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石墨为阳极,钢板为阴极,主电极板间填充具有特异催化功能和导电性能的铁锰双金属改性活性炭催化剂颗粒,进行三维电催化氧化实验,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了铁锰双金属改性活性炭催化剂,且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电压、初始pH、曝气量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电催化氧化去除乙腈的影响,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后,考察了三维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稳定性、处理实际有机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铁锰初始比例为1∶2、煅烧温度为550 °C、投加量为300 mg·L−1、电压为24 V、初始pH为7、曝气量为4 L·min−1时,三维电催化氧化反应60 min处理效果最佳,乙腈去除效率达到96.1%,5次循环实验乙腈去除率仍能保持88.7%。且在处理实际废水中,也能保持高效的去除性能,并能同步去除氨氮。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催化湿式氧化法小型试验装置上,进行高浓度工业有机废不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净化处理试验,考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器入口TOC浓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中TOC净化性能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应用SBR法、PAC-SBR法,微电解-SBR法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对比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SBR法处理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当进水COD=1000~1600mg/L,色度=200~800倍,BOD5=250~400mg/L时.COD去除率在85%左右,BOD5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在90%以上,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传统Fenton法在处理印染类废水时,因亚铁盐及双氧水的昂贵价格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出于工程应用的考虑,提出了以Fenton法为重心,结合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的综合方法,从而在达到相同处理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治污成本。研究表明,通过Fenton、铁碳微电解和中和沉淀吸附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废水色度降至10倍以下,COD降至300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8%以上,pH调节为7,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沉淀-电解氧化联合技术处理高铁氰化提金废水,重点考察了沉淀剂添加量、沉淀时间、温度、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总氰、游离氰和铁氰络合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Cl2加入量的增大,氰化废水中各主要离子的沉淀率逐步增加。常温下向100 mL含氰废水中加入3.0 g CuCl2并搅拌40 min后,总氰(CNT)、CN、Fe离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29%、98.00%与100%。以钛板为阴阳极,采用一阴两阳体系对沉淀后液进行电解氧化实验,当电压为6 V、极间距为15 mm、电解时间为5 h、初始浓度为60%的条件下,CNT和C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76%和99.90%。XRD分析表明,沉淀过程中铜氰、铁氰络合离子的去除主要归因于CuCN、Cu2Fe(CN)6、CuSCN等沉淀的形成。电解氧化过程中随着外加电压与氯离子浓度的增大,废水中残存的游离氰与金属氰络合离子的去除率逐渐增加,这主要是阳极反应产生的Cl2/ClO等强氧化剂作用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氰化提金废水的综合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发酵废水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酒精废水和乙酰螺旋素废水进行了超临界氧化降解的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处理高浓度有面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验的条件范围内,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2%。  相似文献   

7.
对含盐有机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 3.0,填充比(填料与废水的体积比)1∶1,微电解时间45min,气水比(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7.1%。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能使BOD5/COD由原来的0.10升高到0.32~0.41,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是预处理含盐有机电镀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含吡啶有机废水物化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吡啶有机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确定了蒸发脱盐-微电解-芬顿氧化预处理工艺路线。实验表明,蒸发脱盐阶段,pH值为5时,COD去除率达62.77%;微电解阶段,pH值为4、反应时间为2.5 h时,COD去除率达24.49%;Fenton试剂氧化阶段,pH值为4,30%H2O2投加量为3.5 ml/L,Fe2+与H2O2摩尔比为1∶20,反应时间为2.5 h时,COD去除率达30.41%。经预处理,废水B/C比从0.075上升至0.48,3种特征吡啶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电解—催化氧化—A/O工艺处理苯硫酚生产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石油类、挥发酚、苯、甲苯各项污染物指标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整个工艺运行稳定。只要控制好各个处理环节,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容积约44 L由11格组成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处理含有机物(COD 4 g/L)及硫酸盐(5 g/L)的模拟制革废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容积负荷为2 kg COD/(m3.d),连续运行78d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30%~40%;硫酸盐的去除率达到60%~70%;各格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逐级变弱,且随运行时间的延长也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硫酸盐还原菌菌数(SRB)则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呈逐步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硫化物在运行30 d后开始增加,逐渐稳定在150~200 mg/L的范围,但在各格中其浓度并无规律性变化。反应器中的污泥运行40 d以后出现矿化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硝基苯类废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酸析-压滤-沉淀-AB法”工艺处理高浓度硝基苯类废水的改造工程,认为采用酸析-压滤-混凝沉淀或微电解-混凝初沉作预处理,能保证AB法生物处理高浓度硝基苯类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超声波技术机理,并探讨了该技术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考察了pH值、氨氮浓度、空气吹脱和超声辐射时间对氨氮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气液比800:1的条件下,经超声辐射2h,氨氮降解效率可达97.64%,即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吹脱汽提-超声波联用技术,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吹脱汽提-超声波联用技术处理效果大于两者单独使用的效果之和。另外,研究中还考察了填料的使用、pH条件、温度、气液比和处理时间的影响,以利选择最优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好氧+物化组合工艺处理甲醇废水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邳州某二甲醚生产企业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好氧+物化组合工艺在处理甲醇废水中的应用。该工艺具有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的优点,系统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国家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的排放要求,可对二甲醚生产行业的废水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中综述了氰化物的危害和含氰废水的来源以及目前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以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亚铁蓝法处理此废水的应用。亚铁蓝法除氰可分二级进行,第一级在中性条件总氰去除率达到80%以上,第二级直接在一级出水加碱调pH至8~9沉淀即可,通过二级处理总氰去除率达到95%左右。  相似文献   

16.
物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3):39-41,78
由于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难降解等特点,对其有效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综述了国内外的物理法、化学法,特别是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进展情况,并指出物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淀粉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邳州市奋达淀粉有限公司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在处理淀粉生产废水中的应用.该工艺具有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的优点,系统出水水质满足《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厌氧好氧工艺设计处理酒精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2):57-58,68
针对某酒精厂所排放废水的水质、水量特点,设计了好氧厌氧配以气浮和活性炭吸附相结合的处理工艺,通过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9.
高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原理作了阐述,最终确定一种最直接、简便、准确的硫酸汞倍数添加法测定CODcr.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医院污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处理量为260m^3/d,处理效果达到医疗废水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