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V-B辐射增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大田栽培条件下紫外辐射增强对冬小麦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使小麦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穗重、茎重、叶重减小,灌浆速度变慢,灌浆不充实,此外,UV-B辐射增强还使花粉败育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增强UV-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锡安  夏汉平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3):1044-1052
综述了大气臭氧层的减少是影响地面UV-B辐射增强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简述了增强UV-B辐射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UV-B辐射一方面在分子水平上直接或间接地损害植物的DNA分子和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影响;另一方面对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如叶表皮结构和花的形态结构等)产生广泛的影响。过强的UV-B辐射穿过叶表皮后直接对植物的光合系统、膜系统和植物生长调控激素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会在植株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层次上表现出来。增强UV-B辐射作为全球变化因子,可导致敏感植物种类的死亡或退化,较能忍耐UV-B辐射的耐荫树种比阳生树种的适应性更强,能竞争到更多的利用资源,因此,在全球UV-B辐射增强下阳生树种可能会提早退出植物群落,这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更新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还综述了UV-B辐射与其它污染胁迫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复合作用共同对植物产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UV-B辐射的防御和修复等防护对策,提出了今后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大尺度、长时间的宏观研究,以及开展增强UV-B辐射对地下生态学,对DNA的修复与表达机理,对植物信号接收和传导的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近5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明显具有以下趋势:1)增强UV-B辐射对植物个体影响的研究总体上趋于减少;2)对植物信号转导的研究日益增多;3)植物对增强UV-B辐射胁迫的防卫机制和伤害修复研究仍是重点,但更偏重于防卫机制方面的研究;4)更加重视对植物群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5)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环境背景因子和污染胁迫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和重点.根据近5年的研究进展,推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关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还会加强,信号转导、分子水平机理以及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20个小麦品种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形态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UV -B辐射增强对 2 0个小麦品种影响的形态学差异。结果表明 ,叶面积指数、株高、节间长、茎基粗对UV -B辐射增强响应具有品种间差异。株高和节间长对UV -B辐射响应具有一致性 ,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形态响应指数 (MRI) ,耐性品种 (MRI>- 8 5 )为 :辽春 9>文麦 3>大理 90 5 >兰州 80 10 1>绵阳 2 6 >YV 97- 31>毕 90 - 5。敏感品种 (MRI <- 49 4)为 :会宁 18>繁 19>楚雄 880 7>My 94- 9>黔 14>云麦 39>陇春 16。耐性品种具有较小的叶展开角度 ,敏感品种具有较大的叶展开角度。UV -B辐射还不同程度抑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田栽培条件下紫外辐射增强对冬小麦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辐射增强使小麦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穗重、茎重、叶重减小,灌浆速度变慢,灌浆不充实,此外,UV B辐射增强还使花粉败育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由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辐射不断加强,生物生长受到了威胁.UV-B的增强改变了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了藻类生物生长,抑制了其光合作用.以BG11为培养基,在室内培养的条件是光照强度为60 μmol·m-2s-1(昼夜比为12 h:12 h),温度为26℃,研究了一氧化氮(NO)在增强uv-B(强度为0.2J·m-2s-1)辐射下的对小球藻的作用.测定了小球藻的硝酸还原酶(NR,nitrate reductase)、亚硝酸还原酶(NiR,nitrite reductase)、谷胱甘肽还原酶(GS,glutamine synthetase)、谷氨酸一草酰乙酸转氨酶(GOT,Glutamine aminotransferase)的活性变化,并对小球球藻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增加UV-B辐射下,一氧化氮能够提高其氮素代谢酶类活性,保护内囊体膜避免UV-B的损伤.结论是UV-B辐射下一氧化氮对小球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大田生长的两种番茄(早熟型“同辉”和晚熟型“霞光”)某些繁殖特性(最大开花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果实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子代种子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同辉”开花数在高辐射下增加,“霞光”开花数在低辐射下减少;“同辉”果实产量在两种辐射下都明显增加,而“霞光”果实产量只在低辐射下增加;辐射抑制了“同辉”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而只是降低了“霞光”的花粉萌发率;强辐射造成两种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下降。经过一季的增强UV-B辐射处理,“同辉”种子数量增加,低辐射下种子明显变小;“霞光”种子数量减少,且明显变小.就开花数、果实产量和种子质量而言,早熟的“同辉”品种更具抗性,而晚熟的“霞光”更敏感.图3表1参29  相似文献   

8.
水稻对UV-B辐射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UV-B辐射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影响和水稻对UV-B辐射的抗性机制。UV-B辐射对水稻生长、叶片形态、生物量、产量、光合系统、病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水稻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因子主要有CPD光解酶、UV-B吸收物质、抗氧化酶等。UV-B辐射使水稻叶片中产生了ROS,导致Rubisco酶降解,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抑制了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水稻籽粒形成和产量。水稻对UV-B辐射响应存在着品种差异,CPD光解酶编码基因的自然突变会引起水稻UV-B敏感性的差异,CPD光解酶活性是水稻对UV-B敏感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响应指数公式,对水稻UV-B响应敏感性的品种差异进行评估,存在品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生长、生理、生育期和环境背景的差异。最后对UV-B辐射对水稻的影响、水稻对UV-B响应的差异及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增强对不同大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不同生育期3个大麦(Hordeum vulgare)品种光合和蒸腾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自然光)和辐射增强(辐照强度14.4 kJ.m-2.d-1)2个UV-B辐射水平。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大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对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可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胞间CO2摩尔分数基本没有影响。不同大麦品种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单2号对UV-B辐射增强较为敏感,而苏啤4号较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在4.52kJ m^-2 d^-1 UV-BBE的UV-B辐射和700μmol mol^-1的CO2浓度人工模拟复合处理下,研究了蚕豆(Vicia faba L.)幼苗的紫外吸收物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和CO,的单独和复合胁迫下,紫外吸收物的含量均升高,而在复合胁迫下达到最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UV-B辐射下降低,在CO2和复合胁迫下增强;丙二醛(MDA)的含量在UV-B辐射下提高,在CO2胁迫下降低,在复合胁迫下接近对照;抗坏血酸(AsA)含量在UV-B辐射下降低,在CO,和复合胁迫下增加,这表明CO2倍增能提高蚕豆对增强UV-B辐射伤害的防御能力,而蚕豆体内保护酶体系(SOD、POD、CAT)、抗氧化物质(AsA)和紫外吸收物是其在高浓度CO2下增强抗UV-B辐射能力的内在基础,图1参24  相似文献   

11.
陆生植物对UV-B辐射增量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逐渐被破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UV—B辐射部分抵达地球表面增加,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讨论了UV—B辐射对陆生植物在分子和器官水平的影响,植物可能通过UV—B光受体吸收低水平UV—B辐射,并通过不同信息途径转导,这包括钙、激酶和活性氧等,UV—B辐射诱致基因活性变化,并改变植物的形态和功能,暴露在UV—B辐射下大量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包括调节编码保护色素、DNA修复蛋白的基因和光合基因等.UV—B辐射引起光合作用、生长和生物量降低,极少数植物增加生物产量,整体群体生物量倾向减少.UV—B辐射对热带亚热带森林树种影响的报道甚少,目前增高UV—B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得到重视.参45  相似文献   

12.
补增UV B辐射 ,焕镛木 (Woonyoungiaseptentrionalis)叶片的光饱和光合速率较自然光下的降低 2 9% ,叶片的光合量子产率降低 5 0 .4 % ,光能转换效率亦降低 4 9% .补增UV B辐射抑制光下呼吸速率 (Rd) ,但不明显改变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 补偿点 .补增UV B辐射 ,焕镛木叶片的RuBP饱和的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分别较自然光下的低 4 3.4 %和 4 6 .4 % ,Jmax:Vcmax亦降低 ,显示补增UV B辐射对Jmax的影响较Vcmax明显 .补增UV B辐射亦引起磷酸三碳糖利用速率降低 .叶片多个生化过程被抑制可能是引起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 .补增UV B辐射 ,降低了气孔对空气CO2 浓度和相对湿度变化的敏感度 ,则可能影响植株对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性 .图 3表 4参 2 3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使番茄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同样使叶片的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而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增加;中等剂量(5mmol*l-1)的H2O2预处理能提高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并延缓CAT活性的降低,抑制膜质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中等浓度H2O2预处理能提高番茄对UV-B增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UV-B辐射对大豆和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植物生长室中,UV- B辐射明显降低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抑制程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黄瓜和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与UVB辐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是类胡萝卜素减少幅度不大.UVB对Chlb 的破坏较Chla 严重,导致Chlab 比值增大.UVB虽增加大豆幼苗的SOD活性,但降低大豆幼苗的NR活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认为,Chlab 比值和SOD 活性升高,有助于植物对UVB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磷素营养对春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与春小麦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由于对根系生长的促进,明显改善了春小麦的水分供应状况,同时,增加了束缚水含量,提高了膜稳定性和叶片耐脱水能力,且由于提高了渗透调节能力,维持了生长过程的正常进行,明显提高了春小麦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虽然气孔导度的增大增加了作物的耗水,但由于施磷对失水的促进小于对产量的促进作用,因而明显提高了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施磷可明显改善春小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6例静电加速器工作者染色体的观测,研究电离辐射引起的人类染色体畸变。效应与辐射剂量相关,畸变的类型和频率反映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UV-B增加对麦田杂草看麦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群体条件下,研究了UV-B增加对麦田杂草发生、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强度增加,看麦娘的密度显著增加;在小麦生育前期,看麦娘的单株茎蘖数下降,而在中后期显著增加;UV-B增加对小麦中后期看麦娘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效应;看麦娘叶片的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在未来紫外线增加的条件下,看麦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可能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镧对铅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庞欣  王东红  彭安 《环境化学》2002,21(4):318-323
在铅胁迫的条件下 ,研究了镧对小麦幼苗生长期地上部分及根系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在严格控制的人工气候室进行 1 2d .Pb(NO) 3 处理量为 0 ,5 0 ,1 0 0mg·l- 1.在第二天至实验结束的研究结果表明 ,加L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根系的SOD和CAT各增加 0 4 5— 1 6 5倍和 32 2— 77 77% ,MDA减少 1 1 0 5—2 7 4 9% .当有铅胁迫时 ,在 0— 5d内 ,与对照组比较 ,镧使小麦幼苗的地上部分及根系的SOD和CAT有少量的但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 (p <0 0 5 ) ,MDA含量则减少 .表明La(NO3 ) 3 使抗氧化酶提高 ,增加了小麦抗铅胁迫的能力 ,但是只是在胁迫初期和胁迫不很严重的条件下 ,才具有这一作用 .  相似文献   

19.
铜对小麦氮素代谢的影响李延(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杭州310029)黄毅斌(福建农科院土肥所,福州350013)秦遂初(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杭州310029)铜在1931年由A.Sommer证实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近年来,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耕...  相似文献   

20.
青钱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青钱柳 (CyclocaryapaliurusBatal.)为胡桃科 (Juglandaceae)青钱柳属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生于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及沟谷水旁 ,该植物在民间用于清热消肿、止痛等[1] .但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了寻找活性成分 ,我们对该植物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1 实验部分1.1 材料及仪器植物样品采自重庆市南川金佛山 ,凭证标本由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刘正宇副研究员鉴定 .熔点用XRC 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NMR用BrukerAC 30 0P型核磁共振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