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曝气生物滤池硝化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焦化废水的脱氮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曝气生物挂膜、驯化、亚硝酸盐积累影响因子、最大进水氨氮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于焦化废水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冯彬  刘宁立 《环境科技》2006,19(5):8-10
采用硝化与反硝化工艺进行焦化废水生物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一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将500mg·L-1左右的ρ(NH3-N)降至15mg·L-1以下,COD的去除率达85%。  相似文献   

3.
生物脱氮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崇明煤气厂用生物脱氮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经验,并对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合理组合:控制好氧区BOD值和前脱氮区COD/N值以及生物脱氮法的前处理要求等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4.
A^2/O生物脱氮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A^2/O生物脱氮法的机理,就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主要的工艺参数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SBR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时,存在NO2^--N的积累现象。通过控制pH和投加碳源来改善生物脱氮效率。结果表明,把反应器内pH水平控制在7.0-7.5时,反硝化速率最大。比较了在好氧阶段2和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在没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S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78.4%,在好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90.2%,在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93.8%。在投加甲醇后脱氮效率比没有外加碳源时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调节pH值和投加碳源可明显增加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6.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运用的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A/O法、A^2/O法等工艺,这些工艺在废水除磷脱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脱氮的影响因素、原理出发,论述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经分析表明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途径主要为:控制废水温度、控制溶解氧含量、控制废水酸碱度、控制NH3浓度与氮负荷、控制泥龄等。最后,文章推荐并论述工艺,工艺两种工艺,从以上涉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废水具有可生化性强、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本文着重探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畜牧业废水处理效果.并根据畜牧业废水SBR工艺实际处理案例对各处理阶段构筑物参数进行校正和完善.通过对比SBR法与AB法脱氮除磷效率探索处理畜牧业废水的工艺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SBR法对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BR工艺对焦化废水的有机物降解和生物脱氮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是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存在的,而且在好氧阶段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好氧阶段的反硝化效率约占整个反应周期脱氮效率的37.0%。SBR反应器对NH3-N的去除效率在95.8%-99.2%.CODCr的去除效率在85.3%~92.6%。由于出水中NO2-N的积累。NO2—N对CODCr浓度贡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曹迎军 《环保科技》2021,27(1):9-13
褐煤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物毒性强、可生化性低,一般采用高效厌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处理该类废水,其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生物脱氮影响因素,针对性给出控制方法,为同类碎煤加压气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脱氮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H值及碱度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探讨了pH值及碱度对有机物降解及生物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8.5~9.2时,COD和NH3-N去除率均较高。出水NO2-积累,生物脱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进行,NO2-对COD浓度的贡献值得重视。好氧反硝化脱氮约占总氮去除率的30.3%。  相似文献   

11.
以玉田县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焦化废水处理站工程为例,介绍气浮-A2/O2工艺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运行效果及工艺参数。运行结果表明:气浮-A2/O2工艺对焦化废水具有理想的处理效果,当进水ρ(COD)<3 500 mg/L、ρ(酚)<700 mg/L、ρ(氰化物)<20 mg/L、ρ(NH3-N)<300 mg/L时,出水ρ(COD)<100 mg/L、ρ(酚)<0.5mg/L、ρ(氰化物)<0.5 mg/L、ρ(NH3-N)<15 mg/L,各项指标均达设计要求,满足熄焦工段的用水要求和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调试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实际运行中的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其调试运行过程.指出焦化废水调试及稳定运行的控制要点,并提出调试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同类废水的调试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A/O法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福征 《环境工程》2006,24(1):36-37
常州中天焦化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采用AO法处理焦化废水,该装置于1995年投入运行,至今运行状况良好。在此介绍了焦化废水的来源、水量、水质、工艺流程、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运行中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净化及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以粉煤灰为吸附剂在线处理来自生化的焦化废水。处理水量100t/h,粉煤灰用量1747t/h,由焦化厂锅炉连续供给。生化出口废水经粉煤灰处理后,CODCr、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油、氨氮、BOD5、色度的平均去除率5741%。处理后水除氨氮略高外,其余污染物均达到我国一级焦化新厂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60%被回用,用过的粉煤灰可制做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COD为控制目标,通过对10组焦化废水处理菌组的单独和混合实验,筛选出1组优势混合菌组,该菌组处理焦化废水72 h,COD从750 mg/L降到96 mg/L,去除率达到87.2%,可使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达标排放。对该优势混合菌组降解焦化废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溶解氧及碳氮比对优势混合菌降解焦化废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俸志  李宁  吴承志  王凯 《环境工程》2020,38(8):131-135
针对制药废水总氮去除难的问题,采用纤维填料SBBR工艺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启动和驯化实验共进行了99 d,在制药废水NH3-N浓度(200±20) mg/L的条件下,最终系统的TN去除率稳定在97%以上,且未添加任何碳源。废水C/N是影响深度脱氮的关键条件,在进水C/N为3的条件下,系统无法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通过提高废水的C/N,可以提高废水的脱氮效率。当废水C/N为5时,系统实现了深度脱氮。得益于纤维填料上大量的生物膜,SBBR在曝气结束后即实现了深度脱氮,脱氮的途径由同步硝化反硝化+内源反硝化逐渐转变成同步硝化反硝化。操作模式也最终确定为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节能型生物脱氮新工艺对黑龙江某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并可回用于熄焦。该工艺适合推广应用于焦化污水、垃圾渗滤液、养殖、化肥等高含氮有机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使用催化 曝气 微电解 工艺对石 油炼厂延 迟焦 化装 置高 浓度 生产 废水 处理 进行 了现 场 小试研究。 重点考察 了微电 解的作用 和 影响 因素 ,并 结合 电 导率、氧化 还 原电 位( O R P) 的变 化 特 点对处理机 理进行了 探讨,为 中试设计 及运行 提供了较 为完整 的参数。 结果表 明:对 S2 - 及 C O D Cr 总去除率分 别可达 90 % 和68 % 以上,并 大幅提 高了可生 化性,该 工艺 对炼 厂高 浓度 废水 具有 良好 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使用催化 曝气微电解 工艺对石 油炼厂延 迟焦 化装 置高 浓度 生产 废水 处理 进行 了现 场 小试研究。 重点考察 了微电 解的作用 和 影响 因素 ,并 结合 电 导率、氧化 还 原电 位( O R P) 的变 化 特 点对处理机 理进行了 探讨,为 中试设计 及运行 提供了较 为完整 的参数。 结果表 明:对 S2 - 及 C O D Cr 总去除率分 别可达 90 % 和68 % 以上,并 大幅提 高了可生 化性,该 工艺 对炼 厂高 浓度 废水 具有 良好 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生物流化床在焦化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流程,以生物膜作为厌氧、缺氧反应器,循环式生物流化床作为好氧反应器进行了焦化废水治理中试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上述工艺流程用于焦化废水治理是可行的。当系统进水CODCr浓度小于1200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44h时,出水CODCr小于250mg/L;较高的进水NH3 N浓度可严重影响NH3 N去除,但对CODCr去除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