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苯系化合物好氧降解菌的驯化和筛选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为了筛选降解苯系化合物的优势菌种,选用城市污水处理场和石化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分别以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本,1,3,5-三甲苯作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驯化,筛选和分离出了能以上述6种化合物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25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这些菌株的好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苯系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模拟地下水环境微生物降解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某加油站附近的土样,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获得一系列降解甲苯的菌株,选择了出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诱变,再筛选出降解特效菌株,并模拟地下水环境进行驯化。菌株在12d内对甲苯的降解率达到93.5%。利用渗流槽模拟扩大降解实验,第11天甲苯的降解率达87.3%,第15天达到95.2%,证明该菌株是一种能够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甲苯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研究有毒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以鉴定有毒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中间产物.以及是否最终成为无害的产物(CO2和H2O),对人们认识有毒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及生物去除的办法.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色质联机测试中间产物以及降解过程体系酶的变化,对产碱菌株F-3-4降解2,6-二叔丁基苯酚(2,6-DTBP)的途径和机理进行了研究。GC—MS测试结果表明。中间降解产物为乙酸、丙酮酸和异丁酸等化合物。降解过程体系酶测定结果显示.儿茶酚2,3-双加氧酶变化比较明显。表明在菌种生物降解底物过程中。主要以2,3位开裂为主。即主要以间位开裂途径进行开环反应,从而推测了F-3-4对2,6-DTBP的降解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性培养从被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机油为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Ll和LL2,测定了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试验了菌株对正已烷、苯和甲苯的降解能力。实验表明,2种菌株都对机油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其中LL2菌株还对苯和甲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物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造纸厂内废水处理池中采取活性污泥,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生物油的菌株EL5.对该菌株在土壤中对生物油降解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CO2生成量的生物降解测定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生物油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通过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得到菌株EL5,根据形态特征以及生理化特性分析,将EL5鉴定为杂色曲霉菌(Aspergill versicoir).②菌株EL5对5种常见抗生素敏感.③菌株EL5在降解生物油的过程中,生物降解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选择30 ℃为适宜降解温度.pH为中性条件下对生物油的降解较为有利.随着w(生物油)的增加生物降解率有一定的下降,但相同条件下,加菌后30 ℃下10 d对w(生物油)为1 200 mg/kg的土壤的生物降解率达40%,而未加菌的生物降解率只有6%.④菌株EL5还可以以苯、对氯苯酚、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6.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7株优势降解菌,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对含氟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在浓度高达100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生物降解实验中全氟辛酸可被筛选菌脱氟降解。  相似文献   

7.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7株优势降解菌,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大风大浪原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对经过台化的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在浓度高达100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全氟辛酸可被筛选菌脱氟降解。  相似文献   

8.
一株氯氰菊酯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雅安市售砖茶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氯氰菊酯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YAT,根据其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YAT在PD培养基中168 h内对50 mg·L-1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为54.83%,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与菌体生物量呈正相关.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YAT降解氯氰菊酯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的底物(氯氰菊酯)浓度、温度、pH范围内,氯氰菊酯半衰期为85.750~281.958 h,较高温度及偏碱性条件有利于氯氰菊酯的降解,底物浓度越高,其半衰期越长.此外,菌株YAT对50 mg·L-1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120 h降解率分别为27.53%、58.00%、53.23%和25.34%.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从青岛近岩海水中分离、筛选到73株细菌和10株真菌,并对其降解石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菌具有明显的降解石油的能力,部分菌株对短链烷烃正已烷和芳香烃萘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有3个菌株对石油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58.35%、62.75%、71.06%。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类降解菌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选择性培养从被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机油为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L1和LL2,测定了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试验了菌株对正己烷、苯和甲苯的降解能力。实验表明,2种菌株都对机油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实验最适条件下分别达到53%和77%,其中LL2菌株还对苯和甲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汪杰  郑维爽  礼晓  黄艺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6):1228-1234
为了得到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本研究利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山东胜利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陕西长庆油田3处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纯化出3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WTS、Z3-P和H4-1.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0d的降解实验,这3株降解菌对柴油的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降解效果良好,其中,WTS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75%;用这3株菌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半衰期为30d左右,为自然情况下的1/4左右.对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WTS是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H4-1是木糖氧化产碱菌(Alcaligenes xylosoxydans),Z3-P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2.
苯酚是造纸、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论文通过从被苯酚废水污染的污泥和污水中进行筛选细菌,得到11株耐受菌和降酚菌,在以苯酚为单碳源的培养上筛选降酚菌,通过药物培养得到7株高效降解酚菌。选择8号菌为研究菌种,进一步测定苯酚降解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苯酚初始浓度、接种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降酚pH为8.0~9.0,最适初始苯酚浓度为200—240mg/L,最适接菌量为10%~15%。通过对8号菌降解苯酚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得出8号菌的苯酚降解率可达到90.01%,耐酚浓度可达1.6g/L。  相似文献   

13.
从多种含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条件下,分离出十分高效的降解菌株,得知菌株不仅有磺胺抗生素的耐受性,又能够将磺胺类抗生素当作碳源实现新陈代谢.通过分离和培养,对SMX能否作为降解菌株唯一碳源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和投入实际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经过实验中的对比,最终确定了HA-J1是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株中最高效的菌株,降解率可达65%,也证明了磺胺类抗生素降解的动力学,符合Monod方程,并确定了SMX能作为降解菌株唯一碳源.  相似文献   

14.
袁源  金若菲  周集体 《环境工程》2011,29(6):99-102,57
考察了三株硝基苯降解菌R.mucilaginosa、S.albidoflavus和M.luteus在不同超声条件下其降解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功率180 W,频率35 kHz,作用时间1 5 min时,能有效地提高硝基苯降解菌的降解率。在最佳超声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培养96 h后,三株菌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1...  相似文献   

15.
3  , NOx, PO4) caused eutrophication and consequent oxygen depletion in coastal bottom waters as well as in the depths of the open sea. In the anoxic sediments, hydrogen sulfide can be produced by protein-decomposing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The bottom fauna will be destroyed and only H2S tolerant microorganisms can survive. Originating from cellulose manufacturing and from paper mills, large amounts of poisonous chlorinated compounds contaminated the coastal waters of Sweden and Finland until the 1980s. Most of this material is still present in sediments of the central Baltic Sea and can be resuspended by near bottom current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situation in the Baltic Sea,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organized the Helsinki Convention, which came into force on 3.5.1980. The Helsinki Commission (HELCOM) founded in 1974 acts as coordinator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Baltic monitoring program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The activities of HELCOM have led to the reduction of dangerous pollutants which in turn has caused the regeneration of flora and fauna in some areas. Further improvements can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6.
染料脱色微生物的筛选及其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南昌市某织染厂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4株细菌菌株,经测定14株菌株对染料直接大红具有不同程度的脱色能力。其中脱色率在50%以上的菌株有12株,占总菌株数的85.7%;脱色率在70%以上的有8株,占总菌株数的57.1%;脱色率在80%以上的有4株,占总菌株数的28.6%。菌株Z03的脱色率达84.2%,为脱色能力最强的菌株。试验以菌株Z03进行脱色条件研究。通过采取L(93)4正交设计方案,考虑温度、pH值、溶解氧和培养时间四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7,装量40mL的厌氧条件,在该条件下,菌株Z03的脱色率达到89.6%。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细菌菌株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处理苯酚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到四株苯酚降解优势细菌菌株JHCFS1,JHCFS2,JHCFS3与JHCFS4,通过四株细菌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苯酚降解率表明,随着盐浓度的逐渐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当NaCl,KCl浓度为4%时,四株细菌降解苯酚均受到显著抑制。苯酚浓度为1000mg/L,NaCl浓度为3%时,JHCFS2的降解率最高为83%,JHCFS4的降解率最低为47.20%;KCl浓度为3%时,JHCFS2的降解率最高为99%,JHCFS4的降解率最低为48%,表明四株菌在盐浓度(NaCl,KCl)低于3%的条件下可正常降解苯酚。通过对四株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在NCBI进行BLAST获得同源性序列,利用Clustalx1.8软件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JHCFS1,JHCFS2,JHCFS3与JHCFS4(GenBank收录号:FJ455076,FJ455077,FJ458437与FJ458438)分别归为Bacillus simplex,Bacillus cereus,Bacillus pumilus与Bacillus cibi,为降解苯酚提供了微生物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4株芽胞杆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楠  石妍云  郑力燕  王喆  蔡章  刘杰 《环境科学》2015,36(6):2245-2251
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天津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渤海海上钻井平台洗油污水中分离出6株石油降解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芽胞杆菌属(S1、S2、S3、S4)、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W1)和Ochrobactrum苍白杆菌属(W2),其中,S3具有最高的烷烃(41.3%)和芳烃(30.9%)降解率,从石油污染场地中筛选出的内源微生物对本油田石油的降解效果优于外源物种.对4株芽胞杆菌属菌株构建微生物组进行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由S1和S4构成的微生物组F3具有最高的烷烃(50.5%)和芳烃(54.0%)降解率,比单菌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9.9%和156.1%,同时比最优降解单菌S3的降解率分别高出22.1%和74.6%,而由S2和S3构成的微生物组F4对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最低,分别为18.5%和18.9%,比单菌降解率降低了55.3%和39.0%,实验表明同菌属微生物种间对石油的降解同时存在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作用,芽胞杆菌属内亲缘性近的菌株之间对石油降解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裘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101-103,108
从某高矿化度含油废水中筛选得到两株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高效降解菌株L1和Yj。通过VITEKTWO鉴定系统初步鉴定,得出LI为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Yj为少见罗尔斯顿茼(Ralstonia paucula)。研究得到两株菌在pH为7、温度为40℃时生物量最大,两株菌在此条件培养下以1:1质量比复配投加对含油废水的有机物降解率在3h达39%,在6h达53%,提高了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0.
砂土中柴油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加油站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比较研究菌株及菌群降解柴油的差异,探讨植物苜蓿和芥菜对菌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菌株Q18和菌群对砂土中柴油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菌群对柴油的降解率明显高于菌株Q18.菌株Q18 和菌群在5 d内对柴油的总降解率分别为40.29%和54.15%.与菌株Q18降解柴油相比,菌群主要是强化了中、长链烷烃化合物的降解.②在砂土中,苜蓿和芥菜都能显著地强化菌株Q18对柴油的降解,但苜蓿强化菌株Q18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芥菜. 5 d内菌株Q18-芥菜和菌株Q18-苜蓿复合体系对柴油总降解率分别达到60.05%和56.68%.③菌群和苜蓿及芥菜复合体系降解柴油的能力也有显著提高,但芥菜强化菌群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苜蓿.5 d内菌群-芥菜和菌群-苜蓿复合体系对柴油总降解率分别为75.53%和7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