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速读     
正2013-201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召开2014年7月3日上午,2013-201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在中国地震局召开。会议宣布了《关于调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和联席会议办公室组成人员的通知》,听取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2013-2014年度工作总结、国家地震救援队参加联合国国际救援队分级测评复测工作进展情况和2014-2015年工作重点的报告,听取了国家地震救援队各组成单位关于队伍建设工作的汇报。与会代表还就国家地震救援队建设和复测准备工作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平 《防灾博览》2002,(6):15-15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神户在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震撼中化作片片废墟。人们在电视新闻中可看到,救援人员带着狼犬——地震救生犬,穿行在残垣断壁之间。 在刚刚成立的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里,也配备了地震救生  相似文献   

3.
吴新燕  陈虹  顾建华 《灾害学》2012,(4):128-131,137
介绍了制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背景,阐述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的阶段,给出了地震现场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内容。该规范将有效地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2月 2 4日北京时间 1 0时 0 3分 ,新疆伽师县城东约 4 0km处发生 6 .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2 4日晚 ,中国地震局首次派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新疆伽师—巴楚地震震中区域 ,展开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工作。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乘专机飞抵喀什 ,于次日 5时50分左右抵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区域。这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近两年来首次赴地震灾区实施救援行动。该救援队 ,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 ,共有救援队员 2 30名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组成 ,分为 4…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问题综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单修政  徐世芳 《灾害学》2002,17(3):71-75
防震减灾包括三大工作体系,即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本文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和成灾规律,对目前国内外紧急救援工作中的组织机构,人力物力及专业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6.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0,(4):2-2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迅速前往灾区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09,(4):F0002-F0002,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8.
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支旨在参与国内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4月 2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了救援队成立大会,向救援队授旗并作了重要讲话。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正式成立,结束了我国没有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的历史,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救援队的成立,将大大提高我国地震发生后抢救生命的能力与效率,并将通过参与国外地震灾害救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第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12日,一场城市地震灾害模拟救援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4,(5):8-9
2014年9月1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会见了瑞士发展合作署副署长曼纽尔·拜斯勒先生一行。双方就深化中瑞应急救援合作达成共识,并探讨了下一步合作计划,就灾情信息其享、救援教官及救援队员交流、联合对第三国提供救援培训、建立联络人机制等达成其识。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4,(6):10-10
2014年11月24—26日,中国地震局2014—2016防震减灾政策研究重点任务——防震减灾深化改革路线图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北京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召开。会议从防震减灾深化改革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定位、目标与思路原则、研究内容与任务分解、进度计划预期成果与项目管理等几个方面制定了研究方案。课题将紧紧围绕服务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4,(1):8-8
正2014年1月6-9日,由中国地震局、新加坡民防部队土办的中新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在位于北京西郊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会见了专程来华出席联合训练的新加坡民防部队总监叶伟德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新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希望继续深化和扩大双方合作与交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地震局在中国地震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着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内防震减灾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各市、县防震减灾的指导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对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汶川、玉树、日本.地震、海啸、泥石流,哪里有灾难发生,哪里就有一支身着橘红色衣装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而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3,(6):12-17
2013年10月29—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复测(IER)自评估演练在北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成功开展。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陈建民局长全程关注自评估演练,指示一定要确保复测通过;并以复测为契机,打造一支高标准、严要求、能战斗的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17.
防御地震灾害必须构筑三道防线,专业的语言叫做“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要筑牢这三道防线,需要全体公民具有相应的防震减灾知识并积极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信息的表达对规范和协调救援力量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是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述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定义及内涵;探讨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分类、设计以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12日,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警报拉响.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迅速集结.奔赴“地震灾害现场”.一次浩大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次演练.组织方模拟了许多典型场景,其中回良玉副总理亲自为“灾民”发放科普宣传材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细节不但体现出组织者对这次演练设计的精心,也反映了各级领导对地震应急宣传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于2001年4月,温家宝总理亲自为救援队授了队旗。这支由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200人队伍,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专业、最有经验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