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调查百色市大气颗粒物PM2.5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于2013年冬、夏两季采集了百色市城、郊2个不同采样点的大气样品,采用HPLC分析了16种US EPA优控PAHs的质量浓度、组分特征,运用同分异构体比率法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百色市大气PM25中∑PAHs质量浓度为4.7~ 142.3 ng/m3,低于我国制定的PM2.5中PAHs的年均值(35 μg/m3);百色市城区、郊区2个采样点大气PM2.5中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9~ 142.3 ng/m3和4.7~ 109.6ng/m3,平均值为37.2 ng/m3和24.7 ng/m3,不同环数PAHs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为4环、5环、3环、6环、2环,4环、5环PAHs分别占∑PAHs的42.9%~ 50.7%和18.4%~22.4%;主要的单种PAHs为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苊)、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冬季∑PAHs质量浓度高于夏季.PM2.5中苯并[a]芘等效毒性(BEQ)为2.3~7.4,与其他城市相比,BEQ属于中下等水平.PM2.5中的PAHs源自煤及机动车辆燃油的燃烧.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使用水泥为固化剂,石灰、粉煤灰为稳定剂,FeSO_4·7H_2O,Na_2S·9H_2O,Na_2SO_4为还原剂时,不同养护时间(5,7,14,21,28 d)、固化剂/稳定剂/还原剂不同添加量对铬污染土壤中六价铬浸出浓度的影响,来模拟对某铬污染产地的修复情况;并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修复工艺。结果表明,随养护时间增加,添加固化剂、稳定剂可以固化/稳定化土壤,降低铬污染土壤的Cr(Ⅵ)浸出浓度,养护28 d期间,添加固化剂、稳定剂的土壤的Cr(Ⅵ)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99.4%~99.9%,64.3%~99.2%,3%~76.2%。在养护28 d时,随固化剂、稳定剂、还原剂的添加量增加,固化、稳定、还原效果相应增强,土壤Cr(Ⅵ)浸出浓度达到场地表层土壤的修复目标值45.37 mg/kg。正交实验表明最佳修复工艺为每修复200 g污染土壤,添加200 g水泥,100 g石灰,1.75倍的理论反应量硫酸亚铁。相关分析表明,固化剂水泥、稳定剂石灰的使用能够固化稳定铬污染土壤的Cr(Ⅵ),还原剂硫酸亚铁能将Cr(Ⅵ)还原为毒性较低的Cr(Ⅲ),从而达到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汉油田老二站采出水经典处理后回注,出水悬浮物、Fe2+和细菌均超标严重,水质达标率低.通过工艺调整,工艺前段利用SRB的除铁作用大幅度降低Fe2+含量;絮凝沉降阶段依据Fenton反应原理,借助H2O2的氧化除铁与杀菌作用,提高絮凝沉降效率,降低悬浮物含量;工艺末段选用多种杀菌剂交替杀菌.结果表明,工艺调整后以100 mg/L的H2O2代替原絮凝剂,间歇添加100 mg/L的杀菌剂Ⅱ,出水含铁1.5 mg/L、悬浮物3.0 mg/L、SRB 10个/mL,老二站水质达到注水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达80%.  相似文献   

4.
对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锌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优化,主要考察了样品酸度、缓冲溶液添加量、试剂时效性、样品中铁离子量、掩蔽剂量和滴定剂浓度对锌含量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酸度控制在pH=4.9~5.1范围内,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添加量为30 m L时,锌含量检出值最大,指示剂灵敏度最佳;试剂乙酸-乙酸钠在20 d内使用、二甲酚橙指示剂即配即用对滴定终点的判断效果较好;锌含量测定前应先检测样品中铁离子含量,若铁离子≥40%则应先沉淀过滤后方可进行测定;锌含量检出值随掩蔽剂添加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3.2 g时滴定效果最佳;滴定剂浓度为0.010 mol/L时锌含量检出值最高;优化实验测定结果接近真实值,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绥中36-1油田气驱替项目的实施是继渤海湾旅大10-1油田/渤中34-1油田之后的又一次天然气回注项目,但本次的回注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为目的,探索水气交替驱的方法,从而也达到了减排的目的.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然带来各种风险,所以应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从因素辩识与因素评价出发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废水中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并对处理过程中上述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兰炭废水中8种苯系物总质量浓度为111.09 mg/L;14种酚类物质总质量浓度为3350.88 mg/L,其中苯酚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 333.44 mg/L;废水中检测到5种多环芳烃,总质量浓度为1 335.62 mg/L,其中萘质量浓度高达1328.04 m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吲哚在废水中均能检测到,但未检测到喹啉。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对兰炭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其中萃取处理单元对苯系物、酚类物质、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显著;在生化处理阶段,苯系物、酚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吲哚、喹啉去除率较高,但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USEPA、ASTM和VROM等认可程度较高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结合我国的人群特点和场地特征修正风险评估参数,对该场地污染土壤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苯、苯并(a)芘和苯并(a)蒽3种有机污染物分别超过了其风险筛选值。通过口腔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污染物3种暴露途径计算健康风险,污染土壤对人体产生的叠加致癌风险概率CR和非致癌危害HQ分别达到了9.59×10-5和15.46,会对该场地上的居民产生较大健康危害。根据CR和HQ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和1,将土壤中苯并(a)芘和苯并(a)蒽的修复目标值确定为0.033 mg/kg和0.33 mg/kg。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苯蒸气爆炸/燃烧火焰传播特性,在自主设计加工的长度1 m的透明可视化爆炸试验管道内,开展不同浓度苯蒸气的爆炸/燃烧试验,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不同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图像,并对比研究火焰图像。结果表明:低浓度苯蒸气-空气预混气体点燃后发生剧烈爆炸反应,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升高,剧烈爆炸反应转为温和燃烧反应;火焰传播平均速度随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苯蒸气体积分数为2. 8%时,火焰传播平均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低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经历了急剧加速、急剧减速、缓慢加速和缓慢减速4个阶段,高浓度苯蒸气火焰传播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火焰形态与火焰传播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镁基稳定剂协同硅酸盐固化/稳定化处置重金属污染土壤,以铅浸出浓度和药剂处理成本为综合指标确定稳定剂和固化剂的最优配比,并对处置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探讨,为后期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稳定剂添加比例2.5%与固化剂添加比例3%的最优配比处置后,土体重金属铅降低99.8%,可达到铅浸出修复目标值50μ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柯鑫 《现代职业安全》2012,(12):104-106
<正>随着国家对汽油环保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于2009年12月31日实施的汽油国Ⅲ质量标准中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v),远严格于现行国Ⅱ标准中苯含量不大于2.5%(v)的要求。为满足国Ⅲ及远期标准要求,大部分炼化企业拟新建抽提装置,以满足汽油产品中苯含量的要求。苯抽提主要生产装置包括常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炼焦过程粉尘中富含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炼焦一车间环境粉尘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12.00μg/m3。从粉尘中PAHs单组分的分布特征来看,5个点位粉尘样品中共检出14种PAHs;通过对不同粒径的粉尘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粉尘中PAHs主要集中在10μm以下的粉尘中即PM10中,均超过了75%;环境粉尘中苯并[a]芘的浓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会对职工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主要城市水源水中微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查和研究与公众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水源水有机污染现状,运用GC/MS等多种有机分析技术对河南省主要城市的23个水源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740种有机物,初步筛选出261种有毒污染物;多环芳烃类和酞酸酯的污染非常突出;各点位检出物浓度较低,VOC主要检出物为苯系物,浓度范围为0.01~2.0μg/L.SVOC浓度均小于1.0μg/L,60.5%SVOC的浓度均小于0.1μg/L.绝大部分化合物远低于国标;但检出种类多,20个地表水检出物均超过100余种.各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而地下水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利用碳酸盐岩管道模型调查了不同流量条件下苯和甲苯的自然衰减行为,以及通过添加高浓度硝酸盐了解苯和甲苯的增强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岩溶管道中苯和甲苯存在明显的自然衰减,有氧降解是其重要的路径;2管道流量越大,对苯和甲苯浓度的衰减越不利;3添加硝酸盐难以促进反硝化去除苯和甲苯。影响自然衰减和增强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管道流量外,更主要的可能是由于管道内固体表面积小而不利用于微生物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百户新装修居室进行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监测,发现新装修居室中甲醛污染严重,超标率达80%,近1/3超标2倍以上;苯系物中以甲苯、二甲苯的污染为主要特征,超标率分别为10%,23%,苯污染不显著,3种苯系物经SPSS13.0统计学分析在0.05水平显著相关,具有同源性。另选取4户装修居室进行甲醛、苯系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甲醛、苯系物浓度都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在装修后的前3个月释放速率最快,而后趋于平缓。甲醛释放具有长期性,并通过理论推断和具体实验获得同一结论;苯系物在装修3个月后基本释放完全,严重污染的约需6个月。对于实验过程中温度、湿度、材料种类和负载量以及空气交换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菜用大豆和豌豆中腈菌唑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菜用大豆、豌豆中残留腈菌唑的消解动态,并进行腈菌唑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豌豆中残留腈菌唑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原始沉积量与施用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早季菜用大豆中腈菌唑的消解系数︱k︱=0 216 5±0 000 2,半衰期DT50为3 2 d,消解99%所需时间T99为21 2~21 3 d; 晚季中︱k︱=0 200 85±0 008 85,DT50为3 3~3 6 d,T99为22 0~24 0 d.豌豆中腈菌唑的消解系数︱k︱=0 195 35±0 000 75,DT50为3 5~3 6 d,T99为23 5~23 7 d.研究表明,对菜用大豆施药1次或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末次施药25 d后样品中腈菌唑最高残留量为0 013 mg/kg; 对豌豆施药1次或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末次施药20 d后样品中腈菌唑最高残留量为0 015 mg/kg,低于日本、美国及欧盟规定的MRL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管内机务、车辆系统污水站运行状况:系统污水处理设施都是20世纪90年代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能力在10~30 m3/h,均采用二级气浮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机务部门污水排放量在600~700m3/d,车辆部门在30~40 m3/d。由于设备老化和污水处理量的变化,一些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能保证。污水处理率为82.1%。提出了对策:加强运行管理;积极投资中水回用工程;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调配整合;做好污水设施的前期把关。  相似文献   

17.
胞外聚合物蓄磷能力及与生物除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人工模拟城市污水,对不同污泥龄(SRT)下厌氧/好氧(A/O)交替运行的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进行监测,并对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所包含的总磷质量、EPS中吸附的总磷质量以及细胞吸收的总磷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SRT小于48 d时,A/O-SBR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系统均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连续监测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小于0.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EPS具有一定的蓄磷能力,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EPS含磷量(简称EPS含磷量)不超过10 mgP/gVSS,而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的细胞含磷量(简称细胞含磷量)最高可达38 mgP/gVSS.EPS含磷量不随SRT发生变化,SRT在12~48 d时,EPS含磷量约为10 mgP/gVSS;而细胞含磷量会随SRT发生变化,SRT在12~48 d时,细胞含磷量在20~38 mgP/gVSS之间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细胞含磷量始终大于EPS含磷量,水中的磷酸盐主要以聚磷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在一个厌氧/好氧交替的反应周期内,EPS含磷量并不是一直保持在10mgP/gVSS,而是出现波浪形变化趋势,有时甚至可高达20 mgP/gVSS.这种波动能够调节聚磷菌(PAO)胞外磷酸盐浓度,有利手聚磷菌抵抗高磷酸盐负荷.但在反应结束时EPS含磷量又会恢复到反应开始前的水平.因此,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主要起缓冲作用,是胞内聚磷合成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18.
炼焦粉尘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集某焦化厂新、老厂地面站,炼焦焦炉和成品焦仓的4个排放筒粉尘样品,通过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炼焦过程中几个排污节点排放粉尘中富含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炼焦焦炉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86.95μg·m~(-3);新厂地面站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低,为6.09μg·m~(-3);从粉尘中PAHs单组分的分布特征来看,4个点位粉尘样品中共检出14种PAHs,菲和荧蒽的含量均很高,其中炼焦焦炉排放简粉尘中苯并[b]荧蒽的含馈最高;4个样品粉尘中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规律为,主要以低环数的PAils为主,仅炼焦焦炉排放筒中的分布规律不一致,以高环数的PAHs为主;从排放筒排放物污染水平分析,以炼焦焦炉排放筒最为突出,粉尘的质量浓度为国家3级标准的75.7倍,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介于1级和2级标准之间.可见,焦化厂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而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更甚.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承担井下注水管防腐处理的某公司涂料油管厂长期以来采用半机械环氧酚醛清漆为主要原料进行防腐喷涂,使大量有害物质扩散到车间空气中,苯浓度达122.06毫克/立方米,甲苯浓度达248.28毫克/立方米,二甲苯浓度达181.51毫克/立方米,造成对职工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为了改变如此恶劣的生产条件,该厂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进行工艺改革,选用基本无毒的聚酯环氧粉末作一次喷涂,消除喷涂作业污染。 改进后的工艺流程为:油管—碱洗—水洗—酸洗—热水洗—磷化—预热(选红外热190℃~210℃)[以上工序由吊车搬运]—内喷(压缩空气)—外喷(静电)—固…  相似文献   

20.
焦化厂环境粉尘中多环芳烃污染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集某焦化厂办公区、新厂地面站、炼焦一车问、焦炉炉顶、老厂地面站环境中的粉尘样品,通过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的方法,测定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苯并[a]芘(BaP)以及美国EPA优控的14种PAHs的浓度,并对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析了焦化厂环境粉尘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由分析可知,焦化厂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除了老厂地面站)、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苯并[a]芘的浓度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通过计算粉尘中多种PAHs相对于苯并[a]芘的等效浓度可知,粉尘中多种PAHs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粉尘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