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卞有生 《环境保护》1994,(11):27-31
(一)生态县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始终是人类追求的最普遍、最基本、最崇高的目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发展”的历史.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对传统发展思想的一种屏弃,是在对传统发展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基础上对其消极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也称为“持续性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和容许的范围内。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持续性发展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国进行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对策及一整套措施,为我们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可持续”和“发展”相辅相成。所谓可持续,最直接、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延续繁衍的能力;所谓发展,是人类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脑、挪威首相布鲁德兰曾指出:环境是指我们生活的空间,发展是指在此境域内人们旨在改善生存条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且这种活动应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生命支撑系统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3.
环境思想史和环境科学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的相分导致明确环境概念的产生。人类产生过“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和“人类中心论”等环境思想。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中产生“环境报复论”和“环境和谐论”等思想,推动了环境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环境科学发展了“环境质量学说”,正将注意力转向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上。环境科学仍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 一、环境保护劳动的必要性环境保护劳动的必要同环境问题的产生紧密相联,所以当代环境保护劳动的需要,一般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带来的污染与破坏造成。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正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一般动物中提升出来。也就是说,劳动使猿转变成人。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也发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在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影响和一般动物区别不大,“生产”依赖于自然环境十分突  相似文献   

5.
林利本 《福建环境》1994,11(1):12-13
土地是无比珍贵的特殊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土地是他(人类)的原始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资本论》第一卷第203页)。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永不枯竭的财富资源”,“是一切生产、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世世代代人类共同永久的财产,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马克思语)。 农业是一个人类与土地、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产业部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是直接通过  相似文献   

6.
余勇 《环境》2009,(3):78-79
有人说爱迪生是第一个留住太阳的人,因为他发明了电灯,解决了人类夜间活动没有光线的问题。作为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了夜晚的“太阳”,我们消耗了更多的财物。节能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成为了新时代不下山的“太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正在全国全面展开。为了早日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的胜利,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天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人类大约500万年的历程中,疾病一直伴随着人类。从某种角度不妨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历史。疾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正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成熟起来,医学发展起来。不过,“道魔之争”永无止境。人类在同致病微生物作斗争,致病微生物也变幻莫测,以对抗人类。这次引发“非典”的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而且可能像艾滋病毒一样来自动物。冠状病毒本来是…  相似文献   

8.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主题为“生物科技——为了新世纪人类的幸福”的2001年上海科技节活动计划,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专门安排了两场学术报告和讲座。 11月5日下午召开的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与研究学术报告会,内容精彩丰富,获得与会者的好评。分别由华东师大徐亚同教授主讲“微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市环科院殷浩文高工主讲“环境保护中生物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李树华 《交通环保》2004,25(6):33-3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生态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人类生态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法天”、“胜天”、“通天”三个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生态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在人类发展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疯狂肆虐的“非典”让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从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发展的关系等。哪些要延续、发展,哪些要摒弃、根除。也许SARS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惩罚,可是从这次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不是主宰,而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而已,只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成为更好的朋友。一、人与动物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传染病的流行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即使算上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片段。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继而为了生存繁衍与动物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完全主宰动物。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人喜好野味,更有“高贵”人士,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吃珍贵动物为“荣”。而那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动物伸出了杀戮之手。另一类人为显示自己的“仁慈”与“爱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溺爱。他们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养育,甚至同吃同睡,乘公交...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城市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传承。城市的发展,既带来了人类生活的改善和提升,也产生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提升而日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历史的进展,人类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一步步地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物质世界,构造所需要的目的物。在世世代代延续着的规模越来越大的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中,人类最得意的“武器”就是技术。今天,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人类活动的每一时刻,无处无时没有技术伴随和存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技术也给人类带来另一种后果。这就是由于对技术的失控使其能量的逆流,导致了灾害和事故,…  相似文献   

14.
耕海园     
海洋孕育了人类,又是人类富饶的资源宝库、宽阔的世界通道、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联合国确定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以唤起人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海洋在召唤人类,“重返海洋”是人类发出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1982年5月10—1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召开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04个国家、12个联合国机构、1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此外,还有47个国际非政府组织也派人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对贯彻“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6.
老仆 《环境导报》2003,(6):16-17
1993年初,联合国决定从当年起,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出:水是极为有限的宝贵资源,节约用水和净化水源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人类如再不珍惜淡水资源,到最后将会只剩下海水和泪水了!放眼地球多是水,可惜能用的水只有千分之三,真是沧海一粟。这“一粟”养育着60多亿人口,又不断被人类污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欧、美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只顾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日本接连发生的因工业废水造成的“骨痛病”和“水俣病”事件,震惊了全世界。欧洲的莱…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月15日至19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科学院等单位主持下,全球精神和议员领袖维持人类生存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莫斯科召开了“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全球论坛”会议(以下简称“会议”)。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环境伦理学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人对环境的改造超出一定限度则会产生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矛盾又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要求社会制定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行为。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促使伦理学把自己的视角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大地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和“宇宙伦理学”等理论体系应运而生。在人类迈进21世纪之际,为了推动伦理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有必要反思这些伦理学说,使伦理学视角定位在…  相似文献   

19.
张英 《沿海环境》2000,(4):14-15
2000年,一个新千年的始点。对人类来说,是历史文明的崭新一面;对中国来说,是实现“八五”环境目标的最后一年,是“一控双达标”的最后一年,是环境保护大决战的最关键一年。大决战大背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层: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地区。为实现这一目标,1996年,国务院提出了“一控双达标”的要求,确定了四项重要任务:一是各省。自治区、喜辖币要使本辖区…  相似文献   

20.
蔡旺华 《福建环境》1996,13(4):26-27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揭开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序幕。高速信息网络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正席卷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不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深刻影响到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更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了加强我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