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对监测水体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新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其他技术联用可对多种样品基体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目前,该技术在毒性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很少。本文结合固相微萃取在有机锡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对其原理、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并对固相微萃取中的萃取涂层、衍生化试剂及其溶液酸度、萃取时间及样液盐度、反应体系温度等参数对有机锡化合物测定的影响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全氟化合物是环境中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这类化合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被检出,其具有的多种毒性效应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环境行为进行研究。综述了全氟化合物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内的污染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全氟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生物毒性、去除技术以及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规律等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全氟化合物的研究现状、新型技术、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做了全面综述.着重总结了微波等离子体技术、水等离子体技术、填充床等离子体技术等.简要阐明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机理,以及微波等离手体技术和水等离子体技术对CF4的降解机理.最后总结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全氟化合物降解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4-氧代-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为反应原料,经过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醛胺缩合反应等步骤合成得到一种新型棒-线状亲水性N^N^N三齿配体化合物1,并利用~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确认。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制备棒-线状N^N^N三齿配体化合物,为该类配体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原来目标中的化合物分子的原子能量团,这样的方法就是衍生化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新检测出的生产物和目标化合物一起反应,看其所产生的气相色谱在定性与定量上有什么不同,该方法优点众多,最明显的优势就是高灵敏度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衍生气相色谱法在环境检测中具有很大作用,特别是针对那些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元网络辅助酚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连接性指数(tXv)与在正辛醇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logP是反映化合物性能的重要结构参数。本文计算了酚类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分配系数,运用新型的模式识别方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对酚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优于逐步判别法,对于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序挥发性有机氯化合物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和1,1,1-三氯乙烷因易溶解于非极性物质,可广泛使用在金属工业的各个领域的脱润滑油及衣服的干洗等。作为这种化合物的切身例子:我们使用的白色油性修正液及其稀释液就是100%纯正的1,1,1-三氯乙烷。通过大气或废水相当量的挥发性有机氯化合物渗入土壤之中。比如:据L(?)chner14年前的1973年记载,世界上四氯乙烯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近40年前卡尔逊女士在其《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强调了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这本书对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最近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Joe Thornton的《潘朵拉的毒物:氯、健康和新环境战略》一书是对卡尔逊工作的补充.书中几乎包括了所有有机氯化合物,让读者关注继续生产和使用这些化合物的严重性. 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他说,有机氯化合物不仅在环境中难降解,而且它们的亲脂肪性使其容易积聚在脂肪组织中.本书分为3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表述了他的观点,认为过去对有机氯化合物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尽管空谈家们要求我们吃的每样东西,抽的烟,呼吸的空气不致引起癌症,但成千种可疑的致癌物仍在不断增多。食品颜料,阻火剂,农药也都是可疑的致癌物。并且,已有三十多种化合物被绝大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能引起人类癌症,通常工业接触致癌的悲剧,就是明显的证据。一位伦敦医生于一七七五年提供了化学环境和癌症联系的一个著名的先例。他发现:扫烟囱的青年人阴囊皮癌发病率很高。因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商业部标准局(NBC)的科学家首次检测出一种新型的、最简单组份的有机化合物。这种独特的分子称为“dioxirane”。它是由碳、氧、氢原子组成的环状化合物。NBC 科学家认为这种化合物可能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dioxirane 是由NBC 物理学者使用低温微波分光光度法检测出来的,随后又由NBC 化学学者们用低温质谱仪证实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二类硝基芳香族化合物 活性特点: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是指芳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的化合物,具有ArNO2的结构.硝基是吸电子基团,由于与芳环相共轭,而使芳环钝化;但硝基对其邻对位上的取代基有明显的致活作用;硝基越多,致活作用越强,这就是碱催化致爆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
你想象过以后开车,只需要加水就能跑吗?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化合物,一直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水燃料的脚步。今天要介绍的,就是那些从水中提取能源的神奇科技。  相似文献   

13.
新型污染物卤代咔唑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坤德  陈艳秋  袁东星 《环境科学》2016,37(4):1576-1583
卤代咔唑(PHCs)是一类与多氯二苯并呋喃结构相类似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单种卤素取代的PHCs具有135个同系物.绝大多数PHCs不是人类合成化学品或工业品.虽然20世纪80年代即首次在环境中发现PHCs,但直到本世纪这类化合物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20余种PHCs在河流湖泊沉积物和土壤中被陆续检出.另外,PHCs具有类二噁英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PHCs的环境行为研究目前相对较少.因此,了解PHCs的环境分布、来源和生态毒理效应对正确认识这类化合物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PHCs的环境分布、来源、分析方法和生态毒理效应,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他出身于湖北农家,怀着让农民富起来的朴素愿望,在棉花研究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他潜心科研,先后主持培育了20个短季棉新品种,创新了国产抗虫棉自主品牌;他立足长远,开展棉纤维发育基础理论研究,为优质棉育种奠定基础。在追求科学的路上,他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棉花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喻树迅。  相似文献   

15.
广州医院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1月2日-3月20日对广州市区4家医院室内外的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实验方法是应用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进行检测;每家医院连续采样5 d.结果表明:广州医院丙酮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乙醛和甲醛,除甲醛外,室内羰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稍高于室外;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不好,可能是它们的来源比较复杂,如车辆排放、建筑装饰材料、医用试剂等,其中广泛使用酒精消毒可能是医院乙醛质量浓度偏高的原因.对医院甲醛、乙醛在人体内的暴露水平做了讨论,与其他类似场所相比,医院的暴露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3月11日,顾秉林做客“新浪嘉宾访谈”。 他说,他今天向政协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国加强基础研究的问题:因为中国人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希望在我们本土能够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何能够圆好这样一个梦?作为大学校长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氟化合物作为"典型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以2∶1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采集到的浙江省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浓度,研究PM2.5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2种全氟化合物■日均总浓度在131.63~578.53 pg·m-3,冬季污染水平略高于秋季.全氟磺酸类化合物的浓度远低于全氟羧酸类化合物;磺酸类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污染最严重,平均在12.90 pg·m-3;羧酸类化合物浓度大小为: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长链PFCs的检出率远低于短链PFCs.利用HYSPILT-4模型计算采样点QZ气团输送轨迹并聚类,发现该采样点后向轨迹时间差异较大,气团来源影响浓度大小;前向轨迹证实PFCs可随大气短时间内发生远距离传输.全氟十一烷酸(PFUdA)与全氟十四烷酸(PFTeDA)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8,全氟己...  相似文献   

18.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因其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世界上对环境中PFASs的监测和管控主要针对全氟烷基酸(PFAAs).而大部分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环境中能够被微生物降解为PFAAs,也被称为前体物.因此,探究前体物在环境中的微生物转化行为有助于综合评价PFASs的环境风险,以及制定相关的管控和修复措施.虽然PFAAs一直被认为是环境中的“永久化合物”,但近年来,PFAAs的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氟作为一项极具潜力且充满挑战的修复技术,成为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系统总结了前体物(氟调化合物和全氟辛烷磺胺衍生物)、 PFAAs和新型PFASs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规律和转化路径,并讨论了PFASs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吴学敏 《环境》2012,(10):32-35
为了鸟儿,他曾栉风沐雨,为了鸟儿,他掉落冰面……数次的九死一生,就是为了诠释自然最美的瞬间,让这些精灵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之上。他是一位有着“青海湖乌王”、“中华对角羚之父”、“青海环保卫士”美誉的生态环保摄影家。他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镜头记录了野生动物最美的瞬间,演绎着青海高原的壮美天地。他在传达给世人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的同时,还传达出强烈的社会呼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他就是用镜头保护生态环境的葛玉修。  相似文献   

20.
动植物体内的许多代谢产物可用来作农药。例如: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很早就被用来防治害虫。后来,人们弄清了其有效成份的化学性质,就进行化学合成。有时合成的是该有效成份,有时合成的则是它的类似物,这就是仿生农药。由于合成的是动植物体内已经存在的化合物或其类似物,因此,从中筛选出效果更好的化合物要容易得多。仿生农药既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