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中油田为解决油气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放空尾气给油田节能环保工作带来的压力,采用移动撬装天然气处理装置回收放空尾气技术。大量放空尾气经脱硫、脱水、脱烃、增压后,再利用CNG罐车拉运至尾气回收站回收利用。尾气回收利用技术的实施节约了大量天然气,降低了油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试采放空天然气的利用率,考虑将不能输送的放空低压气进行技术增压,达到输送压力后,使其进入油气处理装置进行分离,其中一部分通过注气压缩机回注至地层,保持地层压力,提高油田凝析油采收率和延长油气田开发时间,实现低压气的高效利用。对站外试采井的低压放空气进行增压回收,减少了天然气资源浪费,实现了向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放空天然气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成为气田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之一。文章结合气田放空天然气排放特点,着重探讨国内外回收利用现状,在分析西南油气田减排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减排技术建议,包括:开发井口放空气撬装式回收装置,开展增压机放空天然气减排技术研究,开展火炬气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此类技术群的继续开发与应用,为气田下一步减排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氧化类尾气处理装置的工艺原理和特点,分析了氧化类尾气处理装置在天然气净化行业正常工况、开停产期间,以及异常工况情况下尾气超标原因,提出了硫磺回收装置精准配风、控制尾气处理装置溶液浓度等具体解决措施,并从工艺流程优化、联锁设置、自动化改造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确保氧化类尾气处理装置实现全时段达标。  相似文献   

5.
综述国内外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主要包括热能直接回收、吸收式制冷、有机朗肯循环和温差发电等方式。结合气田开采实际,分析讨论各类余热利用技术在气田增压机组烟气余热利用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方向。在选择余热利用方案时,应结合气田增压机组现有条件、机组性能以及运行模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天然气的综台利用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天然气浪费现象仍较严重,回收刊用不很充分;天然气化工利用深度不够,产品单一:天然气利用方向不够台理。因此.应加强天然气集输和加工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企业管理。提高天然气的回收利用率;从整体效益出发,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加速技术进步。对天然气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天然气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婕  羌宁 《四川环境》2007,26(6):101-10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类有机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有机废气的排放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其所带来的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过去,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开发高效的VOCs控制技术。随着我国建立可持续社会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有效的VOCs回收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的工艺现状和研究进展,并预测了VOCs分离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生物处理、热脱附、热清洗、焚烧和萃取等含油钻屑处理技术存在普适性差、资源浪费、技术不成熟或投资较高等问题,探究更为高效、性价比高的含油钻屑处理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含油钻屑处理的法律法规,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含油钻屑常规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各类技术的对比分析,提出含油钻屑处理技术高效低成本、"高价值"基础油回收与固相残渣的资源化利用、工厂化和随钻化处理的双极发展趋势,对油基钻井液中的基础油、水进行回收利用,处理后的固相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强调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油田企业生产的废气包括燃料燃烧废气和工艺废气。燃煤废气的处理以消烟除尘为主,主要有旋风除尘器、多管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等;燃油气废气的处理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为主,主要采用高效燃烧火嘴和进行炉膛炉拱改造。工艺废气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采油(气)、油气集输过程中按发的烃类和天然气净化厂尾气,这两类废气的排放具有石油天然气开发行业的特点,处理设施比较完备。烃备挥发一般采用密闭集输、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的方法处理。天然净化厂尾气主要污染物是含硫化合物,采用各种方法回收硫,减少SO2、H2S 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石强 《环境教育》2006,(8):28-30
循环经济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TH300B对2020年8月12—17日南通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南通市此次臭氧污染过程主要受VOCs排放影响,污染中VOCs体积浓度均值为23.44 ppb,较污染前下降了12.0%,其中芳香烃体积浓度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较污染前下降23.4%,OVOCs体积浓度绝对值下降最大,较污染前下降1.42 ppb。污染中,VOCs总OFP贡献为162.0μg/m3,较污染前下降22.2%,OPF与臭氧的日变化呈明显的相反关系,关键活性物种为甲苯、乙烯和异戊烷等。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油气挥发、涂料和溶剂使用、天然气源对VOCs的贡献占比分别为38.6%,35.4%,9.5%,8.8%和7.8%。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废印制电路板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废旧冰箱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回收技术、电视电脑拆解处理设备、废线缆资源回收生产线等四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案例、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垃圾焚烧处理产生的热能回收利用和尾气净化的常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章对防止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作出了明确规定:①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②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进行防治污染处理。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氢类尾气的,须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16.
顺酐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未反应原料、副产物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等,对其进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回收其中可利用的物质或能量有重要意义。吐哈石化厂顺酐装置采用CONSER公司工艺技术,新增部分尾气回收生产工艺路线,回收40%的尾气中的正丁烷,实现了蒸汽分阶利用,排放的废气中SO2、NOx、颗粒物等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汕头地区印刷包装企业在进行有机废气(VOCs)综合整治时,存在治理设施与企业实际工况不匹配等问题,通过对印刷企业的涉VOCs原辅材料的VOCs含量的统计分析,以及原辅材料调配、使用、输送和贮存等全过程进行现场调研,并分析不同温度下VOCs气体浓度和爆炸下限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VOCs控制措施。既能满足企业有机废气整治的环境需求,又能避免在日常收集、处理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还能对余热进行资源能源回收利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最终达到环境、安全、节能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在运行中排出的大量污泥、检修中产生的大量成分复杂污水,是困扰下游污水处理的重大难题。文章进行了复杂污水存储技术研究,污水预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泥水分离技术研究。文章优化污水存储方案,提升存储空间,解决了净化厂检修污水排放集中、排放量大的难题;组合PAC药剂加注+连续曝气污水预处理工艺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了SBR池处理负担;使外排水满足循环冷却水补水水质要求,实现了外排水的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泥水高效分离,极大降低了污泥处置和运输费用。  相似文献   

19.
调研常规尾气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现场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对比分析尾气焚烧、硫回收、CO2捕集以及酸气回注等尾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火驱开采尾气处理时,应结合其尾气量大、酸气含量高的特性,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工艺。  相似文献   

20.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是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的重要方法,但在天然气行业应用较少。对A天然气净化厂的一列净化装置(原料气过滤分离单元、脱硫脱碳单元、脱水单元)开展动静密封点LDAR工作。通过装置情况调研、密封点台账建立、现场检测、泄漏修复、数据核算分析等将LDAR技术全流程在天然气净化厂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净化装置实现VOCs减排率达80.22%,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现场应用证明LDAR技术是控制天然气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