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言现阶段湘江水质受到沿岸经济发展较快和环境保护相对滞后影响,湘江大面积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其中以工业排污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为了减少水污染对环境与城市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应用选择实验法作为主要调查手段,对湘江流域沿岸城市进行污水治理民意支付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对湘江流域沿岸8座重点城市中的6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固化稳定化技术是通过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固化稳定剂,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降低土壤重金属危害的一种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的特点让固化稳定化技术广泛的用于处理重金属类污染土壤。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在重金属土壤污染中的应用效果,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重金属物质进入土壤,对土壤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态势严峻。为修复污染场地,有效控制污染场地土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国际上开展了众多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本文就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特点,对国内外工程应用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作一简述,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特点基本概念(1)污染场地。污染场地定义: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次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2日在北京召开。三年来,中央共安排116亿元人民币(下同)治理重金属污染,带动地方和企业投入300多亿元,淘汰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等共计逾500万吨。近年来,"镉大米"、"重金属蔬菜"、"癌症村"、儿童血铅超标等事件频频曝光,土壤、水、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已不再是无关痛痒的专业术语,而事关民众切身健康安全。2011年中国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各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速。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会被微生物降解、迁移性小、很难被清除、易在土壤中富集,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规律,积极探索更有效、经济的污染修复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赋存形态和迁移规律进行了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交通和能源消费;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可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留态6种;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中重金属与腐殖质的反应、土壤Eh值、土壤的pH值和土壤中的生物转化作用都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一定的影响.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侧重讨论当前研究较多的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协同修复.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山开采引发的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从这2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并提出矿区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湘江长沙段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 mg/kg、12.87 mg/kg、164.41 mg/kg和431.21 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 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力学修复的原理、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与其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相比,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不改变土壤结构且对重金属的去除更彻底。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别采自农田、果园、企业周边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运用土壤达标率、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指数法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环境中Hg、Cd、As、Pb含量均值均超过推荐背景值;变异系数显示Hg和Cd的分布最不均匀,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只有部分土壤受到了Cd和Hg不同程度地污染,主要是企业周边土壤,而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环境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小于40,土壤风险指数为97.5,尚处于低污染、清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稳定化修复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企业的搬迁遗留了很多污染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是主要的污染物。主要介绍了我国东部地区某金属加工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工艺、修复后土壤的养护、二次污染防治和工程项目验收等。工程的成功实施表明异位稳定化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有效的,可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甘肃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用10年猪粪肥的黄壤剖面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施用10年猪粪肥后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情况及生态风险,以贵州喀斯特地区施用10年猪粪肥的黄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茶园和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剖面分布,采用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施用10年猪粪肥的耕地和茶园表层土壤中Cd、Cr、Pb、As、Cu和Zn质量比均高于未施用猪粪肥的表层土壤。重金属Cd、Cu、Zn表层聚集现象明显,质量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重金属Cr、Pb、As表层聚集现象不明显,质量比随剖面加深变化不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施用10年猪粪肥的茶园和耕地土壤表层(0~20 cm)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72、0.71,污染等级达到警戒线(0.7P综≤1.0)。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施用10年猪粪肥的茶园和耕地土壤剖面的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为轻微污染(RI150)。施用10年猪粪肥的土壤表层(0~20cm)出现重金属Cd、Cu、Zn的聚集,重金属污染等级达到警戒线,土壤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正>土壤是农业生产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带来的危害已经引起社会和广大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重金属的毒性很大,潜在危害性较高,可以在生物体内、土壤内富集。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大气重金属污染而言,具有滞后性、长期性、隐蔽性、毒性强、难修复、治理难、生物吸收性强等特点,不仅会使土壤退化,降低农作物产品的产量、质量,而且也会经食物链、  相似文献   

14.
草原煤矿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典型能源开发区,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通过对土壤不同层次8种重金属质量比的分析,探讨了矿山开采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区周边土壤重金属质量比受采矿影响较大,利用表层与深层质量比的比值Ri来表征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富集特点,总体上表层重金属富集显著;通过单因子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及地积累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矿区周边土壤总体污染程度较轻,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镍、铜、铅、锌、镉、砷、铬、汞,铅、铜和镍,表层质量比平均值均大于当地背景值;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重金属质量比的影响较大,利于重金属富集的土地利用类型排序为裸地、旱地、水浇地。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生存的根本,日趋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了地下水,对食品安全也带来了严峻的影响。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监测工作、污染源头、修复技术、质量评估四个角度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防治中的挑战,然后就如何应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了对策,包括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完善土壤修复质量评估等。  相似文献   

16.
安徽某硫铁尾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某硫铁矿尾矿区农田土壤、农作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分析和风险评价,为硫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与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布设30个采样点采集土壤及其毛豆样品,ICP-MS法测定Cu、Zn、As、Cd、Pb重金属全量,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生物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 H值在3. 37~4. 60,均值为4. 03,土壤呈强酸性、酸性。比对安徽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研究区土壤已明显遭受外源重金属污染;比对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受到Cd、Cu重金属污染,其中60%采样点Cu超标,76. 67%采样点Cd超标,但都远低于标准风险管制值;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农田以Cu、Cd污染为主;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总体已遭受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总体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危害,Cd在67%以上检测点为中等风险水平、10%为强风险水平。研究区农田农作物毛豆籽粒中Pb、Cd、As质量比均值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量值,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从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Pb。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文献的收集,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的来源及重点污染研究区域,重点介绍了现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植物修复的优越性,并综述了植物修复的机理及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方式,最后总结了植物修复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植物修复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本文对郑州市近郊的巩义、新密、嵩山脚下3个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和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这些种植基地生产的蔬菜的Cu,Cr,Pb,Cd含量。通过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壤及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近年来,我国蔬菜种植基地因工业污染的加剧,引发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给我国蔬菜种植产业及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态分析及生物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是土壤修复的关键.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了经济、有效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铁路货场重金属矿石运输会对货场土壤造成污染,通过实验分析了铁路土壤污染状况,介绍了土壤污染的危害,对目前国内外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根据铁路货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铁路货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