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592 200502785 精恶唑禾草灵微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宋立岩(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24(2).-193-196 环图X-87 从精恶唑禾草灵生产废水排放口处污泥中分离的产碱菌属H(Alcaligenes sp.H)对精恶唑禾草灵有较好的降解,降解浓度分别为100mg·L-1, 50mg·L-1,25mg·L-1的精恶唑禾草灵120h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恶霉灵Hymexazol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恶霉灵在田水和植株中消解较快,半衰期2—3天,施药后25天消解85%以上;其在土壤和植株上的消解呈现出有一吸附、吸收过程。收获时恶霉灵在水稻各部位、水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0014毫克/公斤。恶霉灵(Hymexazol),商品名Tachi-garen,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是日本三共公司开发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已由吉林延边农药厂生产。恶霉灵对人、畜及鱼类均低毒,用300—600ppm浇灌土壤,可防治秧苗、甜菜、树苗的由镰刀菌、丝囊霉菌、腐霉菌和伏草菌属引起的病害。作者对恶霉灵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其在水稻上的  相似文献   

3.
这个报告叙述了S-3308L在葡萄里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这个分析方法适用于丙酮萃取,用硅胶色谱柱净化,用装有火焰热电子鉴定器的气相色谱测定。此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0%,97.7%,103%。这是分别测定葡萄的果实、葡萄汁和葡萄酱而得到的。它们的测定极限是0.005ppm0,005ppm,0.01ppm。这是分别测定葡萄果实、葡萄汁、葡萄酱的残留量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除草剂精□唑禾草灵和染料中间体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光致急性毒性作用机制. 精□唑禾草灵(EC50 95%置信区间为4.62~6.63 mg/L)光解生成光稳定性以及急性毒性更大的产物□唑酚(EC50 95%置信区间为1.49~1.64 mg/L),推测精□唑禾草灵通过光修饰作用机制对大型□发挥光致毒性作用. 1-氨基-2,4-二溴蒽醌通过光化学转化生成二聚体,光修饰作用降低了其母体化合物的光致毒性. 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单独存在的条件下,大型□体内的活性氧物种(ROS)没有明显变化;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共同存在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ROS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另外,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弱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的光致毒性. 结果表明,光敏化作用是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产生光致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计算结果表明,1-氨基-2,4-二溴蒽醌在水溶液中能够通过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2种方式发生光敏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对化学农药的残留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食品、水源、粮食、蔬菜、水果、蛋、肉等。但对于降水中有机氯残留量报道甚少,在国外,六十年代英美曾测定了部分地区降水六六六残留量,日本也  相似文献   

6.
禾草特,化学名称为S-乙基-六氢化-1氢-氮杂(艹卓)硫赶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有效的水田除草剂,已在我国使用多年。为了了解禾草特在稻田的消失状况以及使用后的残留水平,为安全使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岛沿海养殖区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布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5月和9月分别在青岛周边的胶州湾、田横湾、鳌山湾、胶南等贝类养殖区的17个站位采集了杂色蛤,竹蛏,栉孔扇贝等三种贝类,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外标法定量,对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HCHs、DDTs)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情况下残留量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贝类体内HCHs的检出率为60%,DDTs为100%.均未超过国家标准.(2)5月份农药残留量偏高,9月份残留量偏低.(3)生活在河流入海口处的贝类体内农残含量略有偏高.(4)栉孔扇贝对有机氯的富集尤为显著,残留量高.杂色蛤,竹蛏农药残留量低.  相似文献   

8.
<正> 因为超基性岩含有Cr、Mg、Ni、Co、V、Ti、Cu等微量元素,故可作为综合矿物肥料的原料。“五一”甜菜试验站和库班农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所进行的研究以及生产结果的检验都证明,把蛇纹岩与主要工业肥料一起施用可使甜菜增产20—25%(22—32公担/公顷),并能提高甜菜的含糖率0.5~0.7%。业已查明,蛇纹岩能增加葡萄和其他农作物中糖的含量。 我们在乌克兰把超基性岩作为肥料所进行的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矿物原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中波布日的卡皮塔诺夫矿床中段采选了两个蛇纹岩  相似文献   

9.
退化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生物量组成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后17年的群落生物量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耕翻处理后地上生物量增长与恢复年限呈单峰型曲线,且在演替的前期和中期,群落生产力与降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物量的高低主要受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群落地上生物量组成中禾本科占主导地位,藜科、菊科和蔷薇科在恢复前期和中后期比例增加,且与禾本科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从生活型组成来看,根茎禾草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以上,群落初级生产力及其年度动态与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2个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就群落生物量植物水分生态类型组成来看,中旱生、旱生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群落地上生物量与中旱生植物、旱生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也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在处理后的总变化趋势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归功于其物种的均匀性变化。同时禾本科、菊科、蔷薇科植物生物量,根茎禾草、丛生禾草、直根型杂类草的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浅耕翻对更新退化羊草草原、提高产草量、改善草质均有明显效果,从利用的角度看,浅耕翻处理后第四年即根茎禾草占优势以后可有计划地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大棚生产条件下小白菜中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残留及降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的药液量喷药后,小白菜中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在10天内呈下降趋势,之后趋于平稳。氯氰菊酯的平均原始沉积量、最大残留量和最终残留量均大于溴氰菊酯。在喷药14天后,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小白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土壤及作物中农药残留量所揭示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1992年在河南、河北等省施用林丹防治小麦害虫地区跟踪监测:林丹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全部符合标准。土壤及小麦中残留量中位数分别为50.8μg/kg和11.9μg/kg.土壤中滴滴涕残留量偏高,是由于防治红蜘蛛时施用三氯杀螨醇,而三氯杀螨醇原药中含有滴滴涕所致。   相似文献   

12.
<正> 粮食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常见的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法;AOAC方法;用苯进行剧烈搅拌提取法。这些方法或操作复杂,试剂用量大,分析周期长;或需使用剧毒试剂。国外有报导用研磨萃取、柱洗脱的快速提取法,回收率在73%~99%之间.国内采用浸泡振荡法的尚未见正式报导。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实验室工作条件,提出采用整粒米样浸泡振荡提取农药残留量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法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结果与索氏提取法和AOAC法基本一致。可作为粮食农药残留量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气相色谱建立了一套乙烯利在棉花田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乙烯利在天津和安徽棉花田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乙烯利在碱性环境下加热分解释放出乙烯的特点,结合顶空进样的方式通过气相测谱-氢火焰检测器检测乙烯释放量,进而计算出乙烯利残留量。棉花植株中乙烯利的原始沉积量为33.71~327.8 mg/kg,半衰期2.2~3.6 d;土壤中乙烯利的原始沉积量3.455~13.18 mg/kg,半衰期3.2~7.5 d。棉花收获期时,乙烯利在棉籽中的最高残留为0.057 mg/kg。参照我国规定的乙烯利在棉籽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 mg/kg的国家标准,85%乙烯利可溶性粉剂按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棉籽中乙烯利的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4)C—林丹研究了γ-六六六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性及其在土壤和小麦中残留量的关系。试验表明,γ-六六六在土壤中的吸附率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萃取铝含量和酸性等均有密切关系。同时,环境温度对吸附率也有一定影响。通过~(14)C—林丹在不同土壤和小麦植株中残留量的测定,证明土壤中γ-六六六的吸附率、小麦对土壤中r-六六六的吸收率以及γ-六六六在土壤和小麦中的残留量相互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本研究不仅摸清了某些影响土壤吸附γ-六六六和小麦吸收γ-六六六的理化因子,同时,对用土壤某些理化性质的测定值来预测栽培试验时土壤和小麦中六六六的残留水平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收获后不同小麦品种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收获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12个冬小麦品种的研究证明,在低氮和高氮两个施氮处理中,硝态氮残留量均表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杀螨剂克螨特、霸螨灵及其混剂速霸螨(霸螨灵:克螨特=1:3)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克螨特、霸螨灵及其混剂对土壤的呼吸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各浓度处理对土壤呼吸作用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统计分析表明霸螨灵、克螨特及其混剂各浓度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危害系数法来评价克螨特、霸螨灵及其混剂速霸螨的危害程度,各处理浓度的霸螨灵、霸螨灵及其混剂速霸螨的危害系数均不超过20,亦表明霸螨灵、霸螨灵及其混剂速霸螨对土壤微生物均属于低毒级或无实际危害级的农药.  相似文献   

18.
将合肥地区大蜀山的白(Egretta garzetta)卵和组织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时样品中的Pb、Cd等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重金属元素在卵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Cd在卵的内容物中残留量较低。而且这2种重金属污染物在鹭卵不同部分的残留量均有差异;同其他地区类似的研究结果相比,合肥地区鹭卵中重金属残留水平相时较高。  相似文献   

19.
多菌灵和苯菌灵分析中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样品预处理上,即样品的提取和净化方面,因此采用快速、有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介绍目前国内外多菌灵和苯菌灵分析中在样品预处理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实际环境监测中选择最合适的预处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专家判断"法、确定性分析方法、基于风险(Risk-based)的方法和风险指引(Risk-informed)方法等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发展运用、分析流程、关键要素、优缺点等进行探讨。建议关注确定性分析方法和风险方法研究。对确定性分析方法,建议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可信事故场景和伤害标准的研究;对基于风险的方法,建议加大风险指引方法的研究,并制定合理的石油化工企业风险标准,以便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制定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