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实施和主要功能模块,利用B/S架构和Web GIS技术,以及相应的编程语言和规范的关系数据库,给出了为环境监测信息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化,环境管理与决策对环境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简要地介绍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在进行的环境数据库标准化建设、环境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并对基于WWW技术的数据库发布系统和分析系统开发的内容进行了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基于Web的省级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功能特点和组成结构,并就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充分体现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充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又满足了省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对于数据安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历史数据整合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环境监测历史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将历史数据重新整合、纳入统一的数据库实现集中管理的方法策略,以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数据库和计算机计算环境监测数据时,应该按照数值修约规则,编制和使用正确的计算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6.
动态因子分析(DFA)作为降维度的多元统计方法,被设计用于时间序列分析,以揭示多元变量中解释变量与共同趋势对响应变量的影响程度。相较传统多元统计方法,DFA显性考虑时间因素,并量化影响响应变量的潜在因素。该方法可以忽略内在理化过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且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生态环境、空气污染等领域,但在国内尚未被应用。DFA在自身完善、应用范围、信息挖掘、数据预处理、预测分析、空间分析方面仍有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自动监测系统信息共享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了当前各地监测系统存在的环境监测信息综合处理困难及信息交换障碍等问题,结合国家不同层次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及侧重点,分析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信息共享元数据内容,介绍了科技部项目主要功能和设计方法及思路。最后对环境监测信息共享技术发展提出了自已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可以获取传统监测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更多信息,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3S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处理基本模式,对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提出指标库管理的思想,基于COM技术,用VC++6.0为开发工具,初步实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牛耘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11(2):55-56
简要介绍了建立环境监测信息数据库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数据库发展的现状,WWW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以及WWW技术在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数据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页岩气开发生态环境数据的特性和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有效集成的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对页岩气开发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环境空气及污染源负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人类与环境之间压力—状态—响应关系为框架的,综合环境监测各要素的,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国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0年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全国环境质量2001—2010年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同时将2010年31个省(市、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大类、8个小类,并深入分析了各类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差异和特征。实证表明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C/S架构数据库方案,设计并开发了新疆工业企业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数据录入、修改、查询、保存等基本功能,还能够实现数据分拣功能,与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及"十二五"环境统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避免了大量数据的重复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如何说清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是一个摆在环境监测战线上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认真分析了当今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监测工作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监测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监测对象就是生态系统,目标是认识反映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演变趋势,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分析了中国生态监测存在的5个问题:生态监测缺乏统一管理,部门间任务存在交叉和重复;生态监测技术不够规范,信息整合与利用困难;生态监测网络松散,国家级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缓慢;环境监测法律依据不足,法制保障力度亟待加强;生态监测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亟待建设。最后,从国家现实需求、生态监测现状以及监测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中国生态监测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