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氧气瓶帽是氧气瓶的重要部件,但长期以来,在充气、运输和使用中常将瓶帽卸掉而弃置不用,既易造成铜嘴损坏,又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我矿为确保氧气瓶的使用安全,对瓶帽及其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1)将瓶帽开口的下端扩大五分之一,以方便气压表的安装;(2)采用特制螺栓将瓶帽固定在气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乙炔钢瓶一直采用活性炭作填料,孔隙少,质量不稳定,使用中已发生多次爆炸伤亡事故。为解决这个问题,上海4805工厂乙炔气所自去年11月起,经近5个月的努力,闯过原料配方、计算、灌瓶、蒸压、干燥、密封等多项复杂的工艺过程,今年4月成功地试制出我国第一只新型硅酸钙填料乙炔气瓶。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其技术性能、产品质量全部符合标准。装有这种新填料的乙炔气瓶,具有多孔率高、贮气足、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部分试制品经解剖化验证实已超过日本、荷兰的王牌产品,为今后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新填料乙炔瓶@张顺忠!上海7010邮政信…  相似文献   

3.
<正>1鉴别与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说的旧式气瓶通常是指按GB 5842—86《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制造的气瓶,其显著特征是:护罩与瓶体连接的方式不是直接焊接而是用螺栓与耳片连接,护罩可拆卸下来,这也是那个时代制造的气瓶的标志,至少江苏及周边地区是这样,一看很直观地就能区别开来。旧式气瓶只要未达到15年使用期限并在检验检测有效期  相似文献   

4.
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彳丁两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它气瓶。氧气作为一种理想的助燃气体,广泛应用于焊接和切割中。  相似文献   

5.
气体灭火是目前常用的消防手段之一,但存储气体灭火介质的钢瓶经常出现泄漏、瓶体变形等问题,导致药量不足甚至发生事故等。本文通过分析气瓶装气压力和瓶体的形变关系,提出基于测量瓶体变形间接装气量的方法,推导了瓶体变形量和瓶内压力的关系函数,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种基于金属膜应变传感器的气瓶泄漏监测装置,装置主要由传感器、和监测报警装置组成,装置对气瓶存储干涉小,不影响气瓶使用,推广后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耀斌 《劳动保护》2002,(11):49-49
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有两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它气瓶。氧气作为一种理想的助燃气体,广泛应用于焊接和切割中。由于氧气是一种盛装助燃压缩气体的移动式容器  相似文献   

7.
高压无缝气瓶是一种盛装压缩气体的移动式容器 ,由于压力高 ,装卸运输频繁 ,使用环境变迁 ,往往使气瓶处于不安全状态。据统计 ,全国每年发生气瓶爆炸事故数十起。其中 ,由于超装、腐蚀、混装、撞击等原因 ,导致氧气瓶爆炸的事故十分突出。一、目前氧气瓶管理存在的问题1 违规使用瓶装氧气广泛用于冶炼、化工、电子、切割和医疗等行业。原劳动部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安全使用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由于疏于管理 ,违规使用现象十分普遍 ,是气瓶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1)附件损坏、丢失氧气瓶的附件有瓶阀、手轮、瓶帽(防护罩)和防…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全国在用各类气瓶已达到5500万只,其中液化石油瓶数量最多,为4646万多只O1996年发生气瓶爆炸事故36起,造成36人死亡,59人受伤。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1995年相比,分别上升80%和133%。上升势头连续几年不减。气瓶爆炸事故中,液化方油气瓶所占居多。液化石油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第一是超装,第二是使用不当。我们最常见常用的液化石油气瓶是充装量为15kg的那种规格。这种气瓶的有效容积,按国家标准规定为不小于35.兄,如小于35.SL,就此一项不符合要求,不论其他项目是否达标,均应判为不合格品。在气…  相似文献   

9.
随着乙炔气瓶在生产中的大量使用,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从我厂发生的有关乙炔气瓶的事故来看,回火引起乙炔气瓶燃烧(乙炔气直接由瓶体喷出燃烧),是乙炔气瓶使用中的易发事故。乙炔瓶瓶阀与乙炔减压器之间采用的是非螺纹联接,若安装不妥(装不好或垫圈不合适等),在乙炔系统产生回火时,有可能以两种方式引起乙炔气瓶着火燃烧:一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移动胶管等原因,使联接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我县闵桥镇一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在家中用液化石油气瓶倒气,发生气瓶爆炸,倒气当场被炸身亡.并造成妻儿受伤,财产损失。我参加了事故调查,为将事故原因分析的科学合理,表述的更贴切,更具说服力,我反复清理思路。突然间,脑中有灵感一闪:我曾经看过的《江苏劳动保护》中有过类似的案例,便在我收集的《江苏劳动保护》杂志中查找.终于在1996年一、二期合刊上找到了题为《用“空”了的液化气瓶为什么会爆炸》一.中对爆炸原因的分析给了我和调查组同仁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最后结合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发生在倒气过程中的化学性爆炸事故。原因是由于倒残,使得被倒气瓶内气体压力失衡吸入空气,当倒气人将空、实气瓶用充气枪连接,打开阀门后.液化石油气迅速从实瓶流入空瓶.  相似文献   

11.
深秋 《安全》2002,23(6):33-33
一忌私自倒气。用户私自从一个气瓶向另一个气瓶倒气,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2%~10%的爆炸浓度极限时,一旦遇到明火便会引起爆炸。 二忌乱倒残液。有的用户为了能向空罐中多充一些气,私自拆开气瓶,随意将瓶中的残液倒掉,至使挥发的气体遇到明火而燃烧。 三忌高温烘烤。液化石油气是经过加压才变成液体的。所以,气瓶内的饱和蒸汽压比一般液体气压要大得多,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瓶内液体迅速  相似文献   

12.
罗海生 《劳动保护》2010,(8):106-107
近期广西相继发生2起氧气爆炸引起火灾的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氧气瓶爆炸燃烧等原因的分析,提出消防应急处置此类事故的措施及预防对策。氧气瓶是贮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压力容器,它是由瓶体、瓶箍、瓶阀和瓶帽4部分组成。其瓶体外部有2个防震胶圈,瓶体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两字,用以区别其他气瓶。在压力容器燃爆事故中,氧气瓶的燃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盛装液化气体钢瓶,在温度升高时,所装液态气体的体积膨胀,把原来的气相空间充满,使气瓶压力急剧增高,当压力超越气瓶极限强度时,致使气瓶爆炸。(2)气瓶安全装置失灵,如压缩气体气瓶安全防爆膜太厚,以致气瓶超压后,防爆膜不起作用;或者液化  相似文献   

14.
防噪声帽     
一种新型的防噪声工作帽,最近在法国开始使用。在这种工作帽内有一个集成电路无线电接受机,用耳塞机收听音乐或者生产调度指令,从而有效地防止工作场所的噪声干扰。这种工作(安全)帽很轻,仅300克。 (译自法国《Machive- outil》1979年 6月号)防噪声帽@刘意年  相似文献   

15.
下图原刊于日本《高压气体》 1977年第5期上,对研究防止乙炔气瓶破裂事故和分析事故原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该图没有包括乙炔气瓶因设计、选材、制造不当以及瓶体因腐蚀、脆化和外伤等引起破裂事故的原因。在利用该图时应将这些原因考虑进去。乙炔气瓶破裂事故分析图@孙萍辉$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技术安全处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张福元 《劳动保护》1992,(12):39-40
溶解乙炔气瓶使用一段时间后,如不按规定补加丙酮(溶剂),就会造成瓶内丙酮严重不足,因而大大地降低乙炔气的充装量,瓶内压力异常升高,这不仅损害广大用户的利益,更严重的是将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由于缺少丙酮,使得瓶内的溶解乙炔成为压缩气态乙炔,稳定性极差,一旦遇有外来能量,极容易分解,引发乙炔瓶的爆炸。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 针对溶解乙炔气瓶缺丙酮问题,本文将简要阐述溶解乙炔气瓶的构造与乙炔气的溶解原理,并简析乙炔气瓶缺少丙酮现象对安全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如何鉴别和解决的一些方法。 一、国家有关溶解乙炔气…  相似文献   

17.
汪德山 《安全》1996,17(2):18-19
说说瓶阀安全汪德山在庞大的阀门家族中,形形色色的气瓶阀门(下称瓶阀)是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成员之一,几乎到处可见。瓶阀是控制气体进、出气瓶的装置。作为气瓶的门户,瓶阀是气瓶的最为重要的附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气瓶充装、运输、使用...  相似文献   

18.
&&1.实行充装重量逐瓶复验制度 ,严禁过量充装。充装超量的气瓶不准出厂。采用连续自动称重进行充装时 ,以抽检替代逐瓶复验 ,应有相应的抽检制度 ,并经充装注册机构核准 ;2.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 ,其最大称量值应为常用称量的1 5~3 0倍。称重衡器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每班应对衡器进行一次核定。称重衡器必须设有超装警报或自动切断气源的装置 ;3.严禁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不允许瓶对瓶直接倒气 ;4.充装后应逐只检查气瓶 ,发现有泄漏或其他异常现象 ,应妥善处理 ;5.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  相似文献   

19.
5月25日,锦西化工厂一辆汽车去盘锦,车上带有液化石油气瓶。当车行至锦州北郊,气瓶突然爆炸,当场将一名装卸工炸死。 这个气瓶是锦西县某厂制造的,筒体用5毫米钢板,上下封头手工成形,壁厚不匀。筒体与封头面对接无间隙也无衬圈。三条焊缝环焊缝一周均未焊透(其中有170毫米未焊上,有160毫米的裂纹)。那天比较热,气瓶气体超装,又加上汽车颠簸,气瓶受振,使罐内压力骤增,导致爆炸。由于装卸工坐在气瓶上,当气瓶爆炸时,气浪把他推向八、九米的高空,坠下身亡。 此次事故告诉我们:1.未经安全监察部门批准,质量低劣的液化石油气瓶,不能买,也不能用;2…  相似文献   

20.
在一起无缝气瓶爆炸事故鉴定检验中,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和存在其它特殊情况,对确定其爆炸性质产生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增加了爆炸气瓶瓶阀的拆解检验和对同批充装未爆炸气瓶瓶阀拆解检验,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证据,得出了结论意见。同时,对今后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及开展鉴定检验工作有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