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不相容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的经济-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农民人均纯收入、耕地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土地垦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出现不同等级的上升趋势,以上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有重要贡献.但单位耕地化肥负荷、森林覆盖率、灾害指数、盐渍化程度、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安全等级下降,而且盐渍化治理率和人口密度的安全状态均在较不安全等级以下,成为该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制约因素.2)1995-2010年,渭库绿洲土地生态水平等级经历了安全—较安全—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不完全符合安全与较安全的标准,水平等级不稳定.为了促进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土壤盐渍化程度,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有健康危险度法、环评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空间统计或地统计法、相对风险模型等方法;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方法、突变级数等方法.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是从相反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偏重细节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偏重整体分析.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扩大、评价方法的改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可信性检验都是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量化地下铁矿山土地生态安全态势,提高矿山土地生态安全管理水平和调控效果,提出地下铁矿山土地生态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程潮铁矿进行检验。总结了地下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认为干扰地下铁矿山土地生态安全的源动力是矿山生产活动,而矿山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起着基础、制约和控制等作用,并以矿山生产过程为纽带,建立了地下铁矿山土地生态安全因果关联分析模型。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地下铁矿山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矿山土地生态安全划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4个等级,制定了定量指标的分级标准和定性指标的分级方法。程潮铁矿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地下铁矿山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能够客观反映程潮铁矿土地生态安全态势及其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4.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20年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的土地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现象,因此为保障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选用压力-状态-响应-自然-社会-经济(PSR-NSE)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建立了博州土地生态安全突变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博州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自1994年的0.83(Ⅴ)持续改善至2012年的0.98(Ⅱ);2)博州是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仅通过人为调节并不能保证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应着手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区域生态保障措施的实施;3)基于突变级数法构建突变模型,分析了系统潜在的突变特性和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表明博州近20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土地生态系统整体状态仍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剖析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3大类别;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学科基础3方面总结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理论;从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和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力4方面进行评述。从而指出,由于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动态评价和研究框架及其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撑体系以及研究区域和对象狭窄等原因限制中国土地生态安全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及其框架体系构建、建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监测、预警和决策体系和加强土地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概念,引入模糊二元对比法权重作为主观权重对客观权霞进行修正,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同时得到方案优届度和目标权重.以辽宁省海岸城市14个地区为例,按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确立指标体系,采用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应用模型获取指标模糊循环迭代权重和方案优属度.结果表明,瓦房店市、庄河市、酱兰店市和大连地区等生态安全压力较大,而长海县和营口市生态压力较小;人连市区、大洼县、庄河市和兴城市生态安全状态相对隶属度较高,葫芦岛市和绥中县生态安全状态相对隶属度较低;凌海市、普兰店市和绥中县生态安全响应相对隶属度较大,瓦房店市、盘山县和葫芦岛市生态安全响应相对隶属度较小.从整个生态安全程度来看,大连市除长海县外,生态安全程度较高,尤其序河市生态安全程度最高;葫芦岛市区、长海县生态安全程度较低,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了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4种情景模式,对深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2006—2015年深圳市土地生态安全得分在0.308 7~0.571 4波动,警情等级主要是中警和重警;在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4种情景下,2016—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值在0.186 6~0.538 9波动,均处于有警状态,且以重警为主。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情景对深圳土地生态安全影响显著。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模式为资源利用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可通过调整、改进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对土地生态安全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综合指数法对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进行耦合协调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相反的发展趋势,二者经历了由不耦合到基本耦合的大幅波动阶段,耦合类型以高度耦合为主;土地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耦合协调类型以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为主。耦合协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土地生态安全急剧恶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阶段、土地生态安全进一步恶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赶超阶段、土地生态安全趋向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增长阶段。土地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二者耦合作用与耦合协调度不具备同步性,其耦合协调发展需要找到两个系统间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采用PSR评价框架,从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层面选取21个因素指标建立了水源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信息熵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对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正从无序到有序发展,但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急需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其土地生态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状况,针对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中出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构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法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结合PSR理论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正态云模型进行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了区域生态安全等级;并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计算结果的可视化表示。最后,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0—2015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了2013年处于III级水平,2010—2015年安徽省生态安全状况基本处于II级水平,表明安徽省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为危险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