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介绍了城市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和挂图的设计和编制,包括设计和编制原则、编制流程、手册和挂图的内容与结构、挂图编制的主要表示方法以及编制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灾害风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入手,用灾害心理学、灾害经济学和灾害管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了灾害所涉及的社会因素如个体和群体心理素质、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以及相关的灾害管理政策和区域经济环境问题。结合经济成本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灾害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强调了自然灾害管理中防灾减灾的意识、政策和决策措施等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力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康复学角度,根据截瘫伤员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需要,作了重点总结和探讨。并以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描绘了震后截瘫伤员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等诸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4.
NOAA卫星云雾自动检测和修复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雾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稳定性。不同高度、厚度、面积和太阳高度角情况下,NOAA卫星可见光波段的海面反射率和红外波段亮度温度都不相同。据此,根据云雾光谱和红外特征,研究并找出了可见光波段海面最小反射率、云雾区最大反射率与云雾最佳判别阈值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月份东海海面最低温度和NOAA卫星红外波段亮温特征;通过采用光谱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研制了NOAA气象卫星云雾自动检测和修复模型,取得了较好的运行和检测、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会议光电传感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当今工程监测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如BOTDR、BOTDA、FBG、Long-gauge等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竞相研发的尖端监测技术,并已在土木结构的健康监测和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地质和岩土工程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是中国率先从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BOTDR研发和应用的研究单位,作为这一系列会议的发起和组织者,旨在为从事光电传感监测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相关产品供应商提供一个技术和信息交流的论坛。…  相似文献   

6.
天山冰雪圈地貌过程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山地地貌过程受水热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异性。因此,由地貌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也具有区域分异和垂直分异性。天山冰雪圈指的是冰缘和冰川地貌景观带,其中的过程与自然灾害同样具有区域性和垂直性的分异。目前发生在天山冰雪圈的主要灾害为雪崩、泥石流、洪水和崩塌。本文主要讨论它们的形成条件、过程特征和成灾规律,并提出减灾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地球表层概念"的界定与发展和基于新概念的地球表层系统(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讨论和阐述;定义了地球表层概念的内涵,提出:地球表层是指地表和近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和渗透的地球部分,是地球上部多态(固、液、气、生物和有机态)物质相互渗透、交融并不断进行物能交换、转化和作用而结合形成的具有内部协同性和一定系统结构的有机整体,是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地表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基础;进一步确立了地球表层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外延),即包括地球表面上下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物理(能量)场及其相关作用在内的地球空间,其下界是软流圈(以软流圈为过渡层),上界为大气圈最外层,至少应包括磁层在内;岩石圈以下的地幔和地核与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均为地球表层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锡林郭勒盟干旱灾害频发,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分析其干旱的时空特征和规律,能为防灾减灾提供借鉴。基于全盟15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12个月和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年度和季节干旱演变规律,并应用主成份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干旱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的年度与季节的干旱均较为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各尺度干旱频率均为30%左右,干旱等级主要为轻旱和中旱,重旱和特旱频率较低;年度与夏季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呈增加和增强趋势,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呈减少和减轻趋势。(2)前4个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与锡林郭勒盟4大类植被覆盖区域基本一致,即农牧交错区、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和草甸草原区,4个区域的干旱时段存在很强的一致性,且均存在干旱化趋势,干旱强度为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农牧交错区草甸草原区,4个区域的干旱频率和干旱站次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大富 《灾害学》1997,12(4):15-19
阐述了山地灾害防治工程经济软益评价的必要性和作用,分析并指出现有评价方法和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和改进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邓砚  聂高众  苏桂武 《灾害学》2005,20(2):27-33
本文在理论分析、国内外历史震例和救灾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参照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对影响地震应急(包括震前准备和震后应急行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类,并系统讨论了这些因素影响地震应急的方式、途径和程度.以期为地震应急的理论研究和地震应急的实际工作提供部分补充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6,(1)
利用1984-2013年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别研究了5种气象灾害对5种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为福建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2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其次是风雹,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台风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稻谷和小麦,而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风雹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玉米和小麦;3气象灾害受灾率和成灾率每变动1%,福建省粮食单产分别变动6.35%和21.56%。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均对一般强度旱灾和高强度风雹最为敏感,其中又分别以薯类和玉米为最,仅有小麦对一般强度和高强度的霜冻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赖俊彦  张媛  南燕云 《灾害学》2021,(4):138-145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应急预案标准化进展基础上,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出发,结合预案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工作需求,开展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构建的支撑要求和预案条目要素分析,提出通用要求和系列接口的两类六项关键要素。进一步地,从编制和管理两个维度分别细化设计了应急预案通用要求的12项标准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对于应急预案体系系列接口,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预案建设现状,分为专项预案标准、基层组织和单位预案标准、重大活动预案标准等3类接口,设计了相关标准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项技术、业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标准化方法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手段,以特定形式和程序总结应急科学、救援技术和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颁布应急预案管理的统一规定,将提高预案编制和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地震易发区,地震给这些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震易发区城市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由地震波在地表传播引起的强震地面运动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需要根据未来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强震地面运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准确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的强震地面运动是抗震设计和加固的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干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过程包括水蚀、风蚀及由这些因造成的沉积,自然植被的数量和多样性长期减少或有关的作物产量降低,以及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等。荒漠化分为荒漠化和潜在荒漠化两大类,前者按其发展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四级。后者按其易发性分为极易、容易、较易和不易四级四级。最后提出了荒漠化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风暴潮概况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全球产生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和可能发生潮灾的地理分布.指出了我国是受热带和温带气旋袭击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潮灾最严重的地区.概述了世界各国现行防御对策.指出了我国现行防御措施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了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和国土规划的防灾战略的制定和防御系统的建立以及潮灾成因规律和减灾对策的综合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灾害的景观干扰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土地沙漠化是影响全球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灾害性问题,本文从景观和景观生态学出发,论述了沙漠化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干扰的特征、本质及测度,特别强调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沙化景观干扰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建立沙化景观干扰图的框架,为从景观尺度研究沙漠化灾害和防治沙漠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引起我国冬小麦种植北界北扩西移,导致许多传统上种植春小麦的区域改为种植冬小麦。利用研究区1980-2012年28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全国格点数据,分析了北方春小麦种植区小麦种植结构变化的气候依据和种植冬小麦可能的冻害风险。结果表明,33a来,观测站点年平均气温和地面温度分别升高了1.3℃和1.98℃,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地面温度分别升高了1.58℃和2.83℃;冬小麦生育期0℃的有效积温增加了340℃·d;日最低气温和地面温度0℃的日数和负积温分别减少了4.6,5.6 d/10a和57,233.8℃·d/10a;日最低地面温度-18℃的日数和负积温分别减少了6.7 d/10a和143.5℃d/10a;1月平均最低地面温度显著升高了2.54℃。这些变化使冬小麦种植区域向西北扩展。气候资源的显著变化为北方春小麦种植区小麦种植结构变化提供了气候依据。然而,影响冬小麦安全越冬的1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和1月平均地面温度并没有显著升高,最低地面温度-18℃的冻害日数和积温从1997年前后的平均13d和1200℃·d又增加到2012年的20d和3500℃·d左右。适合种植冬小麦的区域范围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简要论述了国内外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为基础,详细探讨了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框架研究,包括ArcIMS的应用、系统框架的二次开发、数据库的远程连接和调用和系统框架的集成等。同时阐述了分布式网络GIS已经成为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研究古浪-海原地区地震滑坡和重力滑坡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多因素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和预测,提高了区域滑坡分布规律和危险性预测的深度和广度,为本区滑坡灾害的预测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地震造成建设工程的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只有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并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才能有效地避免、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