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停车场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作用、价值,乃至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居民交通工具的拥有量随之增加。虽然道路建设和城市停车场所的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但与人民群众对交通和停车场所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以致市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三明市区停车场情况及存在问题,从强化源头管理入手,提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交通事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性,建立基于时空分布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测度指标体系;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生成过程的基础上,利用价值函数构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测度模型。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测度值进行等级界定,提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控制手段。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测度模型是在最大可能地控制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效益达到最佳化。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测度,可以找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问题成因和限制因素,为高速公路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泉州市中心市区是泉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鲤城、丰泽、洛江三个行政区及清蒙开发区,对周边县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是闽东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辖区常住人口约30万人,外来人口近十万,道路总里程达230公里,城区基本形成了“五纵六横”的城市道路主网架。市区现拥有机动车12万辆,其中  相似文献   

4.
道路照明对于夜晚行车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城市道路有照明,而高速公路却没有路灯呢?高速公路上车速那么快,没有照明岂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为什么高速公路上没有路灯?成本原因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0万公里,如果按照城市道路每50米安装一个路灯的话,从安装成本到使用和维护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塌陷灾害频发,有效的塌陷风险评价对于塌陷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道路塌陷成因具有模糊性、随机性、复杂性等特点,为尽可能保证其评价过程的客观有效,通过识别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要素,构建城市道路塌陷的风险评价体系,使用层次-熵权-云模型进行组合评价,建立道路塌陷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宝安区部分道路塌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6条主干道基于道路塌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实测风险评价结果吻合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该模型为城市道路塌陷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道路系统功能不分明,交通性和生活性道路功能合一,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普遍问题。当前,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干扰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莫过于机非混行。所以,谈及自行车,很多人认为它是公交的敌人,是造成交通堵塞甚至是交通事故的元凶。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道路交通事故和景观方面 ,研究道路中央隔离设施的功能与特征。首先 ,利用对某城市道路中央有无隔离带情况下记录的交通事故数据 ,进行交通安全统计比较分析 ;其次 ,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语言分级评价法 ,对城市道路中央双黄线、中央护栏隔离和中央绿化隔离 3种情况的景观进行分析 ;最后 ,通过综合分析给出分析结果 ,即中央绿化隔离、中央栅栏隔离带和双黄线隔离的评价顺序。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国内外利用历史性的事故统计资料来评价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的缺陷和不足,笔者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提出一种以交通冲突技术和灰色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城市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市市区48个城区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交叉口的几点改善对策。实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性评价问题,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6月15日,厦门市海沧区经历三十年一遇的强降雨过程,造成城市道路积水和乡村内涝。海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指挥调度,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快速响应、积极协同、紧急救援,当晚21时39分积水基本消退,道路恢复通行,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一次实践性宝贵经验就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方向,海沧区将不忘职责使命,深入复盘查缺补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面提升辖区防汛抗旱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17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之一。笔者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道路交通及交通事故发展现状和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提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应“以人为本” ,逐步改善车辆及道路环境的安全状况 ,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和实施 ,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软硬件交通安全环境 ,以期望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道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华  吴宗之  金龙哲 《安全》2005,26(6):15-17
本文选择城市道路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包括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首先建立层次结构的城市道路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最终得到城市道路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量化评价城市道路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支持城市道路规划,以及有效开展应急疏散管理,提出1种城市道路的人员疏散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设定多种影响因素,构建道路疏散风险评价函数,并结合临界簇模型,运用实时交通态势数据与动态人口数据,评估不同时间的道路疏散风险.以上海市外环线内区域为研究区,开展道路疏散风险综合评价与...  相似文献   

13.
王聪 《中国安防》2022,(1):33-37
近年来,随着全国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推进,城市道路、主干道已经完成了海量摄像头的铺设,在此背景下,公安系统已经建立起一张辐射城市道路以及乡村主干道的视频监控业务专用网络,这张视频专网是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张承载海量摄像头等各类物联网终端的业务承载网,...  相似文献   

14.
龙岩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以落实“五整顿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抓好各项安全制交通安全网络建设,整治“双超”违法行为、无动车等专项行动,加大了道路管控面,城市道路行为明显减少。一至七月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经济损失下降8.33%、伤人数上升6.5%,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交通安全法》中的“道路”同日常生活中人们理解的“道路”含义不一样。它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GIS系统是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 ,减少事故的发生 ,使事故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最小化 ,并有效合理分配交通流的重要手段。笔者在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的基础上 ,讨论了数据的来源、专题信息图层的构建 ;提出了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 ;介绍了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的采集、查询和更新 ,交通事故信息的分析与预测 ,交通事故管理等功能 ;并提出了基于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事故管理的一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路景观对生态环境的5方面影响,即对生物及生境的影响、对环境的物理影响、对环境的次生影响、对大尺度景观的影响及综合影响,提出保障道路景观生态安全的策略,主要应从道路及其网络规划设计和建设、交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生态工程措施、道路的使用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笔者认为,要减少和缓解道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基础、生态道路及其网络建设措施和有效使用管理是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据;同时指出,我国未来应以高速公路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在实践中应用并促进道路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带动中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是科学评价和治理城市交通噪声的重要基础。选取典型城市道路的平直顺畅路段作为研究对象,简化了车速变化、交叉口等复杂情况对于道路噪声的影响;通过对道路交通噪声的自动监测与数学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平直顺畅路段的噪声特性及其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交通顺畅、远离交叉口等复杂交通情况的典型城市道路两侧,噪声值与车流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可以用对数曲线拟合二者的关系;累积百分声压级(L_(50)、L_(90)和L_(95))与等效车流量的拟合程度均优于常用的噪声评价量等效声级(L_(Aeq));低频段的噪声与交通车流密切相关,而高频段的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复杂、事故区域的暴露人口众多等难题,为客观评价城市道路危险货物的运输风险,建立基于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探讨城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及危险货物特性,得到风险因素;依据风险源分析,建立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事故概率模型与基于菱形标签的事故后果评价模型,获取运输路线中各路段的综合风险等级;利用距离加权法计算危险货物运输路线的风险值。结果表明:运输路线的风险评估结果可为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降低城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急 剧增加,城市道路日渐拥堵。 政府投巨资对道路进行拓宽 改造,但在道路改造中,存在 着挤占慢车道(自行车道)、 人行道的现象。 挤占慢车道和人行道,作 机动车道拓宽之用,使慢车 道有的宽度不足两米,仅容 两辆自行车并行通过;有的 与人行道合二为一,行人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