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晓莉 《环境科技》2001,14(2):36-37
1 前 言絮凝技术在给水和污水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给水处理中 ,凡采用地表水源的水厂 ,絮凝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处理方法之一 ,而絮凝处理过程的完善程度 ,又直接影响着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等工艺的效果。在污水处理中 ,根据污水种类、性质不同 ,可在任一处理阶段使絮凝与其它处理方法配合使用 ,以达到治污目的。由于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开发与研究也愈加重要。2 絮凝剂的现状2 .1 絮凝剂的种类絮凝剂的品种不下三百种 ,按化学成份可分为无机、有机两大类 ,另外介于无机、有机之间的混合型、复合型也有一定的研究与发展。无机…  相似文献   

2.
要根本改善目前中国严峻的水污染现状,分散型污染的治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新农村建设、城镇污水的再生利用等角度出发,有必要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大力推广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固然重要,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等的建设才是这项工作进行的根本保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起源于日本,经多年发展,在日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支撑并规范着污水处理装置在日本的使用.在推动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在中国的普及工作中应该积极借鉴和学习环保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体系建设,为完成减排目标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桑义敏  常雪红  车越  谷庆宝 《环境科学》2013,34(9):3502-3506
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镁铝复合絮凝剂(PMAS)的结构形态,通过对渗滤液生化出水的脱色效果和系统Zeta电位的测定,分析了絮凝机制.结果表明:①X-射线衍射和红外结果显示,PMAS是以羟基桥联的铝和镁的复杂多聚物;②PMAS的絮凝机制主要是电中和和网捕卷扫作用.在低投药量时,以吸附电中和作用为主;在高投药量时,随体系pH值不同其絮凝行为而有所变化:酸性条件下以电中和机制为主;碱性条件下以网捕卷扫机制为主;中性条件下则是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微生物遗传学、酶学在环境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学的开发与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为选择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电解氧化、电解还原和电解絮凝等相关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技术机理,分析了某油气库高浓度含油污水的处理难度,突出该技术在油气库现场进行中试实验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粉体与缓慢加碱法制得的PAC通过超声反应聚合制得纳米TiO2-PAC复合絮凝剂。通过絮凝实验表明:TiO2-PAC无论是在去除悬浮物,还是在降低CODG和色度方面,均优于普通PAC和AlCl30絮凝过程是纳米TiO2的强吸附作用和PAC的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沉淀网捕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量的农村污水随意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危害。本文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适用技术进行了探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选择的原则,提出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适宜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治理技术,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摘要:比起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体现出了更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及更高的效率,因而在污水治理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及其作用原理,并就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13形态的混凝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絮凝效能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对纳米Al13形态以及PAC、AlCl3絮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不同铝形态分布在混凝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l13形态是在絮凝过程中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可以大大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率,其凝聚速度和所形成絮集物颗粒大小在实验条件下呈现最大值.而对于PAC,其Alc含量较高,可起到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所以在低投加量表现出较快的絮体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范彬 《环境保护》2015,(1):46-49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需求巨大,但是技术与产业支撑能力却很薄弱,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指导和规范技术应用,并借此引导科技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论述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架构及其决策问题的基础上,从卫生模式、收集模式、污水处理模式、工艺模式与技术形式几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体系顶层设计的总体设想,并指出顶层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生态卫生模式评价和构造型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絮凝——杀菌的协同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絮凝对杀菌组分及油田污水中细菌的富集作用,并与杀菌剂、絮凝杀菌剂的杀菌效果相比较,进一步探讨了絮凝-杀菌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絮凝-杀菌有协同增效作用,投加絮凝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比投加杀菌剂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12.
反相微乳液聚合PAM在悬浮介质中的絮凝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pan80-Tween80/异辛烷/H2O反相微乳液聚合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所得到的PAM的微观结构及其在1%高岭土悬浮液的模拟废水中的絮凝过程与机理。采用电子显微镜、激光纳米粒度仪、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测定了PAM粒子以及与悬浮介质结合的絮体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等微观结构及其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聚合所制备的PAM为单分散、球形的纳米材料,粒径(D)在145~175nm之间;AMPS改性PAM与高岭土结合后,高岭土与高分子团状结构包埋在一起,透过率较大,絮凝范围宽,可以理解为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吸附-网捕"机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方气温的变化特点,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分离、筛选出DG1、DN1、H8、H13菌株,在低温条件下培养絮凝率分别达到87.35%、81.33%、83.79%、78.44%,为今后开展低温污水处理及絮凝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构架与顶层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2015,43(3)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需求巨大,但是技术与产业支撑能力却很薄弱,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指导和规范技术应用,并借此引导科技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论述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架构及其决策问题的基础上,从卫生模式、收集模式、污水处理模式、工艺模式与技术形式几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体系顶层设计的总体设想,并指出顶层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生态卫生模式评价和构造型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同时,对于水质的治理也成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主要部分。由于工业发展的加速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导致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污水处理难题。为确保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污水处理的作用,接着详细介绍了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技术,并就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展望了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炼油污水处理技术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中石化八家炼油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废渣治理技术及监测,计量仪表的使用现状,为今后炼油污水治理提供了有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邹华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2005,26(2):148-151
研究了水体的离子强度对粘土和壳聚糖改性粘土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粘土对藻类的絮凝去除 .与一般粘土除藻相反 ,壳聚糖改性粘土却在离子强度低的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除藻效果 ,是适合在湖泊 ,水库和江河等淡水 (低含盐量 )水体中应用的应急除藻技术 .当离子强度从 0.17mol/L降到 0mol/L时 ,海泡石除藻率从 90 %以上降为 70 %以下(投加量700mg/L) ,而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除藻率却从 70%左右升至 95% (投加量仅为 11mg/L) .用粘度法研究了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絮凝机理 ,发现相对低的离子强度更有利于壳聚糖分子链上阳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 ,有利于壳聚糖分子链的舒展 ,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架桥网捕作用 ,利于絮凝除藻 .  相似文献   

18.
砷(As)是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中常见的类重金属,有剧毒和强致癌性。在AMD环境中,As的来源主要为硫化矿物氧化溶解,As的地球化学行为包括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解吸和溶解等。目前,已开发的As污染修复技术分为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其中,源头控制是通过覆盖、钝化或喷洒灭菌剂等抑制硫化矿物氧化溶解;末端治理是通过吸附、絮凝、膜处理或生物处理等清除水体中的As。该文综述了AMD环境中As的来源和地球化学行为,分析了As污染的机制;综述了As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As污染修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矿区As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淇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站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了污水处理采用预处理+格栅+调节池+缺氧好氧工艺+絮凝沉淀+过滤+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污泥浓缩+压滤脱水工艺的工作性能.同时系统介绍了各个处理单元的功能和设计要点,为工艺推广应用提供直接的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污水处理设施选择以及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吃"进去的是污水,"吐"出来的是清水——2月23日,中日净化槽技术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日本环保企业在现场展示的净化槽污水处理技术,为分散式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新模式,为广东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