):59-61
起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环境社会运动象征着美国环境意识的逐步觉醒。也成为了许多环境法律制度的起源。在此期间,针对频繁而缺乏管制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覆盖率急剧降低、野生物种快速减少等严重环境问题,美国国会在社会压力之下通过了现有主要的联邦环境法律。而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法学者和学生带来了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前后,处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美国,曾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兴起。四十年后,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个巨大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兴盛于90年代,起因是部分社区与社会群体,尤其是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针对工业发展和政府的不平等政策等导致的环境伤害而做出的自然反应。最先是直接受害的人们,尤其是养育孩子的主妇,后来整个社区、社会、学术界都参与进来,迫使政府和企业都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民间、宗教及政  相似文献   

7.
蔡永海  黄进 《环境保护》2013,(Z1):58-6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环境正义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俊  马力 《环境保护》2007,(7A):62-6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困境,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亦不例外。可以说,中国经济在20世纪获得的长足发展是以资源高度耗竭、环境急剧恶化为代价换来的。现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按照经济学理论,环境问题是市场调节失灵产生的一种消极外部效应,其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治理和保护环境较之其他手段更加行之有效。因此,近年来西方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开始由传统的命令一一控制型手段向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转变。在经济手段的使用中,税收工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利用。开征环境税已经成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最新发展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城乡环境保护存在重大差异,由此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其中垃圾污染尤为突出。农村垃圾污染已严重损害了农民环境权利,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从立法角度看,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体系以及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立法缺陷。因此,在环境正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立法应该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立法程序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农村垃圾污染防治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政策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完善程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环境正义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影响各国政府环境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现有环境政策研究在税费、污染物交易市场等经济相关领域成果丰富,而在政策执行和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正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