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Aspergillus flavus和A.parasiticus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对人类有毒的强致癌性物质.许多食品都有可能被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也有少量关于抑制曲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天然抑制剂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自然环境里的致癌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人们对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已引起广泛注意和研究。自然环境里的致癌物质除放射性、致癌性烃类化合物和激素外,研究表明,还来自微生物、植物、食品烹调加工、亚硝酸盐转化所产生的各种致癌物。1.微生物。由微生物产生的致癌物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真菌毒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癌与致癌性真菌毒素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是已知这类致癌物中致癌作用最强的一种,是由黄曲霉(A.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一种毒性代谢产物,有B_1、G、M_1等数种,其毒性以B_1最强。经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AFT)可诱发从鱼至猿类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预防食品和发酵工业中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有致癌物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属肝脏类毒素。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食品和饲料中,又由于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易破  相似文献   

4.
霉菌和我们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比如我们平时食用的酒、酱油、酱、腐乳等,离开霉菌的帮助都是制作不出来的。但是也有一些霉菌生性与人类为敌。在湿热季节,我们常会见到食物变质长出灰色、绿色的“毛”,这就是霉菌在上面生长了。在这些与人类不利的霉菌中,还有少数更“可恶分子”,不但在食品上“大吃大喝”摄取营养物,而且还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有毒的代谢产物,污染食品,危害人的健康。这类有毒的霉菌代谢产物,统称为真菌毒素。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疾病,统称  相似文献   

5.
一、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危害性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和饲料后,可使人与动物中毒和致癌。又以黄曲霉毒素 B_1毒性最大,其致  相似文献   

6.
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黄曲霉毒素外,赤霉菌(镰刀菌)也是一种产毒霉菌,能够引起麦类霉变,危害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一种对人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它的产生是与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生长相关联的。然而很多食品上都能支持这些真菌生长并合成黄曲霉素。这一问题在高温多雨的地方尤为突出。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对人的危害,寻找一种经济、有效和方便的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笔者参考国外资料,结合国内中医的经验,利用大蒜、大葱和洋葱抽提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该菌的生长是有明显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环保科技》2014,(4):48-48
定义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材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已发生过许多起因食用污染了的粮食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六十年代,英国几千只火鸡的死亡使这一问题尖锐化。七十年代末期,肯尼亚又发生了大批牲畜和狗突然死去的事件,并且在许多热带国家内,还发生了有人死于神秘的中毒事件的情况。在这些惨案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粮食,是当时英国喂养火鸡的饲料。在工厂加工、混合、带有动物饲料专用商标的玉米和谷物,是肯尼亚喂养牲畜和狗的饲料。死于神秘中毒事件的人也都是以玉米或谷物为粮食的。其实,所有这些食品早已被称作霉菌的真菌微小物种污染了。许多真菌会产生所谓真菌毒素的有毒物质,如果食用了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病症。  相似文献   

10.
淡水浮游藻类污染及其毒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系统地介绍了淡水浮游藻类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几种从蓝藻中提取的主要毒素的结构和毒性,对其中常见的肝毒素(微囊藻毒素)和神经毒素(鱼腥藻毒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多数藻类毒素具有热稳定性和水溶性,目前的饮水卫生标准并未对藻类毒素加以限制,一些藻类产生的有毒物质对动物和人有明显的损害。该文还从环境污染的多元性和长期性角度,提出了应对藻类毒素污染的联合作用和低剂量长期损害作用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各种微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它在各种农产品中分布较广,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当然,最根本的措施是防止粮食霉变,杜绝黄曲霉毒素的生成。但是粮油中如果已经污染了黄曲霉毒素怎么办呢?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去除方法。 (1)搓洗法。黄曲霉毒素对粮食的污染,因粮食的种类、质量和颗粒结构的不同而异。在稻谷籽粒中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在米糠层  相似文献   

12.
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如果玉米收获不适时,或保管不当,玉米胚芽就很容易成为黄曲霉菌生长繁殖及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适宜环境。所以,玉米是较易受到黄曲霉菌污染的粮油食品之一,污染往往从胚芽及损坏部分开始。黄曲霉毒素B_1是部分黄曲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也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当前,我国南方地区还存在玉米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被普遍营养不良的阴影所笼罩的世界上,应优先考虑各种消除真菌毒素污染农作物的措施。至少在两个方面,人们感觉到了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影响:经济和健康。在那些吃肉较少而对基本谷物消费却很多的发展中国家里,人们摄入被真菌毒素污染过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是个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国家绝大部分人患营养不良症,他们对有毒物质的抵抗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4.
水体藻类污染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植物生长于淡水和咸水水体中,种类繁多,其中有毒的有40多种。水体藻类污染日益受人们关注。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向水体大量排放化肥、人畜粪便以及含磷洗涤废水等污染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其中有毒藻类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世界各地都有因藻类污染水体而导致野生动物和家畜死亡及人群的肝损害、胃肠炎、腹泻和皮炎等的报道。 污染淡水水体的有毒藻主要为蓝藻门中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水华束丝藻、阿氏颤藻和泡沫节球藻等。这些藻类所产生的毒素,按其毒性分为肝脏毒素、神经毒素和其它毒素三类。而肝脏毒素主要由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和泡沫节球藻产生的节球藻毒素组成。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饮水中的藻类肝脏毒素污染可能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肝脏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藻类毒素中肝毒素是一类结构相近的环状多肽类物质。它对小鼠、大鼠的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_1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对许多动物具有高度毒性和致癌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成品粮污染黄曲霉毒素含量,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不得超过20ppb;大米、其它食用油不得超过10ppb;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ppb;婴儿  相似文献   

16.
龙楠 《环境》2001,(9):34-35
近期,广东省发现“有毒大米”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由于这种大米的致毒原因,主要是含有能致癌的黄曲霉毒素。一时间,黄曲霉毒素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915年,人们就发现,油料作物的种籽榨油后的剩余残渣发霉后用作饲料时,会引起禽畜中毒。1960年,英国东南部地区,约10万只火鸡不明原因突然死亡,一时间在人群中造成的恐慌和不安,不亚于几年前发现的疯牛病。后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分离  相似文献   

17.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不分场合的勤俭节约,就是 吝啬而不是节约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节约,把发霉的食 物重新加热再次端上餐桌,活生生地把霉菌毒素吞到肚子里去,从而因为过分节俭而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节俭”掉了。 食品专家指出,发霉的食物含有大量的毒素,其中含有一种黄曲霉毒素,它的致癌性极强,可诱发肝癌。人一旦食用后,极容易受其危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肯尼亚,莫桑比克、泰国以及我国的江苏、广西等地,都是肝癌高发区,这同这些地区气候潮湿,粮食容易发霉,人们接触黄曲霉毒素的机会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以为天然食物都具有新鲜、有益健康和安全无害的特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不论是天然食物还是合成食品皆由化学物质构成,而决定化学物质是否有害的关键是其生物活性而非其来源。人类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已经识别出了许多有毒的天然食物,概括起来有植物性毒素、鱼肉毒素和霉菌毒素等三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充足的食物,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是粮食,因而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但在农业的生产环境中也有许多有害因素,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农业带来的污染最普遍的问题是谷物尘。主要包括谷类物质,如小麦、稻谷、发霉于草或草屑产生的粉尘;霉菌及其代谢物;细菌内毒素;花粉……这些有机粉尘对人的眼、鼻等暴露器官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肺炎及慢性肺纤维化和皮肤病等疾病。农药的应用对人的危害更引人注目。据研究,大量的农药如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鼠剂以及一些熏蒸剂等,不但可引起呼吸系统的损伤,还可通  相似文献   

20.
水华蓝藻毒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科技进步,发现的有毒种类越来越多,毒素分子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清楚。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水华微囊藻毒素、水华束丝藻毒素和水华鱼腥藻毒素对动物的毒害、毒素结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并讨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