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时有效监测环空带压气井的液面位置,评价环空带压气井的风险,在传统回波定位技术基础上,提出了1种基于自相关分析的气井液位声波测试方法;建立了环空液位声波测试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起爆压力下环空液位测试实验;对检测到声波信号进行平滑降噪和自相关分析,计算液面位置,并与真实液位进行对比分析;将该方法在现场含噪声的环空带压气井液位测试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环空液位声波测试信号中的液面反射波进行有效提取;相比较现有在测试信号平滑降噪基础上提取的液面位置,降低了计算误差;同时,该方法能够在井下噪声环境中实现微弱液面反射声波的有效提取,其处理后的信号峰值指标更为突出,提高了测试系统对液位的识别能力,便于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气相色谱检查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石油、环保和化工等领域。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然后对该技术和热解吸技术一起在室内环境苯检测和TVOC检测上的实际应用和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使气相色谱技术在室内环境检测领域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代仪器分析领域中,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具有快速分离和高效率的特点,所以在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领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而且随着我国科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目前松动圈理论在在底下空间的发展中已经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特别是松动圈支护理论在煤炭工程和安全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松动圈是围岩普遍存在的物理形态,目前我国对于松动圈的物理理论的研究较少的,但是采用雷达勘测技术已经普遍的对围岩松动圈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超声机械效应致裂煤岩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及增渗规律仅凭借物理实验无法得到,煤岩破裂能量变化、煤岩应力-应变关系及储层渗透特性变化缺乏深入的研究。结合CT观测及渗透率的气测实验对煤岩破裂声发射、有效声压及声波对煤岩体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展了超声机械效应致裂煤岩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破裂过程应力变化率和煤岩声发射现象具有一致性;有效声压的增大有利于裂纹扩展和贯穿,使煤岩体内部原本互不相通的裂纹裂隙形成了相互贯通的网络,从而提高了煤岩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5.
煤和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瓦斯在煤和瓦斯突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指出煤层中瓦斯的存在改变了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响应特性 ,使之成为非稳定介质 ;特别强调在瓦斯突出发生时 ,瓦斯膨胀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瓦斯的存在 ,加剧了煤体失稳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也迎来了爆发期。人脸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一个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重要课题,早期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随着近年来人脸考勤、人脸通过等应用的普及,人脸识别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楼宇对讲、金融教育、平安城市建设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还可以靠人脸解锁手机、登录支付账户等。可见人脸识别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深入。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榆阳煤矿覆岩赋存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采动岩体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采动引起的覆岩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最大值为50m;采用WSD-2数字声波仪测定岩样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得知覆岩中泥岩强度大于砂岩,且抗压与抗拉强度的比值较高,使得岩层呈脆性材料特征,对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有利,这样给保水开采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面越来越广,深度愈来愈深.作为国内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佼佼者长春鸿达始终坚持致力于发展生物识别产业,以先进的技术推动中国相关产业的互荣与发展.目前,鸿达在国内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产品领域独占鳌头,已经与国内众多优秀身份认证相关企业以及五金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凭借鸿达卓越的研发能力、成本优势与服务优势,为鸿达合作伙伴提供生物识别模块产品和最佳的服务平台. 长春鸿达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目前生物特征识别产业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与障碍,行业产品标准不一、产品质量相差大、成本较高、市场接受度低等都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生物识别领域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焕发出巨大的活力。由于可以预见的巨大市场诱惑,各大企业纷纷发力人脸识别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在各种人脸测试竞赛中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日前,清华大学媒体大数据认知计算研究中心王生进组在国际公认最高难度人脸测试库FDDB上,又取得了人脸检测性能的国际最好指标。那么人脸识别何以如此火热?各种测试结果佳绩的不断出现是否意味着人脸识别已经进入到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未来人脸识别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生进及项目主要参与者陈荡荡、舒晗,请他们为读者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0.
含氯苯类化合物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处理水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处理以及3者之间相互联合处理技术.并预测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快速变幻中的信息社会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化,目前已经是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虽然生物识别的一些先天缺陷还会困扰相关产品的进一步应用推广,但整个产业多年来一直高速成长,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其作为主流认证技术的地位已经基本奠定.然而,在生物识别技术面世之后才崛起的互联网,在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融合发展中,这些年来真切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今后更剧烈的改变将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视频通信领域的现状、技术应用的受限性、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目前视频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综采放顶煤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目前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包括厚煤层注水技术,采煤机应用外旋双层雾流罩封尘源除尘技术,液压支架和放煤口联合自动控制喷雾降尘技术及破碎机声波雾化降尘技术等,并说明其应用及效果。根据现有降尘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型绿色合成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很多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丝状真菌等都被证实具有合成纳米材料的能力。目前,利用微生物合成纳米材料的技术已经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飞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智能视频监控意义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已经历了从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网络监控,并过渡到目前蓬勃发展的智能监控时代.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已经被大量的应用到视频监控领域.智能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不仅符合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且代表了监控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岩体在爆破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是影响矿山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超声波测试和岩石压缩试验方法,从爆破前后岩体平均波速和岩石平均抗压强度两个方面研究了白云岩岩体的爆破损伤。结果表明:装填药量为4.5 kg的乳化炸药爆破,岩体受爆破损伤的影响范围不大于8 m;且岩体平均波速和岩石抗压强度均随爆源距离增大而增大,即岩体损伤随爆源距离减小而增大;岩体平均波速和岩石抗压强度减小幅度均随爆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即到爆源的距离越小,岩体损伤的增量越大。  相似文献   

17.
声波吹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波吹灰技术已在国内外的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推广应用。现通过对几个应用比较成功的例子进行分析,来揭示影响声波吹灰技术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声波吹灰技术的优势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造成巷道底鼓的物理和力学两种重要机制,研究并提出微型碎石管注桩治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新方法。在物理机制方面,微型碎石桩具有渗透性极好的特点,在巷道施工和使用期间可汲取岩体中的渗水并透过碎石桩中的插管排出,从而降低软岩层因遇水膨胀导致的变形;在力学机制方面,微型碎石桩一方面通过钻孔置换出少部分底板软岩,从体量上减少变形岩体,另一方面能利用碎石桩体的侧向可压缩性耗散岩体水平变形,底板岩层中的水平地应力得以释放,极大减缓了促使底鼓变形的力学作用;通过微型碎石桩中的插管注浆加固底板岩体,提高了底板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通过数值分析,阐明该方法在治理软岩巷道底鼓机制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井下油管泄漏声波法检测技术及方法,开展油管泄漏室内试验。在分析油管泄漏声波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油管泄漏声波地面检测技术及其实施方式。搭建室内全尺寸油管泄漏检测系统,并进行一系列模拟试验;在时频域内分析试验采集的声波信号,结果表明,油管泄漏声波信号时域绝对均值(AMV)及有效值(RMS)特征随着泄漏孔径及压差的增加而增大;该信号是宽频信号,其能量主要集中在1~130 Hz;检测信号的时域特征AMV和RMS、频域分布特征、自相关分析主峰值等,可作为判断泄漏发生的特征量;利用自相关分析能实现单探头对井下油管泄漏的检测与定位,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0.
瑞利波探测公路施工隧道地质灾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瑞利波探测是一种原位测试的工程地震探测技术,其频散曲线的变化与地下地质条件存在联系,通过频散曲线的特征识别,可得到探测方向上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瑞利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工程物理特性有关,据此可对探测范围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做出评价.本文针对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地质问题,结合瑞利波的探测原理,论述了瑞利波探测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