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2种提高膨润土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效果的方法--在膨润土中引入聚合氯化铝(PAC)及利用壳聚糖将膨润土进行改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在投加量较低时就能产生明显的去除效果,而相同用量的膨润土则几乎没有去处能力.当膨润土投加量为40 mg/L,PAC投加量为10 mg/L时,两者复合除藻效果最好,藻悬液的浊度...  相似文献   

2.
椰壳基活性炭吸附高氯酸盐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高氯酸盐污染物椰壳基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高氯酸铵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L25(5)4正交试验考察活性炭投加量、温度、pH值、高氯酸盐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活性炭吸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lO4-的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lO4-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高温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反应。最佳工艺参数:活性炭投加量为0.4 g/L,pH为中性,温度为25℃,高氯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对ClO4-的吸附率为74.87%。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用于景观水体水华应急治理的高效除藻材料,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合氯化铝(PAC)复合改性蒙脱土去除颤藻的效果.以藻液浊度去除率和叶绿素a去除率表征除藻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改性蒙脱土去除颤藻的最佳配比、用量和操作条件.通过Zeta电位、生物显微镜和SEM形态表征分析了复合改性蒙脱土去除颤藻的机理.通过λ=420 nm处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其絮凝沉降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蒙脱土投加量为70 mg/L、PAC投加量为9 mg/L、CTAB投加量为0.875 mg/L、蒙脱土粒径为90 μm、pH值为8时,颤藻叶绿素a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02%和93.9%.蒙脱土经复合改性后电荷翻转,沉降絮凝藻细胞的速率和效果增加.复合改性蒙脱土通过电荷吸附和网捕包裹作用吸附沉降藻细胞,改性剂CTAB使藻细胞失活,抑制藻絮体重新上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壬基酚(NP)的水环境生态风险,研究了不同浓度壬基酚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0. 635 mmol/L、1. 905 mmol/L、3. 175 mmol/L和4. 445 mmol/L 4个NP浓度梯度和1个对照组,测定了藻液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I_(k)、α和ETR_(max))、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探讨了NP影响小球藻生长的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NP(0~1. 905 mmol/L)对小球藻的生长及光系统Ⅱ具有促进作用; NP浓度超过1. 905 mmol/L时,随NP浓度升高,小球藻生长和光合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藻细胞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持续增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NP对小球藻的生理和光合活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毒性效应,进一步证实了NP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呈现"Hormesis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得铁改性活性炭,并将之应用于废水中甲醛的吸附.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对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铁改性活性炭对甲醛水溶液的等温吸附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在25℃、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360 min时,铁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去除率为91.8%;用准一级、准二级及内扩散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该吸附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等温吸附过程,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为3.396 7mg/g.  相似文献   

6.
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过程中不同条件下柱孢藻毒素(CYN)随时间的释放规律,对释放量与时间数据进行曲线方程拟合,并以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反应时间拟柱孢藻细胞形态,对柱孢藻毒素的释放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5 min内CYN释放率随时间延长快速提高,随后增长缓慢,30 min后趋于稳定。ClO_2投加量影响了CYN释放速率,1.0 mg/L ClO_2投加量时CYN释放率要高于0.5 mg/L和0.7 mg/L时,但在反应2 h后不同ClO_2投加量的CYN释放率趋于接近。拟柱孢藻初始浓度对CYN释放率的影响不明显。CYN释放率在酸性条件下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随反应温度升高,CYN释放率逐渐升高。各种反应条件下CYN释放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来表示。藻细胞形态随反应时间延长发生变化。ClO_2投加量增大,藻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加剧。在反应初期CYN释放是通过扩散作用而并非由细胞壁的破裂而致。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是否产生有机副产物,用GS-MS分析了在不同ClO_2投加量下ClO_2与拟柱孢藻反应的产物。结果表明,ClO_2杀灭拟柱孢藻产生有机副产物。ClO_2投加量不同产生的有机副产物种类也不同。ClO_2投加量越大,生成有机物的种类越少。ClO_2与藻反应会产生含氮的有机物,除0.5 mg/L的ClO_2投加量外,其余投加量下都产生甲苯。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生的甲苯质量浓度,当原水藻浓度为1.8×108L-1、ClO_2投加量为8 mg/L时,甲苯质量浓度为35.4μg/L。甲苯生成量在前10 min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在10 min时最大,随后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甲苯生成量随p H值增大而减小。在温度低于27.5℃时,甲苯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高于27.5℃时,随温度增高而急剧下降。在水处理的混凝工艺中,ClO_2在混凝剂PAC投加前投加和与PAC一起投加产生的甲苯量相差不大,但在PAC投加后再投加时产生的甲苯量少。  相似文献   

8.
选用超细滑石粉作混凝剂,考察其对造纸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影响因素有投加量、pH值、水力条件等.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取值分别为:S盯投加量5g/L,pH值2,混合转速175 r/min,混合时间为50 s,反应转速50 r/min,反应时间15min.在单因素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SFT混凝效果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为2.5 g/L,pH值为2,混合转速为175 r/min,反应时间为5 min;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pH值>投加量>混合转速>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壳为原料,用3种不同制备类型的花生壳活性炭做对比实验,对活性炭制备时的活化状态、炭化温度、炭化时间以及脱色时的吸附时间和投加量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改性花生壳活性炭对活性艳蓝X-BR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450℃,炭化时间为3 h,先用磷酸活化然后炭化制得的活性炭性能最为优良;其对活性艳蓝溶液进行脱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4 g/L,反应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活性炭(TiO2/AC)复合光催化剂,并考察载体粒度、浸渍时间、煅烧温度对其光催化降解腐殖酸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利用XRD(X射线衍射)、氮吸附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物理特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腐殖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制备的TiO2/AC复合催化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纳米TiO2晶粒为锐钛矿型且尺寸较小;催化剂投加量为2 g/L、反应3 h,可去除腐殖酸溶液的UV254值96%,具有比简单悬浮体系更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水解酸化-地下渗滤系统(Hydrolytic Acidifi-cation-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HA-SWIS)工艺参数,提高分散式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控制HA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搅拌速度、SWIS水力负荷(Hydraulic Load Rate,HLR)及干湿比,考察系统COD、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由于温度控制在18~22℃,忽略温度对COD、NH4+-N、T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优化参数改变,HA-SWIS联合工艺去除污染物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当HA搅拌速度为15 r/min、HRT为2 h时,SWIS的HLR为0. 08~0. 12 m3/(m2·d),干湿比为1∶1~2∶1时,联合工艺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92. 0%、78. 6%、65%和92. 7%。该装置占地小,基建费用低,无需药剂投入,每吨水处理费用0. 46元/t,处理水质可回用,满足景观水要求(GB/T 18921—2002),适用于管网不完善地区。  相似文献   

12.
郭蕾 《安全》2004,25(5):37-38,40
1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文化,他是要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任何企业文化的发展目的不能脱离企业管理的目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同样是为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废弃油基钻井液对环境危害较大,处理困难。现有的处理技术具有成本高、能耗大或萃取剂难以分离等问题。提出了"利用亲水性能可以转换的萃取剂处理废弃油基钻井液"的新方法,利用自然状态下疏水的萃取剂萃取废弃油基钻井液中的油分,再利用其亲水性能的转换实现油和萃取剂的分离及萃取剂的回收。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高温高压设备,萃取剂易于回收并可重复使用,克服了传统处理方法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可转换萃取剂处理废弃油基钻井液效果较好,油回收率超过93%,除油后剩余废水含油量小于16.5 mg/L,剩余固体残渣含油率低于3%。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室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恒电流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对其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3.0、沉积液质量浓度为1 g/L、恒电流为10 A、阴极微粒粒径为1.8 mm、沉积液温度为20℃、鼓入氮气的条件下,铜离子的最大去除率为87.64%,平均电流效率可以达到81.53%,较同等条件下平板电极提高了63%.喷射床微粒电极采用的阴极微粒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微粒的喷射循环能够有效地消除沉积过程中出现的浓差极化现象,鼓入氮气可以明显降低沉积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抑制沉积的金属铜返溶,因此,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在处理含铜废水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电沉积率和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目前处理表面活性剂LAS废水的几种常用方法.以LAS的最终去向将处理方法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两大类.对各类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处理该类废水可以从回收和彻底氧化分解两种途径选择处理方法及工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成药生产废水高COD(化学需氧量)、高SS(悬浮物)、高色度、可生化性较低等制约常规单一处理方法效力的问题,采用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中成药废水处理特性并探明此过程的污染物降解机理.首先,通过混凝参数正交试验以探明最佳工况:PAC(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800 mg/L,PAM(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为3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搅拌1 min后以30 r/min连续搅拌30 min.该工况为有效降低后续废水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并保障其处理稳定性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通过耦合厌氧水解与SBR生物处理方法,使得中成药废水中COD、TP(总磷)、NH4-N、TN(总氮)、SS 去除率分别达90.24%、87.93%、93.94%、92.62%、97.30%.该耦合工艺通过各单元间的协同处理特性,实现了逐级高效污染物去除效力,为高浓度中成药废水的稳定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两级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处理模拟赖氨酸废水,实现产酸相与产气相的分离,并将硫酸盐还原作用控制在产酸阶段完成,达到去除SO42-和COD的双重目的.结果表明,一级UASB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 h,水力负荷为0.7m3/(m2·h)时,COD及SO42-负荷分别达25.4 kg COD/(m3· d)和8.0kg SO42-/(m3·d),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47%和87%;二级UASB在HRT为10 h时,COD及SO42-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6%和95%;两相厌氧工艺总COD和SO42-去除率分别为97.2%和96.3%.  相似文献   

18.
采用MBBR-A2O/MBR(又称BCO-MBR)工艺,对水质特征呈现低碳源高氮磷、水质波动大和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研究。对比MBBR-A2O/MBR工艺在5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0.42 d、0.50 d、0.75 d、1.25 d、1.50 d)运行状况,挑选出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利用Lawrence-McCarty模型构建该工艺的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MBBR-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升。当HRT为1.25d,CODCr、NH3H、TN、TP平均进水质量浓度分别280.67mg/L、36.88 mg/L、50.59 mg/L、2.51 mg/L时,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4.33 mg/L、3.19 mg/L、5.13 mg/L、0.6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7.86%、89.92%、89.85%、74.95%。CODCr、NH3H、TN出水质量浓度在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限值以下,TP出水质量浓度达到一级B标准,因此确定最佳的HRT为1.25 d。污染物降解动力学计算所得模拟值与实际出水质量浓度测量值拟合度良好,其中CODCr模拟值与平均测量值一致性最高,相对误差在0.02~0.14,NH3H与TN的相对误差分别在0.19~0.60和0.1~0.33。这表明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工艺出水的污染物质量浓度。CODCr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19 d-1,KS=82.97 mg/L;NH3H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02d-1,KS=8.49 mg/L;TN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024 d-1,KS=8.10 mg/L。研究的动力学常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常数相比,KS较高,而Vmax较低,导致Vmax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测定的污泥质量浓度高于实际有效的质量浓度。研究对利用MBBR-A2O/MBR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提标改造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微电解处理皮革废水过程中液相pH值、总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比较相同总铁离子浓度下微电解与直接混凝法去除COD的效果,分析铁表面形态和沉积物构成,对铁/炭微电解处理皮革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皮革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除:一是微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铁离子发生混凝沉淀作用,二是铁屑腐蚀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利于微电解作用效果.皮革废水因富含Cl-、S2-等活性阴离子,促进腐蚀作用的发生,碱性条件(pH=9)下COD去除率仍达35%~55%.重复使用的铁屑表面会覆盖硫化物、氧化物等沉积物,影响微电解反应处理效果.降低进水pH值可溶解铁表面沉积物,改善微电解作用效果.填料内部形成的微观原电池和外加活性炭形成的外部宏观电池均可发生微电解反应,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银洞坡金矿为例,对选矿厂含氰废水进行了水质调查,采用碱性氯化法处理银洞坡金矿尾矿库的含氰废水,在去除氰化物和重金属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采用间歇式方法处理含氰废水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