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很庆幸,在我的人生里结识了《江苏安全生产》。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看报的人,在我的印象里《江苏安全生产》许多栏目贴近基层,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在业界是一份很负责任的刊物,让读者感觉可读可亲。  相似文献   

2.
王鹏 《劳动保护》2008,(10):103-103
光阴似箭,来到《劳动保护》杂志社已有2年的时间了,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能作为杂志社里的美编我深深地感到荣幸。  相似文献   

3.
正夜深人静,倚窗仰望苍穹,满天星斗荧光点点,一弯明月为我挑灯,任我在浩瀚的夜空中寻找由母亲幻化的那颗星。那一刻,我看见了母亲的"瞎话"在星光里闪烁。《宝葫芦》装满了勤劳和智慧、《鞭打芦花》在包容与善良中萌发、《太上老君下凡察民情》教会了我珍惜和敬畏……  相似文献   

4.
我的平安健康生活《雍正王朝》里的忠臣张廷玉,《突出重围》中铁骨铮铮的老军人,《东北大剿匪》中的大土匪,《省委书记》里的书记贡开宸,《大宅门》中自家老店的老东家白萌堂,《天下粮仓》中的大贪官米汝成,《神医喜来乐》中的王太医……从权臣到富商,从将军到土匪,从反贪到巨贪,他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荧屏角色,他就是杜雨露。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结缘至今,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走上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道路之时,我作为一个下乡知青,大学毕业后,从黑龙江来到北京,分配到国家商业部劳动工资局.作为一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能够到国家机关工作,除了兴奋就是压力.当时正值文革刚结束,机关工作也是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让我一时不知从何处人手. 那时我们办公室里订了几份报刊,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外,还有一本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有关的《劳动保护》杂志.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伴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日子?在我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离不开的好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管安全的老同志曾对我说:"《劳动保护》是本好杂志,要好好学习?"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领导安排我负责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我就立即借来了《劳动保护》杂志,认真阅读,从中吸取营养?从此,《劳动保护》杂志就成了我的伙伴,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教材?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实践告诉我,要搞安全生产工作,就离不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所以,我就利用《劳动保护》中刊登的一些警句制作成精美的警示牌放…  相似文献   

7.
七年前的一个盛夏,我写下散文《今生从警》,投寄与你,从此有了七年的交往与情缘。初次接触,你的包容与肯定,更增添了我笔耕不辍的信念与意志。后来诸如《一个警察的未婚妻》、《高速公路上的"灯塔"》、《警察爸爸的感想》、《为了平安出行》等与警营生活有关的人生片断陆续变成铅字,不仅让广大读者能从一个基层民警的故事里读懂警察,理解警察和支持警察,也让我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劳动保护》今年第二期刊登的小小说《张厂长动土记》很好。 这篇小小说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故事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小说里写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使人感到似曾相识。故事矛盾的焦点是在小马身上,如何把小马教育好,是要做一番工作、下点功夫的。我们安技干部在工作中有时也碰到类似情况,是妥协,还是斗争?!《张厂长动土记》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我希望《劳动保护》能经常刊登这样的小小说,以之来丰富刊物的内容。希望多登这样的小小说@杨风仪  相似文献   

9.
六月的夏天,时晴时雨,而且异常闷热。我和我的团队在影剧院里静静的观看着安全生产教育片——《生命监管》。这是高峰公司开展的《百日无事故,安全生产活动月》的一项活动。坐在屏幕前,脸上映着忽明忽暗的光影,眼前呈现的是那一幕幕鲜活而又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认识《劳动保护》杂志已经16年了,这十几年来,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最想说的就是: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回顾与《劳动保护》杂志的交往历史,是珍藏于心底的一腔情愫.1997年6月,我在办公室的报刊栏里发现了她,第一次阅读《劳动保护》杂志,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由于平时从事文字工作,再加之个人的爱好,便试着向《劳动保护》杂志投稿,一次、两次、十几次,每次将精心修改的稿件发给杂志后,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等待.那种感觉漫长而又渴求,可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音信皆无,我开始有些失望.当2000年第6期《劳动保护》杂志上,《让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时,顿使我激动不已,看到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我为何要读《劳动保护》 编辑同志: 我是《劳动保 护》的老读者了, 已出的63期,我几 乎每期都读过。有 人问我:“你是教 师,为什么要订阅 《劳动保护》?”我回 答他:“这刊物是社 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具体体现。我的 亲友不少是在旧社 会资本家的工厂里 被砸死、烧死和毒 死的,我亲眼目睹 过一次盐厂锅炉爆 炸就炸死30多人, 其中有我的姑爷和表兄。经常读《劳动保护》可激发我对旧社会的恨和对新社会的爱,可鞭策我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何况学校也应宣传劳动保护哩。”我教书30多年,特别是读贵刊之后,更有意识地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对…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04,(6):i014-i017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重要指示,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要求,2004年继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以下简称“万里行”活动)。2004年“万里行”活动紧紧围绕实施《安全生产法》和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这一主线,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重点,加大  相似文献   

13.
有时,一本书、一册杂志,就能传递一份信念,激发一个志向、砥砺一种品格.《劳动保护》杂志之于我,正是如此.它如师如友,伴随着我从大学时期到工作至今. 在改革春风劲吹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学里就读经济专业.那时我们,勤奋努力,刻苦攻读,图书馆里通宵达旦,满怀着建设祖国的豪情憧憬,如饥似渴地吸收经济理论知识.一个下午,我在图书馆书刊栏里翻到了一本《劳动保护》杂志.本来只打算简单浏览,但是一打开却深深被其吸引.在此之前,我过多注重经济理论、概念定理和数据分析,很少系统思考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通过这次"邂逅",我认识到安全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深深喜欢上了这本厚实的杂志."尊重、热爱、保护生命"这句话,深深扎根于心.  相似文献   

14.
离开企业多年,《劳动保护》杂志也渐渐淡忘了。但今天偶然看到2002第9期,顿感耳目一新。过去《劳动保护》给我的印象大抵是:粗糙务实,灰头土脸。现在多彩的文字、鲜艳的图片让我不敢认了。然而,最让人振奋的是漂亮的外壳里涵盖的内容更精彩:紧扣主题,特色凸显——“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像中华民族这样,对家如此的依恋,亘古不变,从文化的源头穿透每一个华人的心脉。《国风》的节奏里有,《离骚》的忧愁里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里有,于光中的《乡愁》里有……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编辑部:你们好!贵刊寄给我的1997年第1期《劳动保护》,我已于农历着节期间收到,这是你们给我的最好的春节礼物,我和家人十分感谢,你们是党的好干部,是我们职工的贴心人。去年4月初,我仅仅因抵制领导违章指挥生产和蛮干而连续遭到打击报复,在多方反映无结果的情况下,不得已写信向贵刊求援(见1997年五期《劳动保护》)。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雪中送炭,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支持了我,给~个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党的关心和政策的温暖。在今天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我在东北大学图书馆一楼的期刊室,用电脑检索到了《劳动保护》杂志的名字,那是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相遇.《劳动保护》杂志以科学严谨、精确专业的文章,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题为《龙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的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劳动保护》杂志成了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每逢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专业解答与指导,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劳动保护》杂志,而她也从未让我失望过. 由于安全员的特殊身份,我格外喜欢杂志中的"安全员手记"栏目.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打算也尝试一下这种把安全管理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经过两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我完成了第一篇作品——《陆老师的牛仔裙》,战战兢兢地投给了时任编辑王文尧.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6月18日,"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在广西南宁启动后,6月22日上午,"万里行"采访团一行,在以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主任金磊夫为总指挥带领下,参观采访了西南地区煤炭企业——广西右江矿务局。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煤炭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杂志社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喜好“爬格子”的人 ,平时生活工作当中 ,接触的书刊、报纸也不少 ,可在半年前与《劳动保护》相识 ,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自己与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爱。与《劳动保护》是在一个喜好笔耕的朋友那里邂逅相遇的。她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囊括广阔、各栏目版块特色鲜明、形态各异、色彩纷呈 ,让人不看则已 ,一看就爱不释手了。《劳动保护》是由国家经贸委主管的刊物 ,看到这本刊物就感觉非常亲切。在琳琅满目的栏目里 ,笔者非常喜爱看《集思广益》、《法制与权益》、《工伤保险》、《安全文艺》、《…  相似文献   

20.
别难过     
《人车路》我每期都看。编辑部也就那五张脸,我都熟。因为我家那口子就是这小芝麻大的编辑部里小芝麻大的负责人。靠沾这点光,我也曾在《人车路》上发过几篇小稿。十多年来可以说是近距离地看到编辑部的变化。从比较单一的一本黑白杂志,到今天全彩色图文并茂且涵盖有权威发布、交通资讯、交通万象、法制经纬以及爱车俱乐部等时代性兼具实用性栏目的杂志。编辑部那几个刚来时稚嫩的小年青,到如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