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劳动者的工伤及由工伤产生的经济补偿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以后,就经济补偿而言,现阶段主要有4种形式:1.依据《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确定工伤保险改革的地区,普遍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工伤费用统筹,对工伤员工提供经济补偿。2.依据《民法通则》、《劳动法》等法律与行政法规,由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承担劳动者工伤经济补偿。3.对所发生的工伤事故所需经济补偿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自行承担。4.少数地区开办雇主责任保险以及有关意外伤害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  相似文献   

2.
陈刚 《劳动保护》2006,(9):67-68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险种,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职业伤害状况又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建立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赔偿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伤保险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1年,我国政府颁布施行了《劳动保险条例》,全面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这个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制定工伤补偿的待遇标准,由企业支付待遇。从20世纪8…  相似文献   

3.
王岩 《劳动保护》2003,(6):12-14
2003年4月27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称《条例》)由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了,这是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伤害的严重性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20多年,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工伤预防职能,应借工伤保险制度的调整之机,构建基于工伤预防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预防需要多方面制度的配合,包括“零工伤”的工伤预防目标、完善费率等级机制和工伤保险及职业安全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法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问世,到20世纪早期在美国发展。工伤保险法的实施为美国劳资关系带来了重要的、正面的变化,大大推动了企业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在实行工伤保险法的将近100年期间,美国严重工伤事故日益减少,同时工伤赔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27日,《工伤保险条例》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公布,正式拉开了我国工伤保险全面推行的序幕。10多年间,我国工伤保险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不断面临挑战。站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特邀西北大学法学院于欣华副教授撰写系列文章,带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工伤保险的点滴故事,观其从何处来,思其将向何处去,领略一番别样工伤保险的风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常见的社会保险制度排序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制度位列第四位;而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保险制度系列中,工伤待遇规定曾位居第一位,尔后才是医疗待遇规定、养老待遇规定和生育待遇规定。上述排序变化的出现不会是立法者的偶然随意之为,而是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劳动者-企业-国家之"三方关系"出现的根本性变化为背景原因的,与制度本身从一种面向牺牲了个人安全和健康的建设功臣们实施的国家慰谢待遇向以分散风险、损失共担为机理的保险制度发生的转化密切相关。针对近年来极端劳资纠纷事件增多的趋势,我国的劳动安全管理及工伤保险立法决策还应更加注重向弱势劳动者的倾斜。  相似文献   

8.
《条例》的颁布,提高了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的,标志是政务院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制定的,并于1951年12月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从那时起到20世纪80年代的30多年里,工伤保险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保持着“超稳定”的状态。及至改革开放,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的“超稳定”的工伤保险制度,显然在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等各个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些省份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有些省份还出台了地方法规,对新形势下的工伤保险进行规范,实  相似文献   

9.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三年多了。《条例》的实施对于推进工伤保险事业发展、保障广大工伤职工权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条例》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具体目标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现实表明劳动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是整个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和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8年我国开启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该如何抓的思考不断深入。本刊刊发系列文章,回顾并探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与变革,以飨读者。本文是第十篇。说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可能不会有异议。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体现其专业性。特别是安全生产在企业主体责任履行和政府监管两个层面,其专业性如何体现,彼此有何界限,似应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将“生命至上,安全运营第一”作为企业的安全理念,并在此引领下,创新形成了“中国建筑1132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为整个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持续高速发展,2020年,完成营业收人1.62万亿元,位列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3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位,稳居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第1位(ENR,中文名称译作《工程新闻记录》,是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杂志)。  相似文献   

13.
2020年7月,某地一建材企业发生一起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5.98万元。4个多月后,当地发布了这起事故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对事故直接原因的描述缺少技术分析支撑,发生事故的设备有没有安全联锁装置或者安全联锁装置是否有效等情况,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均未见描述,也未见这方面事故致因的技术分析,包括“导致蒸压釜釜门处于未锁死状态”的技术原因,并没有论述清楚。显然,该事故调查报告在技术分析方面存在缺失。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远景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要“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领域物流运输行业发展迅速,但与日益严格的安全监管要求存在差距。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运输企业分布范围广、运输线路长、区域跨度大、救援力量薄弱,运输车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手段,危化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危化品运输事故不同于一般运输事故,往往会出现燃烧、爆炸、泄漏等更严重的后果,造成经济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安全生产事故高发和易发是难以避免的;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事故总量开始快速下降;直到进人后工业化时代,事故总量则保持平稳并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不断规范、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暴露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本文介绍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以及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0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锅炉安全技术规程》的公告(2020年第45号),TSG 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简称《锅规》)一经发布,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关注。近曰,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郭元亮,请他介绍新《锅规》主要调整的内容、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锅炉的安全和环保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第一化工大国,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化工行业屡屡发生事故,已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河北张家口"11·28"重大燃爆事故、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河南三门峡"7·19"义马气化厂重大爆炸事故等,都具有"初期即失控、多重灾情共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的同时,也给城市安全风险治理带来巨大挑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