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与动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利剑:打破等级“终身制”日前,国家环保总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并将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状况的定期评估和执法检查,是《办法》的主要内容。管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管护设施状况,保护区面积和功能分区,管理规章、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资源本底、保护及利用情况,科研、监测、档案和标本情况,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情况,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管理经费情况等。评估结果将分为…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制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并将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3.
西藏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在未来5年得到更强有力的保护。根据有关规划,到2010年,西藏将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建设陆生野生支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这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林业对口援藏工作会议上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自然保护区象雨后春笋般地建立,成为当今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自然保护区几乎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的全面开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著名科学家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深入论证,提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资源是有限度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物种栖息地而划定和管理的各种区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自然保护区被视为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国家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拯救了濒危物种,保护了典型的生态环境,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1 崂山自然保护区概况。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黄海之滨的崂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内生物物种丰富多彩,生物多样性复杂,是山东及至我国遗传多样性的一个巨大宝库。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保护不利,使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损害,生态资源和景观受到一定的破坏。因此,尽快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崂山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存在的新问题,从权力、财力、法力和能力四方面构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协调保障机制、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和资源环境保障机制等四大保障机制,提出了加快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包括:明确国家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跨城市的行业协调组织;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储备制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修订《城乡规划法》,增补城市群规划的内容;出台《城市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群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和城市群规划技术导则,建立城市群规划执业制度,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依托快速国土轴,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7918网、国家高速铁路网和空中快线系统,完善城市群快速交通系统;规范统计标准数据,编制并出版中国城市群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8.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对比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管护能力弱、环境监测缺失、旅游色彩浓重、土地权属复杂、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管理体制不通畅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构建地质剖面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地质剖面与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宣传教育系统、争取土地权属、完善职能机构和理顺管理体制等,以期为长兴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地质遗迹保护单位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质遗迹多样性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河北省地质遗迹分布特点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 ,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学自然产物 ,具有珍贵性、罕见性、科学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河北省地处华北地台中部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1.1类型多样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确定的保护内容和分类标准 ,河北省较有价值的地质遗迹共五大类、44处。( 1)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形剖面、岩性岩相剖面 ,典型的地质构造剖面等地质遗…  相似文献   

10.
1956年 ,中国颁发《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 1 957年 ,中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 982年 6月 ,《水土保持工作条例》颁布施行。1 972年 6月 5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中国政府派团参加。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宣言》。1 973年 8月 5日~ 2 0日 ,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此外 ,会议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1 974年 5月 ,国务院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总结分析,初步提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气候变化对生物物候、分布、迁移活动、群落结构、栖息地质量、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未来将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需要从物种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灾害防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 (简称MAB计划 )始于 1971年 ,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发起的一项政府间的国际科学研究计划。 1992年后 ,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点集中于通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设 ,来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 1979年起 ,我国的一批著名自然保护区 ,如长白山、神农架、九寨沟、西双版纳等 ,陆续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不仅提高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的地位 ,也加强了中国自然保护事业与国际上的交流和联系。2 0 0 0至 2 0 0 1年 ,我国新一批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古生物化石保护评价工作还相对薄弱,缺乏完善的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的评价体系,本文在对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评价内容进行详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地评价和产地保护评价,其中产地评价包括化石产地价值属性、自然属性和可保护性三大项17个评价指标;产地保护评价包括产地保护状况和保护管理两大项1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给出了各评价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4.
一、自然保护是国际环境问题的热点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世界各国都愈来愈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工业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环境管理工作。十几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强化管理措施,在经济发展翻番的情况下,基本上把环境质量控制在1982年前后的水平,避免了环境污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5年,中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697个,总面积约1.46×104km2,其中陆域面积1.41×104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7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在高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的背景下,一些物种得到了一定保护,但总体来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事实并没有得到较好改善。具体表现在:地理位置上,中国自然保护区虽数量巨大,但分布极不均匀。78.7%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仅占全国人口6.5%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规划设置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重过大,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2.8%,导致国家对单个自然保护区的投入较少,而在人口集中,需缓解人类活动环境压力的区域,保护区划定较少,进一步了加重当地生态环境负荷。管理维护上,保护区不合理的开发,当地居民的消极配合,管理体系中过于强调个数和面积等问题加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益不高的程度。因而,为提高中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在自然保护区个数和面积规划速度日趋减缓的背景下,建议增加保护效益评估体系,增强各保护区间管理方法、保护物种等交流,利用传统生态知识促进当地居民在保护工作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分布、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结合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制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而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分布区在长江上游地区,因此长江上游区水电开发需关注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7.
跨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措施——兼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流域各国在自己境内利用跨国水资源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有义务保护国际流域水资源,防止对其他流域国造成重大损害。对有关国际文件的规定和国际社会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从促进跨国水资源包括涉及我国的跨国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出发,运用比较、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对流域各国保护国际流域水资源的法律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交流信息、监测、通知、紧急情况下的援助、控制污染、公众参与等。最后就中国促进相关跨国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跨国河流水环境监测网;保持和加强与相邻国家和沿岸各国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继续与更多的沿岸国谈判和签署双边或多边流域保护协议,并建立流域保护或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跨国河流流域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功能评价是保护区改善管理以实现保护区最佳功能的有效手段。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3层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和贴近度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功能评价为“好”,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功能评价为“一般”,因而整体功能状况评价为“好”。贴近度分析表明,改善保护区功能要从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宣传教育设施、宣传教育手段、科研基础条件、科研合作与影响、对外交流、人口素质和保护区经济效益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从加强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和改善科学研究、提高保护区周边人口的素质和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改善管理的一系列具体建议,以实现保护区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湿地系统驱动关系的演变及保护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长江中游湿地的概况,分析了湿地演变的现状。在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长江中游湿地发生了显著的不合理演变,主要表现在:湖泊面积减少,湿地功能下降;湿地资源的过度和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湿地整体价值受损。重点对湿地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驱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包括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江中游湿地演变的现状和利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流域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对长江中游湿地的保护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基于流域管理思想的长江中游湿地保护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流域统一协调管理;遵循流域管理原则,理顺湿地系统的各种关系,做好湿地生态规划;加强流域生态管理模式研究;加强长江中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计划基本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九五”期间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推进生 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主要进展“九五”期间 ,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步伐明显加快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较大进展。此外 ,我国政府还加大了资源管理的力度 ,乱占耕地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水资源管理正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改变 ,森林资源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 ,矿业开采的无序状态得到了初步扭转。环境污染防治取得进展 ,“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污染防治工作初见成效 ,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