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报告,野生大西洋鲑鱼的数量已急剧下降到最低水平,有灭绝的危险.WWF统计表明,只有约10%大鲑鱼回到其天然产卵的北美河流;鲑鱼已从3/4以上波罗的海沿岸河流消失;过去30年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鲑鱼捕捞量减少约75%.WWF认为,鲑鱼数量减少有几个原因.例如,由于大坝和其他障碍,鲑鱼不能抵达产卵地.还有人工养殖的鲑鱼常常逃逸,把寄生虫传给野生鲑鱼.此外,转基因家养鲑鱼对野生鲑鱼有不良影响.WWF和大西洋鲑鱼联合会说他们将敦促有关当局和各方人士采取行动拯救鲑鱼,鼓励北大西洋鲑鱼保护组织规定捕捞限度、禁止人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管理毒理学在化学品管理中的作用,GHS、REACH等国际上化学品管理规定中有关毒理学要求,我国化学品管理中有关毒理学规定,提出了我国化学品管理和管理毒理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网址:电话:传真:邮箱:https://www.n-sea.org360-715-0283360-715-0282info@n-sea.org1991年,诺克萨克优质鲑鱼协会(NooksackSalmonEnhancement Association,NSEA)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成立,成为华盛顿州14个区域渔业促进组织之一。多年来,NSEA的工作人员、学生和社区志愿者已经种植了25万多棵树木,将退化的河岸变成了能够改善水质的缓冲带。自1999年以来,有2万多名沃特科姆县的学生参与了NSEA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美国弗吉尼亚州科学家正在研究该州西部酸沉降对河流中鲑鱼的影响。这项工作是他们为期两年研究污染对河流化学影响的一部分。他们之所以选择鲑属鱼类是因为它对河流酸化极为敏感。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出一个基准用来评价该州河流中化  相似文献   

5.
浅议环境医学的发展及任务山东省卫生防疫站于青,唐子安,张绍勇我国环境医学的早期阶段是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生活居住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制订卫生标准、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的科学。建国初期,我国面对的是旧中国遗留下...  相似文献   

6.
农药在环境中消解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近年农药环境毒理的研究结果,叙述了农药在环境因素中消解的数学表达式。当前后期农药消解速度不同时,可用C=A·l~(-αt)+B·l~(-βt);当具有吸收和消解双过程时,用C=A·(l~(-αt)-l~(-βt));而最广泛应用的表达式,则是C=C_0·l~(-κt)。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结论为:污染物生物作用过程的研究主要进行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排放,在海洋食物链中的转移和潜在放大作用以及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方面的工作。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另外对致畸和致突变现象以及海洋生物致毒和解毒的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在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和海洋污染监测中除了要对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化学分析外,还应同时进行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测定。本文综述了生物体生理功能测定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简要论述了这一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生物累积、敏感性、组织浓度与生理反应的定量关系,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与活性的定量关系(QSAR),毒性机制,生态意义,污染物毒性作用的生物学综合,混合污染物的毒性作用以及生理功能测定的实验室和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化学工业产品之一。但是,作为一种类雌激素,它方便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内分泌系统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并且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双酚A的毒理学效应及其处理方法,并指出了它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水毒理学试验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对水毒理学试验新材料——淡水有肺螺进行研究的概况。使用有肺螺进行毒性和生物积累试验,并利用其胚胎及幼螺作为水质污染的生物学指标,评价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取得明显的效果。许多试验表明:淡水有肺螺是一类较好的试验生物。我们应开发和利用这一新的试验材料,促进我国水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已产生潜在的危害,正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而国内对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微囊藻毒素对肝癌的促进作用已进入了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对其它脏器的毒理学研究也逐步深入。文章对近十几年来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浮萍在水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综述了浮萍在水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近年来主要水资源的环境毒理学污染现状及有关环境污染物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我国水环境系统存在的污染状况及环境毒理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我国主要水资源的保护涉及我国今年人口健康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安全性的战略角度重视水资源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文华  刘茂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3):115-116,120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和事故树分析剖地塞米松生产过程中毒物质产生中毒事故的危险性。指出溴甲烷和氟化氢是典型毒物。同时,利用泄漏和扩散模型定量分析它们泄漏所造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溴甲烷泄漏时,地面轴线浓度可以达到92.3mg/m^3,远大于其急性中毒阈值,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性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镉对沉水植物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物镉对4种沉水植物(红线草,金鱼藻,黑藻和菹草)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子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镉能诱导沉水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沉水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破坏其抗氧化防御系统。镉对沉水植物的毒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建议以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作为沉水植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甲基叔丁基醚和三羰基甲基戊基锰的毒理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汽油无铅化的进程中,甲基叔丁基醚和三羰基甲基戊基锰是两种主要的汽油添加剂。它们可有效地增加汽油的辛烷值,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同时,作为氧化剂,还可减少CO和其它有在物质的排放。但是,这两种物质会否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或影响,也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磷酸化修饰是蛋白质最主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从整体上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磷酸化修饰的状态及其变化,为探讨药物刺激和环境应激下生物体受损的生物学过程提供新的视角.针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首先,从磷酸化肽富集、磷酸化蛋白的鉴定和磷酸化位点的预测、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3个方面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分析策略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按照离体实验、活体实验以及毒性作用通路分析3部分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总结了目前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孙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32-35,39
有机物结构-活性定量关系研究(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用于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尤其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和致毒是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QSAR法可以从已有的大量情报中最大量地提取有关环境污染物结构—活性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1,2,3,7,8-PeCDD was administrated to juvenile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by peritoneal injections to explore the acute lethality and endocrine effects of 1,2,3,7,8-PeCDD in vivo. The value of acute median lethal dosage (LD50) of 1,2,3,7,8-PeCDD was determined in acute lethality tests. The endocrine effect of 1,2,3,7,8-PeCDD, whose exposed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LD50 (1.84 mg/kg),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plasma vitellogenin (Vtg) content in juvenile male goldfish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Due to its significant induction of the plasma Vtg after one week's exposure in vivo in the 1/2 LD50 and LD30 groups, 1,2,3,7,8-PeCDD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estrogenic effect of PCDDs in the environment. The values of 1/2 LD50 and LD30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effective dosages of 1,2,3,7,8-PeCDD,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rogenic effective dosages and the LD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