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  张松  柏双友  华佳  李治阳 《环境工程》2016,34(1):155-158
传统雨水回用工程通常未能有效地将生态式处理与节能式回用有效结合,将雨水花园与光伏系统有机结合进行协同设计,前者对厂区收集雨水进行处理,后者为雨水回用及厂区用电提供电能,其中雨水花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花园设计、面积计算、设备选择,光伏系统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电池组件、并网逆变器的设计计算。经初步估算,雨水花园每年可为厂区节约水费2.51万元,光伏系统每年可为雨水回用与厂区用电节约电费22.88万元。  相似文献   

2.
住宅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与中水回用是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雨水收集、雨水分散处理、雨水集中利用、雨水渗透等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具有处理效果好、雨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的优点。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属于封闭式污水再生回用系统,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小区中水回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工艺流程短、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某体育场为例,分析该体育场收集屋面和路面雨水作为体育场绿化、田径场喷灌、跑道浇洒等水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体育场通过雨水回用达到绿色建筑节水率要求,并提高大型体育场水循环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雨水回收与利用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对雨水利用的要求,探讨了在城市建设中雨水利用的几个要点,最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雨水回用技术应用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任滋禾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3):996-1005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节水潜力分析准确程度不足的现状,以纺织印染企业为对象,根据水足迹评价方法建立了印染企业产品水足迹精确测算方法,从产品层面说明回用水和雨水收集对于水足迹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应用水回用及雨水收集利用后,单位产品新鲜水用量降低了11.3%,单位产品总工业用水量降低了10.4%.本研究将水平衡分析、水足迹评价与印染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为企业内产品生产层面的节水分析提供了依据,并为企业的精细化节水路线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京新机场施工期,人为扰动地表强烈,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对生态破坏和雨洪资源的影响突出。通过生态恢复分析和降雨径流、雨水利用计算,探讨了机场工程生态修复和雨水利用技术。生态恢复及雨水利用技术主要包括:1)施工前采取表土剥离,加以保护利用;重建地表水系;恢复耕地;恢复植被,重建植被生态系统;做好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区域林草覆盖率及生态景观,修复生态;2)收集降水,调蓄地表径流,雨水回用。通过布设调蓄水池、排水明渠、地埋式储水模块、渗透铺装、下凹式绿地、回用设施等收集降水,调蓄地表径流,使雨水主要用于绿地浇洒、道路洒水、水面景观用水、冲厕等,达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外排流量,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株洲市神农城水资源利用工程的总体概况,对水资源循环及梯级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提炼。神农城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包括湖水资源的循环与梯级利用、雨水的收集及综合利用,以及污废水的综合处理与回用等技术。为充分发挥节能潜力,对湖水、雨水、中水、湘江水及空调冷却回水等"五水"实行了联调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4-19
雨水虽是一种可持续的非常规水源,但径流过程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对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生物滞留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径流污染控制的常用源头措施,其不仅可去除常规性污染物,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原微生物,在雨水处理回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结合回用水质标准重点分析了生物滞留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削减效果,综述了强化型生物滞留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研究进展。传统生物滞留系统虽可有效去除病原微生物,但难以满足雨水回用要求,而选用抗菌性植物,增设抗菌填料或添加生物炭介质可显著提高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率。作者提出,今后的研究将重点关注雨水径流中病原微生物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的去除机理与过程模型,进而探寻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与工艺设计参数,以提高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屋面雨水储用的水质保障是雨水资源高质量回用的关键。传统储水系统由于结构性缺陷和污染物质接续扩散的影响,导致储水水质不佳。该研究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改变进水水力条件和系统结构,模拟和识别了储水系统接续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归趋;创新性提出增设隔离生态净化层,构建基于沉淀区、过渡区和澄清区的新型屋面雨水原位接续储用系统;通过4场降雨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储水系统净化效果极佳,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杂用及景观水回用标准,可作为屋面雨水储用系统装备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城市雨水资源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收集处理城市雨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大规模的收集雨水难度较大,为有效合理地利用雨水资源,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文介绍了利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处理分散式的城市雨水并结合实际工程加以讨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屋面雨水回用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分析上海市屋面雨水水质的基础上,研究了沉淀和过滤技术对屋面雨水的回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后,屋面雨水满足城市生活杂用水和景观用水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雨水收集系统,确切的讲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系统通过利用建筑物屋面、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降雨,然后通过弃流装置、净化系统将雨水收集至储水设备,从而利用雨水为绿化、公益用水等提供水源,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不失为缓解缺水、减免内涝的一个好途径.城市雨水利用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尽快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必将推动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绿色小区建立中水回用系统的紧迫性、必要性,详细介绍了绿色小区中水回用系统建设.从小区中水系统规划、原水收集、工艺确定、设备选型以及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房地产商开发绿色小区提供了中水回用系统思路.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不失为缓解缺水、减免内涝的一个好途径。城市雨水利用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尽快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必将推动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岛众多,且多数海岛属于丘陵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非常规水资源可以增加水资源供给,将是海岛地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海岛地区海水淡化,主要介绍了海水淡化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雨水利用的方法,包括雨水收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污水回用进行了探讨,对非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岛地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保障对策,为海岛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绿色建筑小区已逐渐成为潮流,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优化了小区雨水收集与分散处理系统、雨水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等技术,具有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为今后的绿色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研究工作中建立的城市污水回用系统规划的0—1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重点探讨了在规划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位置、处理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再生水回用对象、回用规模,追加的深度处理规模等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再生水分配系统。通过某地区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回用系统的实例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共青生态小区雨水资源化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共青数字生态城中生态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设计规划过程。以B小区为例,对该小区的雨水截污措施、屋面雨水收集、道路雨水收集、绿地收集及雨水处理、雨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说明。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再生后加以利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湖北文理学院在校学生人数多,用水及排水量大,有必要采用中水回用技术节水。文章以该校北校区为例,根据给排水现状,提出建立学生公寓中水回用系统。该回用系统以公寓洗涤、盥洗污水为中水水源,收集处理后用于公寓冲厕。通过分析测算,该系统适宜的规模为690 t/d,年可减少新鲜水用量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20.7万t。比较传统工艺,文章建议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中水,该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自动化运行程度高,非常适合在高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