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的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油气勘探程度低。本文通过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层序地球化学方法和原理,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和对比,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地层可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2 个层序组和6 个三级层序;P1q 层序组构成下二叠统二级层序的LST 和TST,层序4 下部发育的(茅口组底部)凝缩层相当于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而P1m 中上部(包括层序4 中上部、层序5、6)则构成HST;西昌地区下二叠统层序发育形成过程,总体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和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沉积序列、古氧相含量、锶含量、碳氧同位素和TOC 的变化旋回揭示西昌盆地早二叠世经历了六次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六个三级层序),在华南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可进行对比;建立的层序充填模式揭示出早Hessian 早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盆地不断向古陆超覆,奠定了早二叠世西昌海域盆地的轮廓,Roadian 早期海平面上升达到最高位,并沉积一套整个华南均可对比的眼球状灰岩或页状藻灰岩,Capitanian 晚期全球构造海平面下降,结束了西昌地区克拉通盆地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系统的探讨了区内白垩纪地层的划分与沉积相特征,深入研究了陆相地层的层序发育特征。指出,无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或湖泊沉积的陆相地层层序均受地层基准面控制。地层基准面穿越旋回控制着陆相环境重大层序分布。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基准面穿越旋回序次,将陆相层序划分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亚层序及小层序五个级别。每个层序根据基准面波动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沉积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沉积体系域,并可根据亚层序组的叠置特征进一步细分。根据上述陆相地层层序划分原理,作者将研究区白垩纪陆相地层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并初步将葛村组划分为五个、浦口组四个、赤山组三个和泰州组三个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宣风图组 1:5万区调为将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用于填图而形成的以岩石、年代、层序为主的多重地层划分研究及“岩组—层序”填图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单纯的岩石地层单位填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表现在研究程度和制图水平显著提高 ,地质图具有岩石、层序双重含义 ,为海平面升降、全球对比、盆地充填等重大地质基础问题及地质找矿和成矿预测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峡东地区陈家河剖面奥陶系庙坡组笔石动物群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有机碳同位素异常和Ce异常的研究 ,讨论了庙坡组沉积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及相应的层序地层的划分 ,整个庙坡组可以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 ,其海侵域相当于H .teretiusculus带的沉积 ,当海平面达到最大海泛面附近时的凝缩沉积及其后的高位域则与N .gracilis带的沉积相当。并认为这一时期笔石的生态差异主要受温度的控制而非地理阻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南部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水系长期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其沉积地层记录了中国东部第四纪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环境演变的信息。研究显示黄淮海南部第四纪广泛发育海侵—海退旋回层序,然而海侵次数和时间仍存在争议,相关层序地层研究开展较少。基于黄淮海南部地区公开发表的34口典型钻孔,结合3个露头剖面,对地层进行了分区。将黄淮海南部第四系岩石地层划分为连云港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和南黄海陆架区四个地层区。基于钻孔的岩相和生物相特征,识别出暴露相、风暴潮相和浅海相冷水团沉积三个标志性沉积特征,并将地层划分为五个典型的沉积相组合,即河道—河漫滩相组合、潮间—潮下—浅海相组合、滨岸沼泽—障壁海岸—滨海相组合、潮坪—潮上相组合和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建了黄淮海南部第四纪的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首次海侵时间为早更新世(不早于1.9 Ma),中更新世后才出现明显的海、陆交替特征。最后,还对年代地层的新方法(如宇生核素)和层序地层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生物地层划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划分论述了浙江省上石炭统—中二叠统16条化石带(其中11条为新建化石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布于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梁山组、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下部的地层,可分别与滑石板阶、达拉阶、逍遥阶、紫松阶、隆林阶、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等9个阶对比。探讨研究了上石炭统底界、下二叠统底界和中二叠统底界;指出上石炭统未见底,缺失罗苏期的沉积;下二叠统底界位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之底,以Sphaeroschwagerina属的始现作为底界的标准;石炭—二叠系界线位于Triticites subcrassulu筵带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筵带之间;中二叠统的底界位于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腕足组合带之底,以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的始现作为中二叠统底界的标准。进一步论证了船山组是一个跨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岩石地层单位,下部归属上石炭统逍遥阶,中部归属下二叠统紫松阶和上部归属下二叠统隆林阶。  相似文献   

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21-227
本文在西藏羌多地区羌多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之上,对分布于羌多地区的早-中二叠世生物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早-中二叠世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3个腕足类化石组合和4个蜒类化石组合带,为西藏二叠系地层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5月,南京地矿所沉积组与安徽区测队二分队,结合科研和区测工作,开展了巢湖下石炭统沉积环境的研究,共实测了下石炭统剖面九条,对其中四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9.
通过1:25万杭州市幅厚覆盖区第四纪研究和填图实践,初步总结出“以气候旋回及基准面旋回等时性理论为基础,从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研究人手,以标准孔为基准点外延扩展,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剖面等时格架,制作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的研究方法,以及“从古岸线沉积物研究人手,充分运用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表示方法,结合考古及地方志,填绘出具岩石空间分布、海平面升降信息、古文化遗址、浅表含水层展布及河流与海岸线变迁”的非常规填图方法。提高了本区第四纪地层研究精度,使地质图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拓宽了区调工作的服务领域。并为沿海厚覆盖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另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火山活动具多旋回性,一个火山活动旋回的岩浆作用产物及其形成的火山构造形迹具时空分布协调性,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串珠状或并列式展布,不同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叠置式展布;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具一致性,岩相及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机构的主要依据,亦是组成火山地层并且成因意义的单元;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火山地层层序的综合、叠置是建立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基础;火山构造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内容,以区域构造、火山构造、火山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是揭示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性图件;环形火山构造叠置与区域线形构造交织分布组成线─环形境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所特有的构造面貌,在火山地质图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上述认识,对陆相火山岩区作为火山地层填图单元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划分提出了方案,建议用旋回─组─岩相─层(即火山构造─组─岩相─层)四级作为火山地层划分单位和填图单元,其中旋回火山构造一致,组与火山机构演化阶段一致,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一致,层为岩相内容的补充。据此填制的火山地质图才能真正成为反映火山岩浆作用及其产物的特色和具普遍意义的图件。  相似文献   

11.
皖南前南华纪岩石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层构造区划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前南华纪岩石地层层序、宏观特征、沉积环境、原始构造环境。综合垂向序列的时间特征、原始构造环境、构造界面、将前南华系划分为两个构造层。第一构造层为蓟县纪-青白口纪早期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第二构造层为青白口纪晚期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岩。并以此为框架,对相邻地区的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相似文献   

13.
粤东中生代火山旋回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基本查明火山岩系地层层序及变化的基础上,将粤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系,四个旋回,对各旋回特征作了简要总结,并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41-149
本文借鉴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江西省晚白垩世红盆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将江西省30余个残存盆地恢复为修水—武宁、清江—鄱阳、吉泰—信江、赣州—信丰及会昌—南丰5个原型沉积盆地。通过沉积环境研究,认为除会昌—南丰原型盆地在周田期有暂时性湖泊发育外,其它均为冲积扇、洪积扇沉积的"干汇水盆地";对各原型盆地的代表性地层逐层进行了古气候研究,共划分出短周期气候事件16个,中、长周期气候4个,并以世界性的极干旱气候期沉积物为基准面,以短周期气候事件为依据,逐层对各盆地的沉积物进行了等时或准等时对比。运用"基准面"升降旋回理论对江西省晚白垩世地层进行了层序及体系域划分,共划分出2个构造层序和6个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定火山地层层序,而后把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地层层序叠置,建立区域综合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3.划分岩相,建立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建立演化模式的有效途径;4.线形构造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的线-环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重要特征;5.在火山岩区用火山地层组-段-岩性填制的地质图,实质上是一种实际材料图,只有以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才能正确反映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揭示火山岩的成因,追溯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面貌.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江苏省启东市北新镇NTZK01孔岩心沉积特征,结合该孔45个有机碳样品和14个样品的渗透率值,讨论亚间冰期(LG)和冰后期(PG)海侵旋回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浅层生物气的勘探前景。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亚间冰期(LG)海侵旋回,海平面快速下降,地层遭受侵蚀,仅保留部分河床沉积,其最大海泛面也未保存。研究区在冰后期(PG)海侵旋回,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下切河谷区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流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底部侵蚀面为冰后期(PG)海侵旋回的底界面,最大海泛面发育在淤泥质粘土层中,最大海泛面以下为海侵旋回,最大海泛面以上为海退旋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断面域兴安地块、松嫩地块不同时期地层细碎屑岩化学组成的研究,揭示了其不同时期化学组成的阶段性变化,从而建立了兴安地块,松嫩地块的区域地球化学界面和构造地球化学层。该两地块在区域地球化学界面和构造地球化学层上的差异,反映了两地块的独立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构造地球化学层内火山岩及碎屑岩的构造环境分析,结合嫩江和牡丹江两条缝合带的研究,揭示了断面域的构造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1∶ 25万杭州市幅厚覆盖区第四纪研究和填图实践,初步总结出"以气候旋回及基准面旋回等时性理论为基础,从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研究入手,以标准孔为基准点外延扩展,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剖面等时格架,制作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的研究方法,以及"从古岸线沉积物研究入手,充分运用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表示方法,结合考古及地方志,填绘出具岩石空间分布、海平面升降信息、古文化遗址、浅表含水层展布及河流与海岸线变迁"的非常规填图方法.提高了本区第四纪地层研究精度,使地质图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拓宽了区调工作的服务领域,并为沿海厚覆盖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另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海岸带环境问题,由于海平面变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海水入侵往往难以预测。潮汐波动作为一种有规律的海平面变化,探讨其对地下水的影响使预测海水入侵成为可能。面板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能更好的代表来自不同个体和不同时间的数据信息,本论文利用连续测量的地层视电阻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了潮汐波动对视电阻率影响的强度分布,由此预测了海平面上升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和地层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以香港地区的地质演变历史为主要线索,重新拟定了泥盆纪以来香港的地层层序;对各主要地层单位,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将香港的地层与广东和中国南方进行了对比,并对香港今后进一步地层工作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简要的、索引式的有关香港地层的回顾,以便使读者能迅速掌握香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概况以及基本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