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云山  袁新勇  张淼 《安全》2011,32(12):20-22
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和食物链中具有永久累积性的有毒金属,其持久性、易迁移性、高度的生物富集性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浓度持续上升,使得汞成为温室气体和持久性有机物(POPs)后又一引人关注的全球性化学污染物,汞污染和控制问题成为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热点和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2.
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污染因毒性大、致毒结果严重而备受关注,水环境尤其是水源水的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对汞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汞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贝类、藻类及两栖类毒性效应和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不仅要研究不同水生生物对汞形态的转化方式和转化机理,还要进一步寻找对低浓度汞污染最敏感的指示生物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草原植物的汞积累特征,对探究汞的环境效应和草原植物对汞的安全临界值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控制土壤中汞的环境行为及寻求草原土壤中汞的生物治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撑。以草原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模拟汞沉降,采用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中汞质量比,研究羊草对外源汞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羊草汞积累量与外源汞处理水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且随外源汞处理水平增大而增加。此外,土壤中汞残留率与羊草根部富集系数呈中度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0.631 7。当羊草和土壤汞累积量随环境汞的增长速率增长时,汞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将会对陆生生态系统及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落带易受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消落带常见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可为消落带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于2013年9月对百花水库麦西河河口消落带不同梯度常见植物及土壤进行采样调查,检测植物和土壤中的汞、砷质量比,分析了不同植物对土壤中汞、砷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除低梯度植物土壤砷质量比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外,高、中梯度植物土壤重金属质量比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范围内。消落带植物汞、砷质量比差异较大,根、茎、叶中汞质量比分别为0.17~5.90 mg/kg、0.23~1.39 mg/kg和0.13~2.04 mg/kg,砷质量比分别为0.52~22.24 mg/kg、0.03~6.26mg/kg、0.05~5.35 mg/kg。汞质量比从高到低为根、茎、叶和为根、叶、茎的各有8种植物,为叶、根、茎的有6种植物;砷质量比从高到低为根、叶、茎的有12种植物,为根、茎、叶的有11种植物。消落带植物对汞的富集能力强于砷,植物对汞和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528~10.561和0.002~0.444,转运系数分别为0.045~2.260和0.003~1.989。消落带高、中梯度植物对汞的富集特征主要为富集型,低梯度植物为根部囤积型;高梯度植物对砷的富集特征主要为根部囤积型,中、低梯度植物为规避型。高梯度植物苎麻(Boehmeria)、中梯度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地上部对汞富集能力较强,低梯度植物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根部对汞和砷的积累量较大,苎麻、黄花蒿和藜蒿可作为消落带理想的去除汞污染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土壤汞污染地区叶甜菜的安全生产,通过土壤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叶甜菜对土壤汞的吸收、分配及其安全生产的土壤汞质量比临界值。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效态汞占全汞的比例很低,各处理均在2.5%以下;2)叶甜菜生长对土壤汞污染有较强抗性,但不同器官间存在差异;3)叶甜菜根系对土壤中汞的吸收能力较强,但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较弱,根系对土壤汞富集系数为5.16%~9.30%,地上部器官富集系数仅0.16%~1.64%,各汞处理为0.16%~0.48%;4)叶甜菜根系汞质量比与土壤汞质量比间的关系为乘幂关系,而茎和叶柄、叶片汞质量比与土壤汞质量比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5)叶甜菜根系、茎和叶柄、叶片中汞质量比符合国家标准(10μg/kg,GB 2762—2012)的土壤汞质量比安全阈值分别为0.21 mg/kg、5.12mg/kg、3.23 mg/kg。  相似文献   

6.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使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深人和细致,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对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在大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及沉积物监测和生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根据SPME在测定污染物的浓度和存在形式,来源、分布和运移规律,以及降解、转化过程等方面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开发SPME原位测定技术和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将有利于其测定范围和种类的增加.同时由于SPME技术的特点适合海洋环境介质的测定,建议在海洋监测领域推广使用,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深入和广泛.  相似文献   

7.
地球生态系统汞的水平一般非常低,但某些大型真菌对汞的强烈积累则是例外.分析了采集于四川省西昌市未受汞污染地方生长的13种野生蘑菇99个样品子实体中汞的含量,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蘑菇和蘑菇采集地土壤中的汞含量.野生蘑菇的汞含量随蘑菇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双色牛肝菌积累汞的能力最强,质量比为0.99 mg Hg/(kg·dw),生物富集常数(BCF)达2.01.提出野生蘑菇对汞的积累明显受介质汞水平的影响.分析的汞含量与早期的文献数据报道进行比较,评价了法律规定的人体吸收汞水平和食用蘑菇对人体汞吸收量的贡献,指出人们在消费蘑菇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球生态系统汞的水平一般非常低,但某些大型真菌对汞的强烈积累则是例外.分析了采集于四川省西昌市未受汞污染地方生长的13种野生蘑菇99个样品子实体中汞的含量,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蘑菇和蘑菇采集地土壤中的汞含量.野生蘑菇的汞含量随蘑菇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双色牛肝菌积累汞的能力最强,质量比为0.99 mg Hg/(kg·dw),生物富集常数(BCF)达2.01.提出野生蘑菇对汞的积累明显受介质汞水平的影响.分析的汞含量与早期的文献数据报道进行比较,评价了法律规定的人体吸收汞水平和食用蘑菇对人体汞吸收量的贡献,指出人们在消费蘑菇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会被微生物降解、迁移性小、很难被清除、易在土壤中富集,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规律,积极探索更有效、经济的污染修复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赋存形态和迁移规律进行了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交通和能源消费;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可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6种;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中重金属与腐殖质的反应、土壤Eh值、土壤的pH值和土壤中的生物转化作用都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一定的影响.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侧重讨论当前研究较多的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协同修复.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汞俗称水银,是常见的工业金属毒物。在生产环境中,汞主要以无机汞化合物和金属汞的形式存在。工业废水中的汞,沉着在河底污泥中,在厌气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造成河流、水生动物和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伊拉克曾发生过人们由于食用经甲基汞农药拌种的小麦而大批人中毒的事故。 人们与汞接触的机会,一种是在汞矿的开采及冶炼中;另一种是使用的仪表、温度计、血压计,化学工业制作电极、催化剂,口腔科补牙等,都有汞的存在。汞在常温下即能蒸发,蒸发量与温度成正比。汞蒸气可被墙壁或衣物吸附。汞洒落在地面上易流散,难以清除,成为不断污染空…  相似文献   

11.
<正>土壤是农业生产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社会和广大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重金属的毒性很大,潜在危害性较高,可以在生物体内、土壤内富集。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大气重金属污染而言,具有滞后性、长期性、隐蔽性、毒性强、难修复、治理难、生物吸收性强等特点,不仅会使土壤退化,降低农作物产品的产量、质量,而且也会经食物链、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本文是针对汞污染危害及防范措施的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工业、化工生产过程中汞的用量和污染也越来越多。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汞的各种污染渠道和危害,然后就现阶段汞污染的预防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汞,俗称水银,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也是常温下唯一的一种呈液体存在的金属。汞具有凝固点低(-38.8℃)、沸点高(365.58℃)、导电性能良好、表面张力大等物理特性。我国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燃煤电厂汞的产生和排放机理和我国目前燃煤电厂汞的排放控制及监测方法。结合我站燃煤电厂烟气汞监测试点工作经验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洋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沿,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近17年(1996-2022)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修复领域快速发展,发文量位列第一;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海洋污染物、海洋污染治理技术和海洋环境,研究热点集中在“生物降解”和“原油污染生物修复”;国际间的学术合作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研究机构之间交流较少,跨地区合作亟待加强;当前研究聚焦于海洋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优化,国内外学者应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突破技术难关,加快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大面积污染区域的一种有价值的修复方法。对国内外最新的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技术进行调研,总结了该技术对治理近岸海域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施加营养盐技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尚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为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与生产的作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设施完好,以及海洋环境不受污染,本文通过对海洋石油勘探单位存在的两个具体问题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实践提出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相应对策,解决了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汞生产均以火法为主。汞的毒源主要是金属汞蒸气,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空气,其次是含汞废渣、废水也污染环境。金属汞进入人体有三种渠道:一是呈汞蒸气形态通过呼吸道进入。二是呈液化态金属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主要是用带汞的污手吃食物或抽烟等所致。三是汞微粒穿过皮肤进入(由于皮肤破裂和穿戴被汞污染的劳保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本世纪初我国近海海域石油烃类污染状况,并对海洋环境中石油烃类的存在形式、源、汇以及转化过程作了详细介绍,讨论了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危害,论述了石油烃类污染分析防治的各种措施及其优缺点,提出了对当前和今后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珠江九沙围河涌河道内埋有二战时期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为了解水体及底泥污染状况,对河段水质、底泥、水生生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采用水质单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沙围河涌及其附近珠江河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IV类标准要求,以有机污染为主.底泥污染较为严重,超标最为严重的为镉、锌、铬和砷,水生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体都在富营养水平以上,底泥中氰化物和砷超标,说明河涌底泥存在被日遗化武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海洋看起来神秘而具有魅力,但是海洋环境同时又属于一个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危险的灾害环境,特别是一些金属材质的材料若是处于海洋环境中,就会很快出现破坏或者劣化,这些间接的或者直接的腐蚀作用,将会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海水腐蚀不仅会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同时还会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