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采用"起、承、转、合"法,开展节后"收心"工作。图为某企业节后"收心会"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节假日,特别是春节长假过后,广大干部员工通常都不能马上摆脱节日气氛对心理和作息习惯、生活方式的影响,往往是思想上麻痹、分心,精神上懈怠、疲惫,安全意识降低,很容易引发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采用"起、承、转、合"法,开展节后"收心"工作。起"收心"应从节前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2.
<正>在基层安全生产实践中,有些人将辨识"风险"和排查"隐患",视为"捕风捉影"或没事找事。其实,对正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未来结果或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或评估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冒险;对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排查,并加以防范、整治,是可以防止"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中文中的"安全"在《辞海》与《辞源》中,无"安全"一词之合解,仅有对"安"与"全"两者的分别释义。在《辞海》中,"安"被解释为安全与安稳之意;而在《新华字典》中,对"安"的基本释义是无危险、不受威胁、平静、稳定、安定、安心与安宁等,与其含义相对应的成语有转危为安、安之若素、安身立命与安邦定国等。在《辞海》中,"全"被解释为完备与齐全之意;而在《新华字典》中,对"全"的基本释义是使不受损伤、保全、完备、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要把好年终"安全关",应念好"疏""细""合"三字诀。图为某企业应急演练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要把好年终"安全关",应念好"疏""细""合"三字诀。第一,全员发动,立足于"疏"。岁末年初是各类事故的高发时期,为此,各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把握冬季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立足于思想疏导,针对年底职工安全意识容易松懈  相似文献   

5.
<正>二次伤害是事故救援的"大敌",一方面延误了初次事故的救援,另一方面给救援人员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想要有效避免二次伤害,笔者认为,就要处理好事故救援的"急",与对二次伤害的判断的"稳",这一对矛盾。事故救援是一项争分夺秒的行动,最能体现"急"字。尤其是当身边的工友出现危险,在同志情谊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徒手"检查,就是检查人员仅凭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判断安全生产状况,这样的检查容易被经验所左右,被表象所迷惑,被能力所局限,产生判断误差。同时,对于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整改和有效防范,影响安全检查效果。为此,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时,一要带着检测仪器检查。对生产设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前经济界,"新常态"已成为了最热的关键词之一。所谓"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整体上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而且在一个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常态"是一种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规律,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都会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新常态"被媒体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而在我国,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给出了如下解读:"新常态"的首要特征是经济增长放缓,一般理解为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其次増长动  相似文献   

8.
"卡、斌、尖"是很普通的三个字,但对于安监工作人员却具有特殊的含义,以下是我对三字的理解,或许能使各位同仁有所感悟. 卡--能上能下.一般理解"能上能下"是延伸的涵义,多指做人能屈能伸,大肚海量;而对安监工作"能上能下"就是直白意思--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以机器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两种设计思想,指出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并对该理念加以应用;其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和对多家机械企业的实地事故情况调查,总结出多家机械企业几年来发生的24项事故,23项不良设计和11项良好设计,从工业设计专业以及人机工程学角度对其进行了过程总结、基本原因分析,提出"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是许多工业产品设计不良的根本原因,而工业产品设计不良或者工作环境设计不佳则导致多种事故的发生,因此,"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必须深入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中,以创造出无危险的安全技术保障;最后,笔者再次强调,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事故控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策略和理论,同时呼吁社会各界要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理解并加以应用,共创安全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服从"意为"遵照,听从"。在一般的企业管理中,"服从"的确可以理解为"不管叫你做什么都照做不误"。但是,在安全管理中,不能机械和形而上学地理解所谓的"绝对服从",服  相似文献   

11.
<正>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简称"金川模式",是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在50余年安全管理积淀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并总结、提炼、升华,自主创新后形成的一套全新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下面笔者通过对"金川模式"的论述,通俗解读"金川模式"中的安全文化管控思想以及落地路径、方法,以引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凯说,只有"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如何理解以及怎样做才能实现"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国有企业该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访中,张兴凯一一予以解答。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一句"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宣布开启"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之年。该如何理解并做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的工作?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全国  相似文献   

13.
人之成事,关键在于信心、决心和恒心。联想到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取得实效,更离不开这"三心"。首先,要树立信心。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它源于对事物发展变化科学正确的判断,是对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正确把握。通过多年的安全监管实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非法违法行为是事故之源,是附着在健康经济肌体上的"毒瘤"。"病灶"不除,安全难保,不但经济发展会缺乏后劲,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主6.3千伏系统并列操作现在开始。"监护人吴晓明准确唱票。"主6.3千伏系统并列操作现在开始。"操作人赵增丰认真地复述着。"合主6.3千伏分段620开关"吴晓明再次发出指令。"合主6.3千伏分段620开关"操作员赵增丰一字不差的复述,并用鼠标点合分段620开关。这时,对讲机里也传出了操作员刘海滨的声音:"检查6.3千伏分段620开关合闸到位"……这是9月3日,记者在吉林石化动力二厂1号主变倒闸操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要避免"安全生产月"活动流于形式,必须在深入理解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的重要性上下功夫,唱好"三部曲"。第一,强意识抓实效。首先是各级管理者,要把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上升到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高度,主动抓、主动说、主动做,通过亲身参与带动全员积极性。其次是执行者,企业要通过参与度高、受众面广的多形式活动,全方位、持续性地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风险"和"隐患"如何区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要认识"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可定义为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存在于一切生产活动中,无法将其完全消除达到"零"风险的理想状态,只能加以控制。第二,理解"危险因素"和"隐患"之间的转化形式。"危险因素"可视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而"隐患"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号召力,增强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公众认同感,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又于2010年4月公布了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美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伤亡,其中消防员伤亡惨重,由此在全社会引起关于应急救援的深刻反思:在抢险之前,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是否健全?在启动应急方案时,是否对事故等级和相应措施有准确预判?在救援过程中,组织救援的指挥人员和施救人员是否具备处置危化品火灾的专业技能和风险判断意识?  相似文献   

19.
郭孝臣  傅贵  郝传波  孔庆端 《安全》2020,(3):44-48,53
为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事故致因"2-4"模型,对模型中的"事件"和"动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事件、动作和状态的定义及属性,提出了动作是事件的观点并加以图示说明。然后,以北京交通大学"12. 26"较大实验室爆炸事故为案例,对图示进行解释,详细分析了上述观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动作和状态是人和物都具备的,并且状态包含在动作过程中;动作、状态、事故都是事件,事件是人或物的动作,或者动作过程中的某一瞬时状态,故"2-4"模型中动作和事件是等价的,可以相互替代或混用。  相似文献   

20.
3个“要强”     
正对于如何找准"安全生产月"活动与生产实践的契合点,笔者认为,应做到3个"要强",即目的性要强、实践性要强、总结性要强。图为某企业煤气事故应急演练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对于如何找准"安全生产月"活动与生产实践的契合点,使其切实发挥集中宣传安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到3个"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