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引言PM2.5又称细颗粒物细粒,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晓舜 《安全》2012,33(3):58-58,60
2011年秋冬季对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是一个多雾的季节,仅北京雾霾天数就高达65天.大雾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在公众对大雾天气的持续关注过程中,一个原本陌生的词汇PM2.5进入了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与TSP(总悬浮颗粒物,即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0um的颗粒)、PM10(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可直接进入肺泡并沉积,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病),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我国深受雾霾困扰,PM10尤其是PM2.5的处理成为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颗粒物的几种去除方法。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生活质量,而工业锅炉排放的烟气则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而PM2.5的来源主要是工业锅炉排放。因此要对工业锅炉排放的废气进行除尘处理。颗粒物工业锅炉排放的废气里含有的颗粒物为总悬浮颗粒物,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微米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3年华侨城和南油两个国控点PM2.5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南山区PM2.5的时间变化特征,得出了一些结论,对区域治理PM2.5的污染有指导意义。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和2.5μm的颗粒物,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易产生灰霾天气。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日,PM2.5这个较为生涩的专业术语成为人们的"口头语"。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PM2.5指的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1月15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PM2.5纳入评价后仅二成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6.
<正>沙尘天气中污染物进入人体,可使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沙尘颗粒还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患。如遇沙尘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影响呼吸系统沙尘暴中的颗粒物主要分为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相似文献   

7.
可吸入颗粒物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质。PM2.5是空气动力学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又称为细颗粒物。大部分有害元素和化合物都富集在细颗粒物上,而随着其粒径的减小,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和在呼吸系统的吸收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次对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PM2.5,貌似很专业的术语,离我们的生活却非常近。城市中常见的灰霾天气,PM2.5往往是主因,这些还不到头发丝粗细的1/20颗粒物,它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PM2.5堪称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它成分复杂,多含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颗粒太小,它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从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全国时常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空气中,远看恍如仙境。然而这看似温柔的气体,实际上暗藏杀机。这个杀手就是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PM2.5,即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为尺寸小,它们可以到达人体的肺泡中,所以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的雾霾天气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比平时正常天气时增长15%。时至今日,面对PM2.5,人们仍然束手无策,只能被动地防护,比如佩戴呼吸防护用品等。人们日常使用的通常是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PM2.5,是指由固体粒子与液态粒子混合所组成的粒径﹤2.5μm(空气动力学直径)的细粒子。PM2.5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与二次颗粒物,包括火电与工业锅炉、石油炼制、钢铁、有机化工、水泥、涂料、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垃圾焚烧以及秸秆露天焚烧等等。分析PM2.5的主要来源,不难发现,在PM2.5中,极有可能存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氧化物、致癌物质等,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威胁。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国的辽阔天空突然出现似雾非雾的气体,蔓延南北,飘荡东西,竟覆盖了几十个大小城市,搞得昏天黑地,刺鼻呛喉,亿万民众苦不堪言。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所属气象部门已开始向民众报告PM2.5浓度(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用的是汉语"雾霾"一词。雾是常见气象,即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一般遇到晴日强光便逐渐消失。但霾就大不同了,它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竟可遮天蔽日,弥漫好几天。难怪市民们惶恐不安,纷纷在室内安装昂贵的空气净化器,出门则戴上价格不菲的专用口罩。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重点城市2015年~2018年大气日均值PM2.5/PM10数据进行处理,从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比例角度评价吉林省的空气污染情况。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即吉林省2015年~2018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特别是2018年。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污染程度下降显著。月份中10、11、12月份污染下降明显。城市中松原市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3.
呼吸性粉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简称"呼尘"。7μm的尘粒只能到达人体鼻咽部,2μm以下的尘粒可以到达人体肺部造成尘肺。"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危害极大,对"呼吸性粉尘"的防御是世界课题。如果能将"呼吸性粉尘"改性成体量大于7~10μm以上不能进入肺部的"障碍性粉尘",不但可以避免罹患尘肺病,也可以避免空气污染环境下PM2.5颗粒物给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基于稀释通道原理自设固定源PM2.5稀释采集系统,应用该系统对陕西省关中地区某燃煤电厂湿式电除尘器(WESP)进出口烟气中的PM2.5、PM10和颗粒物开展了现场实测,并在实验室对采集样品进行了化学源组分分析。结果表明:WESP对PM2.5、PM10和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分别为67.85%、43.57%、40.88%;WESP前后质量浓度峰值均出现在积聚模态,但由双峰(1.764μm、0.649μm)变成单峰(1.764μm),峰值移至大粒径段,数浓度峰值出现在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但由多峰(0.017μm、0.129μm、0.384μm、1.764μm)变成双峰(0.017μm、0.073μm),峰值移至小粒径段;经WESP,PM2.5积聚模态大多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数浓度均在下降,爱根核模态大多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数浓度均在上升,无论是WESP前或后,PM2.5的主要质量浓度均集中在大粒径段、主要数浓度均集中在小粒径段;WESP对PM2.5中大粒径段颗粒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小粒径段颗粒物;WESP对PM2.5中全部已检出离子和大部分主要无机元素均具有去除作用,占离子总质量比重最高的SO42-和占元素总质量比重第5位的Mg去除率均最高(64.75%,接近100%);经WESP处理后,各检出离子的质量浓度大小排序未受任何影响(由大到小为SO4^2-、Na^+、Ca^2+、Cl^-、NO3^-、F^-、Mg^2+、NO2^-、NH4^+、K^+)。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PM2.5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以我国北京为首的北方城市,最近几年饱受PM2.5的"催残",受PM2.5的影响,我国北方很多城市长年累月看不到湛蓝的天空,整天生活在灰暗、阴霾的天空之下,就连部分南方城市,也因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PM2.5严重超标。这种形势下,PM2.5这一词也成了人们常常提起的关于空气污染的代名词。PM2.5又被称作细颗粒物,主要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叶面微结构对滞留颗粒物粒径的影响,以分布较广的常绿植物——大叶女贞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叶面微结构;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图像法)分析叶面颗粒物的粒径特征,探讨不同测定方法对叶面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叶面滞留颗粒物粒径呈双峰分布,湿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 52.6μm,粒径峰值为18.9 μm、36.2 μm,粒径均值为8.8 μm;图像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27.8 μm,粒径峰值为17.5μm、27.8μm,粒径均值为7.2μm.叶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凹陷直径介于0.6~ 30 μm,直径小于2.5μm和10 μm的凹陷约占到总量的50%和80%.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主要滞留在叶表的凹陷结构中,有少量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滞留在突起之上.PM2.5和PM10的体积分数仅占滞尘总量的17.9%和50.4%(湿法)、16.8%和45.9%(图像法),但数量多于大粒径颗粒物,这与小粒径的颗粒在个数上占优势、但大粒径的颗粒则对叶面滞留颗粒物的质量(或体积)贡献较大有关.叶背面颗粒物附着密度较正面小,PM2.5等颗粒物多分布在气孔周围,有少量颗粒物沉积在气孔上,从而堵塞气孔.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正在进行的国产PM2.5成分监测设备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完成原理样机制造,有望三年内量产投入市场。这项国家级的"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除了要填补国产PM2.5成分检测监测设备的空白外,也要制定出中国首个PM2.5成分分析和监测方法标准,以从硬件和软件两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正常天气下中国43个城市PM_(2.5)和26个城市PM_(10)中As、Cd、Cr、Cu、Ni、Pb和Zn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探讨中国城市PM_(2.5)和PM_(10)中重金属的总体分布及区域分布特征,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1)我国对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M_(2.5)和PM_(10)两种粒级;PM_(10)中各元素质量浓度均大于PM_(2.5)中元素质量浓度,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粒级颗粒物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区域分布不同,总体上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在我国华南、西北地区较高,西南地区最低,而PM_(10)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在华北、西北地区较高,西南地区较低;3)总体上,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表现为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城市,而PM_(10)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表现为地级城市高于省会城市。今后可从不同粒级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不同来源颗粒物粒径特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研究,为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全民防雾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分析了城市大气污染物中损害人体健康的最重要元凶PM2.5的防护需求,当前市场上各种材质和结构防PM2.5口罩的防护水平。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颗粒物过滤机理,提出了雾霾天气时普通民众如何正确选择防PM2.5口罩的建议。讨论了目前防PM2.5口罩的过滤效率和泄漏性可参照的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防PM2.5口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雾霾的日渐常态化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忧虑。然而,面对市场上品类繁多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大家或许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空气净化器真的可以有效去除PM2.5吗?标准滞后,多数空气净化器不能除PM2.5当健康成为消费者的强需,众厂商接踵而至,让空气净化器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行业标准却远没有跟上进度。实际上,直到2013年4月10日,国内首个涉及空气净化器净化性能评价的标准才正式推出,而此前的标准则是在2008年起草制定,只有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