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苏州市地面形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市的地面沉降趋势场.基于前期有关苏州市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地面沉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地面沉降具有4个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明显得到有效控制,苏州市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识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民  张金平 《灾害学》2007,22(2):67-69
在分析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概念及一般确定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区代表城市为例,给出了根据已发生地面沉降灾害城市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确定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具体方法,并确定了该地区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分析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对预防地面沉降灾害发生及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灾害的致灾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地面沉降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 ,而且还通过其他载体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这使得地面沉降灾害成灾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从而加大了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困难。本文基于地面沉降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对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分类 ,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损失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同时还提出了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应评估的三类指标 ,即经济损失指标、控沉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经济损失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庆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典型地质灾害之一.简要介绍了大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利用已有的资料对大庆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对其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大庆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国土资源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玉梅  罗勇  赵龙 《灾害学》2023,(4):121-126
分析北京地面沉降多年研究成果,对地面沉降的形成与发育历史、监测技术、影响因素、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间关系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南水进京)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其中InSAR和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地面沉降监测的覆盖度及实时获取能力。通过对应用成果的分析,发现不科学的地下水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而南水进京对控制地面沉降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区同时存在地表回弹和地表下沉双重影响,因此两因素叠加对区域地质安全的影响仍然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安市区的地质环境和地面沉降特征,总结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重点从土层渗流与变形特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关系、下部地层压密与地面变形关系以及开采地热资源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地面沉降是普遍的城市灾害和典型的缓慢积累型地质灾害。本文首次采用工程费用法,结合修正的人力资本法,定量评估了上海市由于地面沉降而修筑黄埔江、苏州河沿岸防汛墙的经济损失,估算了地面沉降造成码头、港口受淹、市区积水、桥梁净空减少等方面的经济损失。得出上海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总额达508470.379万元,自1921年地面沉降以来每年的经济损失为7263.626万元。研究表明,控制地面沉降不仅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1):117-118
自上世纪 50年代以来 ,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日益突出 ,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同时其在世界各地也日渐普遍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学术界对地面沉降问题极为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深刻认识到地面沉降危害的严重性 ,并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 ,自 1 96 9年至今已举办了 6届 ,对地面沉降的监测、研究与控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2 0 0 5年 1 0月将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七届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将为全世界地面沉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南沿海地面沉降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东南沿海是我国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质灾害区,按照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超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与工程性地面沉降,各类型呈现出各自的沉降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虚拟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了苏锡常地区的地面沉降,引发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的生活安全,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查明含水层结构及各地层的分布规律,研究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机理甚为重要。作者利用Visual C 作为开发工具,采用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三维图形生成技术虚拟表现出苏锡常地区第四系含水层结构以及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为研究地面沉降的机理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煤矿区采煤沉陷问题,目前已引起世界各产煤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因农村人口稠密,所以采煤沉陷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采煤沉陷在地表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并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提出了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以及采后地面沉陷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沉降是一种永久性资源损失的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其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条件、地热水开采、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面荷载等多种因素。根据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和条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福州温泉区的地面沉降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福州温泉区灰色动态GM模型,模型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还可以将新的实测数据补充到GM模型中,并剔除一些老的数据,再建GM(1,1)模型,因此GM(1,1)模型具有动态时变性。  相似文献   

13.
张宝红 《灾害学》2010,25(1):119-123
从早期传说、水下遗迹、历史记载、现代测量等多个方面对中外历史上的大地震造成的陆地下沉灾害进行了综述,说明大地震与陆地下沉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指出这种灾害现象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下沉主要发生在地震过程中;②下沉最严重的地区位于震中区;③越大的地震下沉区规模越大,可达上千乃至上万平方公里。根据这些特点判断,这种下沉应该属于地壳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地面沉降是苏州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长期开采地下水,该地区地面沉降不断加剧,制约了经济发展。结合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和宏观力学性质试验,探索地面沉降问题的微宏观机制。以苏州地面沉降区200m的钻孔土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快速固结、液塑限测定等一系列土工试验。采用冷冻干燥法获取各土层的SEM图像,使用PCAS分析软件对土样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在钻孔中布设FBG光缆进行持续性土层应变监测。结合液、塑限试验,快速固结实验数据,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结果与光纤监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沉积土层的含水率,液性指数,压缩系数随深度递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层的定向性由差变好;第二承压含水层土层孔隙大且数量多,压缩潜力强于第三承压含水层,稳定性较差,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5.
段丽瑶  赵玉洁  王彦  于莉莉  杨艳娟 《灾害学》2012,(2):119-123,129
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区域地面沉降叠加所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加快趋势,将加剧天津沿海地区风暴潮、洪涝灾害和土地淹没的危害,影响沿海地区的城市抗灾功能、建筑物安全及生态资源。为此,本文综合讨论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对天津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以及港口码头的影响。建议滨海新区建设要高度重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和防汛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城市抗灾能力,以有效实现滨海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彤  黄岁樑 《灾害学》2007,22(2):56-61
通过分析地面沉降过程与地下水开采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时滞性以及非线性关系,将原有的灰色GM(1,2)模型改进为灰色GM(1,2,M,N)模型。通过对天津市塘沽、汉沽以及大港三区的沉降实例进行计算,发现新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历史沉降过程,并且预测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也会使地下环境发生变化,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然后根据运用的理论将目前由于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归纳为5种:数理统计法、早期的数值计算法、准三维计算法、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法及三维完全耦合模型,并将之分类总结,概括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当前运用最多的准三维预测方法,以及1种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曾经成功地分析了日本房总半岛由于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城区第四纪地层覆盖差异很大,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扬州城区西南部仅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厚度较薄;而扬州城区东北部,第四纪地层发育较全,厚度较大。地层上的差异使得扬州市城区地下水的开采也呈现出差异性:城区地下水主采层第Ⅱ、第Ⅲ承压含水层主要在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缺失。由于主要开采层集中在东北部,加之较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得本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通过对20年前测量过的一些水准点和监测井的水准复测,证实扬州市城区确实有地面沉降的发生。但扬州城区的地面沉降量并不是很大。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文章提出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上(-30m)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的观点,认为应合理控制开发地下水。针对扬州市城区的地面沉降现状,提出在现有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再补建一些地面沉降监测GPS标石点,对一些重点区应加密布设。同时,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预防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