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垃圾分解产生的甲烷会发生垂向和侧向迁移,并被氧化固定在垃圾填埋场中。研究显示与硫酸盐还原作用耦合的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在垃圾填埋场内及其渗滤液羽状体中均可发生,形成自生碳酸盐和硫化物等沉积。因此,AOM作用是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只运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与技术难以确定填埋场AOM作用的特征,而填埋场内自生碳酸盐可能保存了AOM作用的信息,但其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很少有报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正>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应用,现已成为提高地质勘探效率的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实质在于发现和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所谓地球化学异常通常是指岩石、土壤、水、气体析出物或植物中任何元素的含量与其背景值的差异。据此,可将方法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法、水地球化学法、大气地球化学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法。按完成的工作任务和所获得成果而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应排在首位,差不多任何一个勘探队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开展  相似文献   

3.
三沙湾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也是中国东部典型的基岩半封闭海湾,其冲淤变化受山溪性河流和潮汐输运泥沙量变化影响,明确物源演变特征对于研究湾内沉积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沙湾NDGK2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地层序列和年代框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重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90ka以来的物源演变特征,进一步揭示三沙湾在全球气候海平面波动下的环境演变规律。重矿物分析显示:MIS5、MIS3和MIS1高海面阶段以自生矿物为主,锆石含量相对较低,ZTR指数较低;MIS4和MIS2低海面阶段以褐铁矿为主,锆石含量相对较高,ZTR指数较高。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MIS5、MIS3和MIS1高海面阶段Ti、Ba、Ni含量相对较高;MIS4和MIS2低海面阶段Ni、Ba含量相对较低。重矿物特征及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90ka以来高海面阶段悬浮泥沙主要来源于潮流输入的海域泥沙,低海面阶段泥沙主要来源于亚热带气候下以霍童溪为代表的当地河流。相比内陆地区,沉积物物源指标及孢粉组合特征均表明宁德地区对全球降温事件的响应并不敏感,冰期河流仍较发育。轨道时间尺度上,相比陆源物质输入,海平面上升才是三沙湾泥沙淤积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荆州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荆州地区主要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揭示了地表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水沉积物中磷主要有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e—P)、自生钙磷(ACa—P)、碎屑钙磷(De—P)、有机磷(Or—P)7种磷,其中以自生钙磷(ACa—P)、碎屑钙磷(De—P)和有机磷(Or—P)为主,约占总提取磷的95%。自然条件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5%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较小,不足沉积物总磷的3%;沉积物中铝磷、铁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磷的含量与总磷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与水体沉积物的释磷特点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并受沿岸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湘江流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在大面积采样调查基础上,用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方法计算了湘江流域Pb、Cu、As、Hg、Cd和Ti等元素在岩石、土壤及湘江水体中的背景值,并用地球化学方法勾绘出湘江干流流域岩石中Pb、Cu、As、Hg、Cd、Ti和pH值等含量图和趋势面图以及浅层地下水中Pb、Hg和pH值趋势面图。阐明了整个流域中上述元素含量均在区域背景范围内。高含量区是局部的。流域中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是良好的。此外,还用地球化学、地下水渗透模拟试验等方法论证了金属元素从岩石(或矿石)—土壤—地下水中溶出迁移机理,得出天然地质体中金属元素直接溶于水中的量甚微、湘江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 REE地球化学研究为岩石成因、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作者曾对REE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作过概括介绍(《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第1期)。在许多地球化学文献中,为了定量地描述REE地球化学特征,采用了一些特征参数,现择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 研究地球物质和地外物质分析的分析化学,其目的是获取有关物质组成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也就是查明物质的成分和各种成分的准确含量。 根据本文的题目,分析化学被认为是与地球化学相邻的一个分支学科。我们将地球化学的任务概括为“地球化学是研究过去和现在地  相似文献   

8.
北京土壤的地球化学过程与元素背景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球化学的观点看:土壤正处于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接合点上。因此,土壤中元素含量一方面决定于成土母质的化学组成;另一方面,取决于成土诸因素(气候、生物、地貌、时间)在综合作用下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即元素的淋溶、迁移、沉淀与累积。 不同土类,表明它们在成土诸因素综合作用下,主要成土过程是不相同的,因而分析不同土类的地球化学过程与元素含量的关系,对于自然条件较复杂的北京地区尤为重要。 一、环境概况与主要成土过程 北京地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向东南倾斜,全区地形可分成山地与平原两部分。西部山地统称西山,隶属于太行山脉;北部为军都山,隶属于燕山山脉,地势由南向北呈“阶  相似文献   

9.
<正> 表生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之一。表生地球化学实验主要是基于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和水溶液平衡理论并应用实验和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大气、海洋和大陆风化淋滤作用间的相互关系、平衡和演化,研究表生条件下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的基本规律,阐明表生带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及元素富集成矿的条件,控制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地球化学因素,以及对环境污染进行科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11.
<正> 自生矿物是在沉积物沉积以后,完全成岩以前产生的矿物,即在沉积环境之中,沉积物未完全硬化的成岩期间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自生矿物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叫做成岩作用阶段。在这个阶段,自生矿物和沉积物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地球表面70%以上被地球表生作用产生的沉积岩和沉积物所复盖,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分界问题,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成岩作用是在不太深和不太高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水环境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环境中锶的含量及其变化、地理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河流水体中溶解态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世界上主要河流溶解态锶含量平均值0.078 mg/L相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含量(0.139 mg/L)明显偏高。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主要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流域锶含量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受流域岩石或沉积物类型的控制,化学风化作用越强烈,河流锶含量越高。除了受区域岩性的影响外,气候条件对流域河水中的锶含量水平及地理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地表地球化学作用是专指在地球最外层的地球化学过程,它和内生过程的地球化学作用一样,其规律形成本质可用化学热力学知识加以解释。与实验室内的化学反应相比,地球化学作用的规模要远远大得多,而且影响的因素也复杂得多。它受气候、生物、地理、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严格控制。内生矿物的解体及外生矿物的形成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飞永  陈金斯 《环境科学》1989,10(6):5-12,22
本文采用一套连续浸提程序,对珠江口海区七个有代表性采样站的悬浮物不同地球化学相中金属元素分别浸取,并作含量测定,分开的地球化学相有6个:离子交换和吸附、碳酸盐、易还原、可还原、有机物和硫化物、残渣相等;测定的元素包括Al、Fe、Mn、Ti、Cu、Pb、Zn、Cr、Co和Ni等。研究结果成功地用于说明在连续变化的河口中,颗粒金属元素的化学行为,与环境的作用机制,相分配,阳相变化;成功地用于说明颗粒金属地球化学、河口化学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球化学场元素的分布形式出发 ,探讨了理论分布形式的频率与含量双对数坐标图示特征 ,从而提出了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区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核裂变径迹技术开始应用于地球化学研究中。由于它对微粒微量及低含量样品的铀、钍分折具有高灵敏度,很快得到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并在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几年随着宇宙研究工作的进展又获得了月球、火星和金星表面岩石化学成分的资料,再加上已有的地球岩石和陨石成份的资料,可以进一步讨论太阳系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只对三个元素,即 K、U、Th 的含量进行分析。地球化学家和行星学家对这些元素是特别感兴趣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它们是放射性元素,并被认为是行星演化的主要能源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索远距离遥测 K、U、Th 含量的可能性,这在宇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南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海南四种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砂岩母质外,海南省其它母质的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都高于全国土壤、世界土壤和地壳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各母质类型土壤中Eu亏损明显。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最高,总量达419.42mg/kg。砂岩和花岗岩上发育的土壤中LREE相对富集。LREE和HREE在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迁移等地球化学行为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土壤发育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不仅仅和成土过程、气候及其它地球化学因素有关,而且与母质也有重要的关系,母质往往制约着风化成土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花岗岩体及其组成矿物中各种元素含量的资料,是A.E.费尔斯曼早已提出的花岗伟晶岩的基本地球化学问题之一。虽然对所有花岗伟晶岩中主要元素(造岩元素)和稀有金属伟晶岩中成矿元素(Li、Cs、Ta、Nb、Be、Sn)的含量已十分清楚了,但是,直到目前,有关许多所谓少量元素的含量资料仍然是十分贫乏的。只是在70年代,才出现了专门研究不同工业专属性的花岗伟晶岩中广泛元素组的分配特征的综合性著作。不过,就是在现今,对某些伟晶岩组(稀土伟晶岩组、水晶伟晶岩组)的地球化学研究还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20.
<正> 1987年6月15日至29日我们在苏联进行了学术交流访问。苏联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在莫斯科期间,侧重在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行参观交流,并访问了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实验矿物研究所及大地物理研究所;在伊尔库茨克期间,主要在科学院东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参观交流。现将各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等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