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液相催化氧化NO_x的方法,通过磷矿浆中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达到净化电厂烟气中NO的目的。考察了烟气含氧量、吸收温度、磷矿浆固液比及气体流量对磷矿浆湿法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最佳条件为NO进口质量浓度670 mg/m~3、磷矿浆吸收温度25℃、固液比500 g/L、流量0.3 L/min、含氧量20%;优化条件下的磷矿浆脱除效率最高可达88.9%。随着磷矿浆湿法催化氧化脱硝反应的进行,p H值不断下降,导致磷矿浆逐渐失效,需补入新鲜矿浆,维持吸收液的p H值以保证良好脱硝率。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SCR烟气脱硫在我国电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该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我国电厂烟气脱硝现状、当代烟气脱硝产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安装控制问题、负面影响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电厂烟气脱硝现状我国的电能供给主要以燃煤发电为主,在燃煤过程中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为NO、NO2以及N2O,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无论是在燃煤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在脱硝技术应用方面均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烧结矿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研究了反应温度、NH3/NO物质的量比、空速和烧结矿粒径对烧结烟气SCR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矿催化还原烧结烟气脱硝效果明显;烧结矿SCR脱硝的适宜窗口温度为350 ~ 450℃;随NH3/NO物质的量比增大、烧结矿粒径减小、空速(气体流速/催化剂体积)降低,脱硝效率提高;在反应温度为450℃、NH3/NO物质的量比为1.0、空速为3000h-1的条件下,用粒径为0.2~ 1.0 mm的烧结矿脱除烧结烟气中的NO,可以将NO质量浓度从400 mg/m3降到约260 mg/m3.  相似文献   

4.
依据燃煤工业锅炉烟气的特点,结合目前主流的脱硫脱硝工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的工艺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技术。介绍了工艺流程、技术优势和主要系统组成,以北京市某供热厂2×70 MW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为例,分析了工艺的脱硫脱硝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脱硫脱硝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脱硫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5.
应用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剂进行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重点分析了甲醇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甲醇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V2O5/TiO2催化剂耦合等离子体反应器中,200℃时添加0.4%的甲醇能将NO的氧化效率从38%提高到99%。  相似文献   

6.
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温NH3-SCR脱除NOx是一种有潜力的烟气脱硝技术.综述了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锰基催化剂、钒基催化剂,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基催化剂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制备方法、催化剂载体,以及以不同金属改性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其中具备高比表面积、良好非晶态结构的低温NH3-SCR催化剂都有良好的低温脱硝活性.以CeO2改性锰(MnOx)基催化剂为例,探讨了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机理.反应气体(NH3、NO和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在低温NH3-SCR脱除NOx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eO2改性锰基催化剂催化NH3-SCR反应过程中涉及ER机理和LH机理,并且NH2与气态NO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NH2NO),进一步分解为N2和H2O是关键步骤.就燃煤烟气中水蒸气(H2O)和SO2在低温条件下对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失活机制进行了阐述.烟气中的水蒸气与反应气体的竞争性吸附能够导致催化剂脱硝活性的降低.水蒸气(H2O)和SO2共同存在对低温NH3-SCR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两者共同作用.烟气中水和SO2存在时生成的硫酸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并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烟气中多组分传质问题,引入了Maxwell-Stefan方程.将二元组分扩散和多元组分扩散关系用于研究烟气组分扩散.通过引入表观扩散系数来研究烟气成分、温度和系统压力对其中有害成分SO2和NO的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压和适当增加温度有利于SO2和NO的脱除,这对烟气脱硫脱硝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燃煤烟气中汞排放的控制已成为最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阐述了燃煤烟气脱汞技术的现状及进展,并介绍了用于烟气脱硝的SCR技术对于烟气中汞脱除的影响。SCR催化剂可将烟气中不溶于水的气态单质汞催化为易溶于水的氧化态汞,再用湿式烟气脱硫装置除去。  相似文献   

9.
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是我国两个最大的人为汞释放源,联合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和烟气脱硫技术(FGD)可以对烟气汞排放实施控制,是一项有潜力的燃煤电厂烟气净化技术.综述了SCR氧化燃煤烟气中气态单质汞的催化机理,总结了燃煤种类、催化剂种类和烟气组分对SCR催化氧化气态单质汞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合钴对NO气体进行络合吸收实验,以实现湿法脱硝。试验初步研究Co2+EDTA络合吸收NO的反应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氧含量、p H值、反应温度和吸收剂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有氧存在时,Co2+EDTA具有一定的脱除NO能力。在50℃时,鼓泡反应装置中当氧质量分数为10%,溶液p H=9.0时,以0.01 mol/L的Co2+EDTA作为吸收液与NO进行反应,脱硝率可达到74%以上,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的脱硝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真正能够合理使用的工矿企业却很少,本文从烟气的脱硫与脱硝技术上进行全面讲解,分析两项技术机理,从方法的使用与思路上观察现代企业的环保技术水准,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启示。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工厂废气排放量超出过去许多倍,烟气中SO2、NOX等成分对人体非常有害,所以脱硫脱硝技术的开  相似文献   

12.
烧结烟气应用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之利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2万m^3/h电子束脱硫脱硝试验装置及试验结论;成都热电厂30万m^3/h脱硫示范装置的设计参数、运行情况;综合分析了烧结烟气脱硫应用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之利弊,认为烧结烟气脱硫应用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不失为一个可供选择且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是NO X治理最佳技术,其脱硝效率、氨逃逸率与关键断面的流场状况密切相关。以某300 MW机组SCR脱硝装置为对象,在锅炉冷态通风条件下,对SCR反应器入口导流板出口、上层及中层催化剂床层上方0.5 m处3个断面进行流场测试,结果表明:沿烟气流动方向,3个断面A/B侧相对偏差系数分别为0.33/0.40、0.27/0.29、0.16/0.18,均呈现甲乙侧均匀,而前后墙差异大的特点。由于格栅、床层的整流作用,后续烟气流动的均匀性不断改善。通过建立全尺寸三维计算模型,CFD数值模拟优化结果显示,对非等距布置后墙的18个整流格栅逐渐加高,可使上层催化剂床层上方0.5 m处速度偏差从27.0%降到12.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垃圾焚烧厂SNCR烟气脱硝技术并结合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氨尾气处理,研究了焚烧厂采用渗滤液中氨尾气进行脱硝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对于一座1 000 t/d中等规模垃圾焚烧厂来说,其渗滤液采用氨吹脱工艺不仅能节约生化脱氮成本,更能为烟气脱硝提供充足的还原剂氨,技术可行,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氮氧化物减排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煤大样量吸附实验装置测定了常温常压条件下煤对每种烟道气体成分 的饱和吸附量,并根据电厂烟气流量与工作面配风量的计算对井下注入烟气的安全性进 行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显示,煤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将电厂烟气注入井下采空区,每 吨煤可封存烟气中CO2约1.2 m3, N2约0.26 m3,其中烟气中SO2和NO2可全部被煤样封 存,揭示了利用烟气替代传统N2及CO2预防煤炭自燃的可行性;根据对电厂烟气流量及 回采工作面配风量的计算发现,在假定注入采空区的烟气与煤、岩没有任何吸附的情况 下,按照规定流量注入烟气未造成工作面回风巷中CO2、SO2气体浓度超标,NO2则超出 规定允许最高浓度,因此应对注入井下的烟气进行进一步脱硝处理。  相似文献   

16.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是未来我国烟气脱硝技术的主流。主要研究了影响火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定性分析了反应温度、NH3/NOx摩尔比、入口NOx浓度及接触时间等主要参数与脱硝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含钒烧结矿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比表面积与孔隙率测定仪(BET)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分析含钒烧结矿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温度、NH3/NO摩尔比、空速、SO_2和H_2O对含钒烧结矿催化剂NO_X转化率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烧结烟气脱硝工艺。结果表明,含钒烧结矿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Fe_2O_3和V_2O_5,在窗口温度为300℃,NH3/NO摩尔比为1,空速为1 000 h-1时,其NO_X转化率可达67%以上;H_2O能促进NO_X的转化,SO_2会降低含钒烧结矿的催化活性,当H_2O和SO_2同时存在时,NO_X转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脱硝喷淋系统上研究了各实验条件对Fe(Ⅱ)EDTA络合脱除NO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液的酸碱度影响Fe~(2+)/EDTA络合形式,当溶液处于弱酸、弱碱条件下有效脱硝络合形式Fe(Ⅱ)EDTA浓度最高;当配制Fe(Ⅱ)EDTA络合剂时,Fe~(2+)/EDTA摩尔比为3 2时脱硝效率最大,过多的Fe~(2+)或EDTA不利于脱硝;当温度由30℃上升至80℃时脱硝效率下降了36%;在0.05mol/L的Fe(Ⅱ)EDTA的吸收液中加入0.1mol/L的氨水,可实现40%的脱硝率和90%的脱硫率。  相似文献   

19.
以褐煤低温热解生产的兰炭为载体,用Na、Ni、Cu、Mn共4种不同的金属硝酸盐为前驱体,采用高效且操作简单的共浸渍法制备出4种负载型催化剂。再使用混合气体模拟烟气,让4种负载型催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反应,比较不同负载型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的脱硝完成情况,找出最佳的脱硝催化剂。结果表明,C-4煤基炭在烟气中的脱硝吸附能力最强;在气体总流量为1 400 m L/min,NO浓度为400ppm,O_2含量为5%时,负载1%Na和负载7%Ni单金属脱硝性能较强,分别高达88%和89%。通过元素分析、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和SEM分析,表明Na和Ni金属的加入不仅保持了煤基炭的孔径结构,同时增加了表面活性位点,使之与氮氧化物反应更迅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目前常见的两种烧结机头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工艺技术:CFB脱硫+SCR脱硝工艺和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并对两种脱硫脱硝技术的工艺过程和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