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低碳试点省份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2010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五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本文以这五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富裕度、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低碳发展路径:陕西省建设低碳省份应该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两方面入手;广东省除控制人口规模外,还应该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辽宁省降低碳排放主要应该从能源强度方面入手;湖北省应该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三个方面着手;云南省主要应该从人口规模入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不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任务极为繁重,人均GDP需要保持持续增长,而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同时煤炭资源禀赋较差,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和控制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我国能源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也比较大,我国减排的压力不容小视。中国要从根本上降低CO2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必须找出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其途径在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包括低碳经济在内的循环经济和节能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经济以及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针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发展的国际背景,以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基于实践和需求的推动,而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又从更高层面促进实践的深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空前重视,围绕低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焦点,而对低碳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与讨论几乎处于空白。本文通过分析资源、环境、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或者方法与低碳发展的关系,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现了低碳发展的理念和导向,碳代谢与循环理论反映了碳循环的自然规律,脱钩理论揭示了碳排放与经济、人口的关系与规律,3E系统理论与模型提供了低碳政策分析的工具,技术创新理论可引领低碳发展的技术突破,"隧道效应"理论则指明了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这六大理论分别从发展理念、自然规律、发展阶段、政策工具、技术模式、实现路径等角度阐述了低碳发展的内涵,共同构成了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理论相互联系并融入低碳研究,必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4.
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低碳经济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论的形象概括与现实形态就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任务,其关键所在是进行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发展,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把加快低碳经济建设同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应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广泛参与,全体国民都走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研究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利用低碳能源。新民居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利用清洁能源,才能有别于传统民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民居。低碳经济形势下新民居建设应选择如下路径,即强化政府对新民居建设的规划和示范推广;发展低碳技术,革新建筑材料;推行清洁能源和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增强农民的低碳意识。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总结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目标和基本理念,综述了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低碳能源、财政、技术、交通、绿色消费、信息公开、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政策措施,指出日本低碳经济政策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39,自引:2,他引:139  
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本文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措施:①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③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④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是有可能的,通过采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到2020年,江苏省的能源需求将比基准情景减少2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0%,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将有可能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2%左右.  相似文献   

9.
冀中南地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5~2011年冀中南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南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逐年提高的势头,其中邯郸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佳。目前,冀中南地区整体水平由早期的超高碳经济已转变为中碳经济阶段,表明冀中南地区在向着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变,而且预测该地区于2015年始正式步入低碳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链范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气候、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何塑造低碳经济发展雏形,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化转型需要构建适度适宜的政策体系,政策链理论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政策链的纵向与横向结构形成各项政策在时序上相互衔接、层次上相互配套、内容上相互补充的政策链系统,有效克服了单个政策的孤立性与局限性,有利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政策链范式,本文首先阐述政策链的理论基础,设计低碳经济政策的链状结构,继而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实践中暴露出的系统性、协调性及配套性的缺失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低碳经济政策链的构建措施,强化政策链各环节的相互配套性,为现阶段制定我国低碳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机会说、经济模式说、经济形态说、经济体系说、能源革命说等现有低碳经济概念,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客体、目标、途径和性质的角度界定了广义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低碳经济是通过引导需求等制度措施,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共存于人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实践中,各有特性,联系密切。两者根本区别体现在环境背景、观念理念、基本要求、主要特征、核心关键和评价角度等方面,其密切联系表现在国家战略的趋同性、发展宗旨的一致性、发展内容的相互包容性、发展成果的相互促进性、消费方式的共同性等方面。过多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化,这将带来生态破坏、粮食减产等方面的灾难。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大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减缓气候变化威胁。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备受推崇,但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应该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中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和原则,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定量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达到低碳水平,因此在推动我国低碳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切实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现行城市规划在某些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着手,认为两者都源自于工业化进程,同根同源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相生相伴的关系。之后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多种相关规划理念的比较,探讨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应将低碳生产、生活与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并据此进一步提出合适的规模、紧凑的形态、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实施等四点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低碳城市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重外延而轻内涵式发展、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相关标准指导性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不力等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与低碳发展不相适应之处。并据此提出三点建议,即转变相关理念,建立低碳的城市规划体系;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强化低碳发展策略研究,重视规划实施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文从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低碳经济实现的制度安排和不同国家的低碳经济进程三个方面,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影响一国碳排放量的因素有人口、GDP、能源强度、碳强度及国际贸易等,且从长期来看,碳减排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征收碳税和碳交易制度是目前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制度安排;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行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世界关注焦点,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发展模式主导.然而,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和途径,没有对低碳经济理论进行探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会导致对实际指导失误.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经济史中探寻低碳经济理论根基,“世界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以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科学和个人福利是完全依存于全人类福利的,这些经济学思想中全世界思维可以作为低碳经济思想源头.通过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气候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借鉴和吸取其理论.最后,对低碳经济理论对经济学影响价值进行探讨,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引导消费方式转变,化解国际经济合作困境,完善国际经济学体系,拓宽了环境问题解决途径,丰富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等方面.本文研究从理论上肯定了低碳经济有经济学理论来源,有经济学理论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高的社会福利。因此,我们应该以减物质化为首要原则,依靠人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探讨了如何通过“两个替代”.即以服务流替代物质流,以人力资本替代自然资本.来改变原先那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生活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对应“两个替代”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制度重构设想:①使价格体系正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真实成本;②使市场主体为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负责;③建立社会资谭投向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可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特点的低碳企业集聚;针对某一产业,可以就所处不同的产业链环节进行分工;京津冀都市圈,依托已经建立的各种合作协议,可以就低碳经济发展形成低碳城市联盟;要从技术、人才、品牌和碳市场等方面逐渐培养低碳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践行低碳理念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的可归纳为"哥本哈根模式"、"伦敦模式"、"伯明翰模式"、"东京模式""保定模式"、"上海模式"等。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低碳发展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中国城市的类型和特征与其低碳发展模式的选择相结合,从人口规模、区位、资源禀赋及工业化阶段等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并认为任何一类城市的低碳发展都必须依据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武汉市的案例研究表明,因地制宜的选择一条重化工集聚、中部特大型城市的综合低碳发展模式是武汉市实现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