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山有鸟,其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啄木鸟凭着敏锐、勤奋、专注、执著、深入、彻底等可贵品质,赢得“树木卫士”、“森林医生”的美誉。隐患查治是安全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事关人的生命,事关企业“安全之树”长青,与啄木捕食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果把安全生产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安全隐患就像潜藏在树皮下的一条条害虫。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安全》2014,(10):122-123
<正>新陈代谢是身体消化、吸收、排出废物的能力,是保持人类健康的"好帮手",能够维持身体器官的有序运行。医学上对新陈代谢快好还是慢好没有准确的界定标准,不过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研究却发现,排除疾病因素,新陈代谢较快的人更健康。现实中,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慢。研究发现,过了30岁,新陈代谢每10年就降低5%,由此带来衰老、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岳阳市巴陵石化鹰山社区,最让居民自豪的是树多、绿地多。基本上是出门有树,开窗见绿。绿地全由一小块一小块长方形的草皮铺成,绿地里栽有云柏、冷杉、桂花等树木,错落有致,极富艺术性。从楼上望去,像是一块绒地毯。一个社区里草多树多,空气就好,人也住得舒畅。  相似文献   

4.
"南山有鸟,其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啄木鸟凭着敏锐、勤奋、专注、执著、深入、彻底等可贵品质,赢得"树木卫士"、"森林医生"的美誉。隐患查治是安全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事关人的生命,事关企业"安全之树"长青,与啄木捕食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国人的大节,难得一年一度地放松身心、吃喝玩乐享受一番,只是这喜庆热闹的气氛里,有不少人忘记了健康和安全,看看节日期间的媒体报道,就有不少乐极生悲的不幸事:有吃得过饱得病的,有玩得过累住院的,更有行得不慎丧命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飞机乘员生命保障系统的组成,并论述了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的设计形成过程;乘员个体生命防护装备与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交换之间的关系密切,本文中人体组织内主要新陈代谢和能量交换原理图能为个体防护装备设计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宁发电厂燃料车间去年10月11日发生过这么一起事故:输煤工金鹏违章在龙门吊轨道上睡觉.被龙门吊辗成重伤。两个多月时间,医疗费就花了4,000多元,加上其他开支共花费上万元。 据调查。在事故发生前,曾有三人看见金鹏在轨道上睡觉,但没有一人去制止或向领导反映。为什么呢?原来是许多人不爱管这种“闲事”,认为管“闲事”弄不好不仅不受欢迎,往往还要受到讽刺打击,说什么“不是头,不是尾的,你管得着吗”;“拿钱不多,管事不少”;“逞什么能,想领赏啊”;如此等等。管“闲事”落不是,久而久之,违章现象也就无人管了。 厂党委针对造成这次事…  相似文献   

8.
志气的力量     
春日的一天,我们到一个叫周鲁庄的村庄游玩.周鲁庄是一个一看就让人赏心悦目的秀美村落,远眺,她就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紧紧贴在山的半腰.路旁的田地中,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民们正翻土、栽插,有清新的泥土气息一阵阵扑鼻而来,让人倍感亲切.村旁、路边,尽是成林的果木,核桃树、木瓜树、桃子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个平面上,且互不示弱,都结满了累累青果,果木树都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结果甚多,不用说一看就知道今年是大年,村民们在果子成熟时又有好收成了.  相似文献   

9.
车,多为供人乘坐之物。然而在古代,车的用途要比现在广泛得多。"车辚辚,马萧萧",战车的种类之多充分显示了古人卓越的军事智慧。号称轩辕氏的黄帝,轩辕二字均从车。传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施大雾,黄帝就以指南车为士兵领路。春秋时期的战车是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配置长兵器武士,射手和御手各一名。诸葛亮为运送军粮而发明的"木牛流马",称得上战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 ,由于睡眠不足而造成的各种事故(车祸、医疗、工伤、机械等事故)已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新公害。人不能不睡觉。研究表明 ,一个人连续72~90小时不睡 ,就会萎靡不振、容易激动 ,甚至产生幻觉、幻视、幻听、恐怖等精神失常的现象。但睡了3小时之后 ,这些异常现象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 ,我国古代医学家称 :“睡眠是养生之要务”。莎士比亚把睡眠比做是“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是很恰当的。日本医学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人在1天中缺觉4小时 ,反应能力就会下降45 %。据认为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  相似文献   

11.
漫画之页     
出了伤残事故,就会注意急救工作,可是在急救工作本身也会由于平时疏忽大意而闹笑话(甚至产生更大的事故)。漫画家笔下我们不难看到:担架质量不佳,遇到胖病人而折断,更可笑的是急救车自己难以自救,抛锚后还得劳病人大驾帮着推车……中国有句名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讽刺了这类现象,但愿我们的安全救助部门平时多“烧香”,多做检查,切勿临时抱佛脚!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名言:“敬畏生命——只要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然而,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当  相似文献   

13.
等领到钱,我们就回家过年2005年的1月末新春就要到来的时候,快过鸡年了而百色市田阳县境内的百乐采石场的民工们已经走了一半。这时的山显得沉寂了许多,而留下来的这些外地民工,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早点回家过年,而是想到把余下的一些工钱领到手再回家过年。也许这样的年才过得踏实些、欢乐些。这只是田阳县百乐采石场准备到过年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因为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到年终,老板腰包里的钱也就周转得非常困难,不知是有意无意,所有的老板也都不希望民工们回去得太早,因此,领取钱难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好在老板说了,大家还是继续工作吧,过不…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天.那么年逾60的林云青君就已经入夜。难怪我读他的新作(人生小酌川4感到一种夜凉如水的惬意。白天喧嚣的尘埃落定,滤出一片纯净。拥抱生命翻开《人生小酌),第一部分的目录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六个生命的奇迹:四十九天不进食的人、返老还童、死而复生、生命的故事、生命之火的熄灭、人体的英雄——白血球、恢复体力的妙法……这些标题就像公路的里程碑向我显示出作者智慧的足迹已穿过入生的迷宫,直通生命的本源。“我常常会有一种冲动,我想拥抱大地,拥抱阳光……每每这样的时刻,我对周围的人,对工作,对生…  相似文献   

15.
司机在长途行车中,在身体健康和保健方面,要注意克服特殊职业生活容易造成的不良习惯。 饮水过少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维持水的平衡,补充人体的排水量,每天必须有一定的进水量。当进水不足时,就会导  相似文献   

16.
正安全气囊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想必都是听说过的多,真正用到过的少。但是在日常行驶中,对安全气囊可不能忽视。别到万一真需要用的时候发现气囊打不开,也不要遇到完全不需要的时候气囊自己弹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安全气囊的知识。有了安全气囊,就一定安全吗?大量模拟试验和统计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带和气囊,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0%;如果只使用气囊,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17.
舒服过秋天     
当下,每年一次的“秋燥”又开始侵扰我们的身体。尤其一过中秋这个气候转换的分界点,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缓慢。就像植物经历了“夏长”要进入“秋收”,不过对于人来说,这可是收敛的“收”。阳气慢慢退回我们的体内,阴气逐渐增长。以下7件事帮你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秋天。清晨要喝一碗粥。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个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偶然,一个新生的小生命能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时仅仅在于父母的一念之差。生命是短暂的,短暂得有时让人无从把握,“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里所说的“密”我认为就是小心、周全、细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粗枝大叶,顾此失彼。就安全来说,就是要将责任落到细节之处。不少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做到“密”。就如电力员工来说:“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调度命令等,如果捎有不细密之处,都有可能会引发事故。”记得几天前回家,坐在车上漫无目的的往车外看,突然在路边上看到了两具年轻的死尸,后来听说是死于车祸,我的心灵突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说真的我觉得当时我的心在颤抖,第一次感  相似文献   

19.
<正>感冒发热时,人总是没精神、食欲差,想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发热时,身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加快,所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比平时更多。所以,此时更得吃得好,才能好得快。每天加两次餐感冒后食欲不振,可适当减少每餐的量。除了早中晚三餐,可以在上午10点和下午两三点加一餐,尽可能保证营养供给。不过,有的人为了病好得快,强迫自己猛吃,这样反而会导致消化不良、疲倦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护》2005,(7):9-9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近日,在重读《劳动保护》杂志时,再一次被该刊2004年第10期第66页“安全画廊”中的作品《“告慰”》所吸引。这是一幅意味深长、令人沉思的漫画。作者以简略的笔画、讽刺的手法刻画了那些不顾安全、漠视生命的“英雄主义”行为。画中令人叫绝、也令人悲哀的是一个手抱奖牌、浑身缠满绷带的幸存者,面对死难的同仁,不但不悲反而喜气十足:弟兄们,我领奖回来了。好像这些殉难者所追求的就是这块奖牌。这幅漫画虽说有些夸张,但绝不是凭空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类似这样的现象:在危险面前,甚至在明知有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