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存环境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恶化。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尝试着运用民主理念以及公众参与制度来进行改善。事实上,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本身就是一项较为民主的决策制度,因为社会公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有着最高的环境保护参与热情,他们可以成为环境保护中进行法治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是一项涵义十分丰富和值得思考的制度,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认识,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对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更有效的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而现在的各项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管理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将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我国的发展历程、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做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近代工业在促进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社会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打破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问题好像一根导火索,燃烧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公众参与是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主要动力。公众参与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公众参与主要是指社会公众、社会团体及单位或个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公众参与决策纳入了《21世纪议程》,这里的公众包括各行各业的人群和不同的群体,如农民、工人、妇女、儿童、老人、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在参与环境执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执法人员以及公众群体都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意义为环境执法打下良好基础很多地区,由于地方政府过分强调保护地方企业,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尤为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今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日形成的,是粗放式快速发展的历史积累产物。为此应当既有紧迫感,也应有适当的耐心。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举措,中国应在保持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遵循历史规律,采用历史方法解决现阶段性的环境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处于很高水平,因此在走中高端发展道路的同时,环境保护需建立长期战略和近期策略,向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效益,通过社会监督和法律制裁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要倡导绿色发展、多规合一、宽立法严执法,解决普遍违法问题,突围环境与发展困局;要采取信息公开、建立党政同责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社会参与和监督等突破措施;要突出重点领域,解决形势最严峻、公众最关心、效果最明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环境和生态的一系列问题,为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努力。新《环保法》的推行为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原则,我们更应该在充分发挥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环保组织以及全体人民的环保积极性,走公众参与环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目前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公众对环境质量关注程度很高,而基层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巨大,其工作开展状况不仅影响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可,还直接影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我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基层环保工作遇到的问题,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基层环保队伍。基层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基层环保人才缺乏从目前我国环保队伍人员现状来看,从业人员大部分为非环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以下简称环评分会)2014年会员代表大会于6月19~20日在西安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环评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评分会、陕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以及环评分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以环评公众参与为主题,对美国、日韩、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环评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制度情况及案例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案例交流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较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环评公众参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包娜 《环境与发展》2020,(1):33-33,35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环评工作存在低效推进、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公众片面参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保护效果。本文以现有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旨在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环境评价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可提高环境评价的有效性,还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对有关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利的尊重,并在公众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虽然一直在进行研究,并不断实践着,但对于具体操作却没有详细规定,使得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效实施公众参与,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造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解决影响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上措施不力,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环境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此类事件通常具有群体性、突发性、非政治性等特点。预防和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要切实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同时,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控制和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是环境信息的公开,知情才能有效参与。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在2006年成立了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并且开始收集、开发、建设污染地图数据库。数据库包括31个省市区、约300个地级市的环境质量信息以及污染源的相关信息。我们将政府公开的数据汇总。这些数据主要源自环保部门的公开。从最初的2500条到现在超过21万条,可以看到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取得的进步。可喜的是,很多公众也采用随手拍的形式,用智能手机拍摄了全国最主要的废水、废气和重金属污染源,也形成了公开的污染源分布地图。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把公众参与定位为"维护和实现公民环境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工作有其自身特点,移民和安置受纳区群众是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的主体,做好公众参与工作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特点和目前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两项典型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工作情况,探讨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公众参与经验,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突发性的环境事件主要是指在无预警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外排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并危及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以下特征,多样性、突发性和复杂性。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性环境事件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就需要地方环境保护监测站充分发挥环境应急监测方面的职能与功效。本文结合这一背景,围绕县级环境保护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总结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在编制依据、工程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监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等方面存在的环境风险防范问题,结合有关环境风险防范的规定及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影响评价中一项关键内容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能够促进环境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做深入的沟通,而且对区域环境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必要性,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成了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3个方面阐述我国铁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环境监理制度、"三同时"制度、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等阐明我国铁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针对目前我国铁路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即修订完善铁路行业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我...  相似文献   

19.
<正>1996年,国务院文件《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到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但是,要发挥社团的作用,通过在民政部注册的社团当中的组织,由他们代表公众。2004年,中国颁布了《行政许可法》,对公众参与的程序、步骤、方法、条件、路径做出了规定。到了2005年以后,中国涉及公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如今存在的管理体制中,环境问题是无法被市场或者是政府来完全决定的。国家体制必须通过建立法制法规来完善环境保护体系,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多种机制共同存在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激励和约束并存,从而推动经济效益和环境相互协调高速发展。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约束下,可以不断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与此同时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转化升级,产业机构的调整,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