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害学》1989,(3)
我国是一个灾多灾重的国家,每年都有水、旱、地震、风、雹、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全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和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之二以上的工农业处在洪水和其他灾害的威胁之下。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7亿亩,成灾面积(减产3成以上的播种面积)近3亿亩,因灾少收粮食近200亿公斤,因灾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仅此两项,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每年受灾人口2亿多,除地震灾害外,每年因灾死亡5000—  相似文献   

2.
陈洪玲  邹明 《灾害学》1991,6(4):67-70
1990年,我国自然灾害除台风、雪冻灾外,其它灾害与上年相比均偏轻。经核定,1990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5.7亿亩,其中成灾(减产3成以上)面积2.6亿亩,绝收面积5000多万亩;全国有2.9亿人受灾,其中成灾人口1.8亿,因灾被迫转移安置579万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天津3市;次高值区是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省.最后,以2002年12月的一次大雾天气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着重对机场客运的雾灾灾情进行了评估,以期为雾灾损失厘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秀娟  梅玉保  徐伟 《灾害学》2014,(4):168-172
灾害等级评估是灾害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灾害等级评估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增加象限法维度以及对灾度等级边界进行模糊处理,提出了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等级评估的模糊多维象限法,并以2008年地震灾害损失和1978-2008年年均水灾损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震灾害,四川为巨灾省,甘肃为大灾省,陕西为中灾省,其他省(市、区)灾情较轻;针对水灾,湖南、湖北和四川为大灾省,天津、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为小灾省(市、区),北京、上海为微灾或无灾市。模糊多维象限法也适用于除地震和洪水外的其他自然灾害,可以为自然灾害快速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台风灾害给浙江省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以浙江省的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9-2020年台风灾害灾情数据的分析,结合降水数据、风场数据、地形数据、河网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了台风灾情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台风灾情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20年共有27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省,其中12个超强台风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而灾害损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中,台风最大风速、三日内最大降水量和距台风中心距离对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受灾农作物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贡献最大。本研究可为台风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找出影响台风灾害评估的重要因子对于更科学、更合理地采集评估信息,建立灾情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为例,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的25个影响因子,以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和灾情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找出评价指标影响较大的因子。利用所选取的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对死亡人数、受灾农田面积、倒塌房屋间数和灾情指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选取的因子去评估灾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白媛  张建松  王静爱 《灾害学》2011,26(1):14-19
基于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09年北方暴雪灾害典型雪灾案例,确定了这两场雪灾影响范围.从区域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灾情等方面进行灾害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北方雪灾受灾区域覆盖面积广,重灾区前者为南岭地区,后者为华北平原中部;两场雪灾范围叠加区为南北方过渡地带.南北方雪灾均呈链发式,前者以"雨雪...  相似文献   

8.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种类与灾情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灾情强度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用灾次指数Di和灾种指数Di′来量化单灾种的多发性和多灾种的群发性,提出了计算Di和Di′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量化灾情强度指数Q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单区域和多区域中多种灾害发生的情况。对北京市怀柔、平谷和海淀3个区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考虑洪灾、冰雹灾和旱灾3种灾害情况,结果表明,怀柔区的灾情强度指数高于平谷和海淀区,3种灾种中冰雹灾的灾情强度指数高达42.76%。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1—2022年江西降水实况、逐日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暴雨灾情损失,地形DEM、河网密度及GDP、人口等数据,分析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构建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模型对2010—2020年135次暴雨过程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较为合理;对2019年6月6—11日江西暴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过程中吉安北部至赣州东北部、上饶东部为重度到极重度受灾区;再对2022年6月12—15日江西暴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逐日预评估;两者结果均与灾情实况分布大体一致,总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近几个世纪,滑坡、泥石流灾害日趋频繁。灾情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因山洪而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中国大江大河全部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80%左右。尤其是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十年来,山地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每年因洪水冲淹死亡的人数仅占因灾死亡人口总数的30%,而因山地灾害死亡的人数却高达60%。2004年8月12日20时,今年14号强台风“云娜”袭击浙江省乐清市,风力达12级以上,过程降雨量近900毫米。8月13日凌晨该市北部山区三乡镇发生罕见的特大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47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旱涝灾害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吉林省80年代气候要素的实测资料及农业受灾、成灾面积的统计资料,分析了8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主要农业灾害的致灾因子和灾情特征,研究了气候因子异常与灾害损失的联系,探讨了旱涝灾害的灾情形成机制,为探索农业灾情评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渤海海冰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中国遭遇到近30年来最严重的海冰冰情,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18亿元,占全年海洋灾害总经济损失的47.6%——海冰成为中国2010年海洋灾害中的主要灾种之一。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运用气象数据、MODIS图像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资料,对2010年渤海海冰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以莱州湾结冰范围扩大为代表的渤海海冰分布变化是致灾因子区域危险性增大的主要特征,环渤海地区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是承灾体暴露性增大的主要特征,而总体灾情严重则是二者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闵骞 《灾害学》1995,10(3):70-75
1994年江西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风雹灾害和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近44万ha,受灾人口11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亿元,系全国重灾省份之一.本文对其中的三次主要自然灾害的灾因、灾情及减灾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唐尧  王立娟  马松  尹恒  王志军 《灾害学》2021,(2):124-129
以甘肃文县2020年"8.17"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探索性将该类灾害前期阶段应急救援决策总结为:灾情盲估预判-先期应急备灾-成因剖析-灾情宏观初判-应急救援决策等。研究结果表明:预判影响人口约10.8万人,预估需求帐篷约2.3万顶、饮用水约240 t/d,文县消防救援大队距离最近,附近有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等8家医疗防疫力量,石鸡坝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可作为临时安置避难场所备选;受影响矿山企业5家,重要水库1座;泥石流淤积物堆积区约7.91×10~4 m~2,堰塞湖面积约1.06 km~2,淹没区约37.4×10~4 m~2,因灾受损民居51处、桥梁3处、电站1处、加油站1处及耕地10处,优选3条灾后救援生命线。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灾度模型,对2004-2013年江苏省253次暴雨洪涝灾情进行了综合评估,给出了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分析了暴雨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与降雨量间的关系,确定了临界雨量,构建了灾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暴雨洪涝灾害以轻灾及中灾居多。灾害多发且较重的区域位于西北部、东部及长江沿江地区;灾害少发且较轻的区域位于沿淮及苏南地区。梅雨锋引发的灾害频次最多,热带系统引发的暴雨灾害的灾度最大,而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所引发的灾害频次最少、灾度最小。引发暴雨洪涝灾害的临界雨强是18~20 mm/h,过程最大24 h降水量的临界值为35~40 mm。通过选用降水量因子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对轻灾及中灾的空报率偏高,但对大灾及重大灾害的预测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旱灾涝灾害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吉林省80年代气候要素的实测资料及农业受灾、成灾面积的统计资料,分析了8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主要农业灾害的致灾因子和灾情特征,研究了气候因子异常与灾害损失的联系,探讨了旱涝灾害的灾情形成机制,为探索农业情评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春,一场突如其来持续猛烈的冰雪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多个省(区),严重影响了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联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尽管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展开应急救援行动,冰雪灾害仍然造成了129人死亡,4人失踪,166万人被紧急转移,1.78亿亩农作物受灾,48.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  相似文献   

18.
李乔楚  陈军华 《灾害学》2024,(1):228-234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灾害因子-承灾体-灾情”系统性视角出发,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系统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考虑多因素间的差异化传导路径,深度剖析灾害演化过程中多因素耦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孕灾环境活跃性与人员、管道、环境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漏洞密切相关;灾害因子风险性受到火灾和爆炸危害的概率、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共同作用;承灾体脆弱性受到社会-经济-自然承灾体三者耦合影响;灾情严重性包含人员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程度及环境破坏程度三个维度。(2)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孕育和演化是四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子系统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耦合作用表征灾害不同阶段,而四个子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是对整个灾害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陈香 《灾害学》2007,22(4):66-70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和M ap 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福建台风灾害时空动态格局。研究表明:福建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80%左右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灾情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即闽中的莆田、福清、长乐和平潭,闽南的漳浦、云霄和诏安,闽东北的霞浦和福鼎;致灾因子与灾情灾次比空间分布错位,体现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分阶段研究表明: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变化不太明显,但灾情呈明显增强趋势,进一步反映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中国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掌握的灾情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涵盖区和港口的自然灾害灾害损失和时空分布情况。分析显示,丝路经济带重点涵盖区受灾程度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重,且呈上升趋势,21世纪海上丝路经济带重点涵盖区受灾程度明显偏轻,且呈缓慢下降趋势;洪涝和地质灾害、干旱灾害、地震灾害是影响丝路经济带最重的灾种,台风灾害是影响海上丝路经济带最重的灾害;一类港口城市中,浙江的温州和福建的福州、泉州灾害风险最高、损失最大,水港城市受灾远超陆港城市,其主要影响灾种为台风灾害。依据这些特征,各地可更好地制定"一带一路"规划和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