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与死     
这是我从事武装工作20多年来参加过近百次抢险救灾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战斗 ,也是我在人生道路上最严重的一次生与死的考验。那是6年前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上午8时许 ,刚上班的我突然接到浙江岱山县人武部紧急通知 :“官山岛山林发生火灾 ,请你立即组织所属企业民兵应急小分队赴官山岛参加扑灭。”因时间紧迫 ,我连衣服也来不及换 ,就紧急集合小分队员。我们在15分钟内就急速地赶到了指定的高亭渡口码头 ,乘上了等候在那里的第一艘赴官山扑火的渔船。当时从岱山高亭远看官山岛火情 ,感觉火势范围并不大 ,但当船临近官山岛时 ,…  相似文献   

2.
一次去厦门旅游,我在街上遇到一个旧金山背包客,他送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是一条弯曲的街道,两旁种满了玫瑰和绣球。他说这是“世上最弯曲的街”,那条街确实很弯曲,尤其是从下往上看,看不到头,只看见花,我当时觉得那曲折的花径,通向的是天堂。  相似文献   

3.
拒绝怀疑     
十多年前,我在西藏的一个部队当一名穿小号军装还显肥大的新兵,开始体验比内地更强的紫外线和更少的氧气。那里氧气少到何种程度?不过海平面的60%左右,在西藏躺着,也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爬山。因缺氧引发的高原反应可真叫霸道,厉害而万恶,让你头痛恶心,睡不稳觉,吃不好饭,四肢乏力,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有一天,一个好消息使我所在的军营超载了过多的惊喜和激动,总政歌舞团要来慰问演出。全军最艰苦的部队能看到全军最优秀歌舞团的演出,对于我和我的许多战友都是第一次,够咱乐的。偏偏领导要我把第一次奉献出来,交给我一项服务工作:为演…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什么最珍贵?是创新,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最高效的表达目标。当我第一次看到由安全管理专家精心撰写的《企业自主安全管理》一书时不由得眼睛为之一亮,这不就是我多年来要寻觅的能充分满足企业对弘扬自主管理精神,应用安全管理新理论(模式)渴望与需求的优秀读本吗?特别是该书站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角度,巧妙解答了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热点、焦点,是近几年企业安全管理丛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相似文献   

5.
长期担任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干的我,经历的大小事故不算少,直接参加现场抢救伤员也有好些次。我第一次救人行动,就挨了厂长一顿骂。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的后期,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到化工厂工作。那时候没有人迷信什么文凭,大学生进厂就是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轮流到各个车间拜工人为师,学习岗位生产操作。我到合成氨岗位学习,我的师傅是全厂最漂亮的姑娘,一位年轻的“老”工人——梅英。我们交往很不错,于是厂里传开不少我们的笑话。都还没成婚的我们不得不在公众面前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影响”不好。有一天我俩上白班。我到…  相似文献   

6.
致司炉工     
《江苏劳动保护》2011,(4):36-36
你戴着安全帽,你把一铲乌黑的煤,投进炉膛,便升起通红的朝霞,艳艳的火苗,花一样地盛开,我想说,她是司炉工心中的美好。不知道多少次,我在睡梦中,亲昵地呼唤着火的姓名,呼唤她俏丽的身姿,和她那世界上最骄傲的燃烧。  相似文献   

7.
认识《劳动保护》杂志已经16年了,这十几年来,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最想说的就是: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回顾与《劳动保护》杂志的交往历史,是珍藏于心底的一腔情愫.1997年6月,我在办公室的报刊栏里发现了她,第一次阅读《劳动保护》杂志,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由于平时从事文字工作,再加之个人的爱好,便试着向《劳动保护》杂志投稿,一次、两次、十几次,每次将精心修改的稿件发给杂志后,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等待.那种感觉漫长而又渴求,可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音信皆无,我开始有些失望.当2000年第6期《劳动保护》杂志上,《让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时,顿使我激动不已,看到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相似文献   

8.
余纯顺取经 同是去西天,贯穿着唐僧的是九九八十一难的黑线。而贯穿着余纯顺的.除了艰难险阻这条黑线,更有一条让人热泪盈眶、热血涌动的友爱的红线。读《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最令我感动的不是他的艰苦备尝,而是“一路上,我不知流过多少次感激的泪”。 金沙江畔,我已到了山穷水尽难以为继的地步。苍天有眼,奇迹出现了:正当我身上还剩下最后几个硬币的时候,我的一位宁夏的诗人朋友,一个标准的一文不名的“穷人”,一路哀告沿途的司机,硬是辗转三千余里奇迹般地赶到了我的身边,并给我捎来了成都市20中学的师生自发地凑给我的…  相似文献   

9.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安全是生命的母亲,为了生命得以健康地延续,你必须注意安全。我是一名油漆技术员,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有的人叼着香烟进入油漆施工现场,甚至进入油漆库。我也不止一次地劝说他们,但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没事,我常这样”。然而你可曾知,某年的3月4日,湖南省衡东县石湾镇有个油漆加工个体户,在使用铁锤、挫刀开启松节油桶盖时产生火花,引燃桶内泄出的松节油气体而发生爆炸,造成一死一伤的悲剧,房屋及财产化为灰烬。当您面对那一具黝黑的焦尸,面对那一位疮疫呻吟的受伤者,面对那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最实用最有发展潜力的有三本证件,一本是计算机等级证书,一本是英语等级证书,还有一本嘛,就是我——机动车驾驶证(C证)了。别看我身材娇小,长宽不足8CM正副两本证,其实不简单呢。当初,我的主人为了领证灯下勤读交通法律法规,烈日中苦练驾驶技术,过五关,斩六将,这才有了我的出生——主人正式合法地拥有了我。  相似文献   

11.
总有一天,我会遇到最高级的炸弹,我排不了的炸弹……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最对不起的是我的爱人和女儿。——朱益军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天汤姆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今天是我来到以色列的第五天,我去了和它接壤的国界附近,在那里的湖中痛快地游了一次泳。以前,你们一直嘲笑我是一个旱鸭子,可这一次我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我发现游泳真的是一种享受。我既能够自由游泳,也能仰泳。当我伸展四肢浮在水面上仰望蓝天、白云时,我简直像进了天堂。我甚至还吸了一口气潜入水下。事后我才知道我的下潜深度已经达到海平面下390米,而我竟然没有使用任何潜水工具。说了这么多,你一定认为我是在撒谎,但我说的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游泳之后皮肤感到很粗糙……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10年前.当我与“安监”偶然相遇.“立足本职.佑安一方”便成了我追求的梦想。10年来.我的“安监”梦想经历了一次次风雨洗礼.一次次岁月浇灌.越发变得强大和坚定。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拐杖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她读过一首朦胧诗,只记得半句:"人生的拐杖……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拐杖者是一种助人前行的工具,这里或许是用来喻人的某种素质,但具体指什么我却含糊其辞,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朦胧".  相似文献   

15.
宋长瑞师傅是建筑工地上的安全员。搞建筑,工种间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工序纷繁复杂,最容易出事故。宋师傅常说,作为安全员,可把着工人的生死关呢!一丝一毫不能松懈。宋师傅常常谈起他的一次深刻的教训。 那是1988年7月的一天上午,宋师傅在亚运村工地正在施工的大楼外檐,发现架子工李殿才在脚手架上不带安全带。对这种严重的违章作业,宋师傅当即按规定让他停工检查,并要罚款20元。小伙子当时又是鞠躬,又是作揖,说:“师傅,我刚结了婚,手头紧,您就看我是初次,饶了我吧,我一定改!师傅,我给您敬礼了。”不知怎么的,宋师傅的心一下子软了,批评教育后…  相似文献   

16.
7月10日至11日,是令我难忘的两天。在这两天里,我度过了最快乐的一次夏令营。10日早上七点半,我们英才学校参加本次活动的30名同学和带队老师在学校门口集合,开始了我们的"我是小小消防员"主题夏令营之旅。到了咸阳市消防特勤中队,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停放消防车的大型车库,侧面则是大门,进大门右手边,是消防员休息、训练的大楼,在北面,还有一个篮球场,用来供消防员训练、打篮球等。许多消防员叔叔都来欢迎我们。随后我们被安排在消防员们休息的大楼。到了楼上,  相似文献   

17.
《周易》中有“慎不害也”的说法,这似乎成了“海恩法则”的最好解释。智者斯言,当记心!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红灯笼,最不可少的就是放爆竹。漆黑的夜空在这一天绽放光彩。家家户户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们个个面带笑容。谁知道在烟花绽放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重大的烟花爆竹事故时有发生,一次次血的教训、一场场人间悲剧应该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也亲身经历过一次这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拐杖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她读过一首朦胧诗,只记得半句:“人生的拐杖……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拐杖者是一种助人前行的工具,这里或许是用来喻人的某种素质,但具体指什么我却含糊其辞,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朦胧”。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考驾照,我自己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年,我在驾驶训练班学车时,也是死记路面的标志,方向盘左转几圈、右转几圈,就去参加路考。幸运的是,我一次就考到了驾照。不幸的是,这样考到驾照的我,第一次开车上路时险象环生。从此之后,我得了"开车上路恐惧症",不敢开车上路。那一阵子,我忙得团团转。有在医院实习急着要交的病  相似文献   

20.
技术革新     
主井箕斗防坠装置我矿主井φ4米卷扬机,最大提升速度5.8米/秒,过卷高度3米。由于保护机构失灵或操作失误,自1971年以来,曾发生7次过卷拉断钢绳事故。前6次均使箕斗坠落井底,箕斗报废、井筒内钢梁打坏、箕斗托座冲垮、φ37毫米钢绳拉坏,钢绳断后弹回打坏卷扬机房屋面。最严重一次损失30余万元。1980年底我们安装了箕斗防坠装置,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