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与环境     
老仆 《环境导报》2003,(7):16-17
环境问题会引发战争,而战争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问题。民众反对战争,多是关注战争将会使很多人员伤亡,却不了解被战争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将会使更多的人及野生动物失去生命和生计。去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11月6日定为“控制战争影响环境国际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战争和武装冲突使自然资源被军队和交战集团严重耗损、破坏,受战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生态环境。以后,联合国将监测和评估各种武装冲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上世纪,规模最大的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常规武器,却也造成了…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世纪开始以来,全世界在战争和种族灭绝暴行中死亡的人数已达一亿多,另有同样数量的人员死于战争造成的饥荒和疾病之中。在受难者中,平民的比例正在增加,自1945年以来,在所有战争的死伤者中,平民占了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其中遭到屠杀的妇女儿童约有1500万人。1993年,全世界至少有30起恶性武装冲突仍在进行中,多数是所谓的低强度战争。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世界环境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应国际“共同未来中心”执行主任林德纳的邀请,发表了“加强国际间的广泛合作,有效防止全球环境恶化”的电视讲话。李鹏总理指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现在有些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已开始超越国境而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是对全  相似文献   

4.
“防止倾倒废弃物及其它物质污染海洋公约”是目前国际范围防止海洋污染方面的主要公约之一,因该公约缔结于伦敦,故简称为“伦敦倾废公约”(London Dumping Convention)。 “伦敦倾废公约”制定于1972年12月29日,并于1975年8月30日正式生效。通常每年召开一次协商会议。1984年2月20日—24日,我国首次派观察员出席了第8届(伦敦)防止海洋倾废污染协商会议,1985年11月14日我国政府批准参加“伦敦倾废公约”,并于同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在刚刚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报告中警告说,现在要制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一阶段问题已经为时太晚,报告中说,目前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物种已经遭到破坏,亚洲和非洲今后25年水源短缺甚至会引发战争。联合国发表全球环境展望报告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备接受“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交通部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学习研究班于82年10月5日至11月3日在上海海运学院举办。参加这期研究班的共有25人,分别来自港务监督,船检部门、港务局环办、上海、广州海运局、武汉河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人口、资源、粮食、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挑战,而在环境问题中,又以“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大家知道,1989年的世界环境日,就是以“警惕:全球变暖”,作为宣传主题的。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世界上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学术团体,为此组织了多次国际会议。国内外的报纸、广播、电视也频频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1日下午,我校1000多名师生组织去县文化大厦观览“广西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图展的内容很多,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毁坏森林等。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在观看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水体污染,大江大河发生断流、有的水域成了“黑海”、“墨池”,如此下去,人类在近百年内无水可饮;还有大气污染,工厂废气直上云霄,家电产生的氟利昂使地球上空臭氧遭到破坏;再有白色污染,自从人类发明了塑料这种东西后,它就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像恶魔般飞到山间野外,工厂农舍,妄图吞没整个世界......图片中的一件件案例发人深…  相似文献   

9.
每月墙报     
《环境》2000,(6)
纪念“6·5”世界环境日,最重要的是行动和参与,因此今年的主题定为“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只有所有社会部门,所有社会阶层和所有个人,都采取行动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一件事和每一个行动,都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这样才能达到保护地球的目标。环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世界环境的研究表明,有许多环境破坏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已超越国界。为了保护全球环境,各国都应共同努力以避免产生共同性的破坏问题。正如国际开发问题独立委员会最近在一份关于“南北共同危机:为实现世界性的痊愈进行合作”的报告指出: “土地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生产和滥用化学品和化肥,沙漠蔓延,滥伐森林、森林植被的消失以及水土流失等正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遭到严重破坏。这种退化已经到了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6·5”主题: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在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表彰“全球500佳”,同时根据当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由于联合国2002年12月12日宣布启动“国际淡水年”计划,并根据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决定将2003年定为“国际淡水年”,因此,2003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与水有关,就是: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6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  相似文献   

12.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0届会议于1990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会议主席是A.Walace(美国),有54个国家、联系会员香港和19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海安会上席和散化分委会主席也出了会议,会议共有议程24项。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全部议程的讨论,并派员参加了“防止机舱油污染”和“防止油污染(对决议A.675(16)的反应)”两个工作组的工作。会议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13日至12月2日,我们有幸作为中国代表,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了由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资助的“正规教育中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培训项目,亲身体验了瑞典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并消除船舶排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海损事故造成的污染,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会议,在《1954年国际海上油污公约》及其多项修正案的基础上制定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5.
安南的希冀     
《世界环境》2006,(1):49-51
2005年12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获得了扎耶德国际环境奖之“全球领导力奖”。本文是安南于2006年2月6日在迪拜举行的颁奖仪式上的讲话原文。  相似文献   

16.
封面介绍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会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把每年的6月5日订为世界环境日。会议期间瑞典发行了两枚纪念邮票,此后世界许多国家又先后发行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封面选登一些以纪念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 1.我国发行的“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纪念邮票;2.尼日尔发行的保护皇冠鹤邮票;3.意大利发行的防止工业污染的邮票;4.安道尔保护水源的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3):50-50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一、液体化学品危害性 评价及污染分类的意义 “经1978年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包括了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内容。其附则Ⅱ“控制散装有害液体物质污染规则”属于强制性规则,1987年4月6日生效,同时对我国生效。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油污事故,特别是1989年3月24日在阿拉斯加发生的“瓦尔迪斯”号油轮重大油污事故,首先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应,进而在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中也普遍意识到抗御重大油污事故的防备、反应和相互合作与援助的重要性。 国际海事组织于1990年11月19日至30日在其伦敦总部召开了“国际油污防备和反应国际合作会议”,有93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协商,会议最后达成一致,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该公约生效的条件是15个国家加入(没有船舶总吨位条件)。11月3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81个国家签署了公约的最后文件;受本国政府授权签署公约的有15个国家(有的“有待批准”)。据有关人士估计。该公约二、三年内可以生效。  相似文献   

20.
粮食,农业和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比过去的20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以及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削弱了目前的农业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整体上看,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有了巨大的增长,但一些地区,如非洲,粮食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非洲仍面临极度的贫困,人们没有能力购买粮食,同时战争又破坏了粮食的生产和销售.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是如何发展的呢?提高产量是主要方法.然而,用于农田灌溉方面的投资没有跟上,而且化肥的使用使环境遭到破坏.工业化国家则面临着另外一些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农田土壤受到侵蚀,使化肥和农药流入地表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民采用许多其它的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